【留学】移民切忌回流,当心孩子不能享受加拿大免费教育!

2016年12月27日 加拿大房产投资


故乡,是根,是割舍不断的感情。移民加拿大,总有不少人选择回流!不过小编可得提醒你,如果你想享受这里的公立教育,谨慎回流。小心回来后学校不收你家孩子!



据《明报》报道,最近有两次回流的台湾移民家庭被列治文学校方面要求,必须缴纳一年高达1.52万元的国际学生费,即使孩子及其母亲都是加国公民也不例外,学校同样要求提供学生父亲在台湾的辞职证明,以及能够证明全家已无国际联系的文件。

即使该学生及其母亲都是加国公民,学校局仍进一步要求提供学生父亲在台湾的辞职证明,以及能够证明全家已无国际联繫的文件,否则仍将要求缴付学费。对卑诗省《学校法》(School Act)有深入了解的律师王仁鐸批评,列治文学校局不对已有移民或公民身分的家庭提供免费教育,已有违宪嫌疑。




曾返回台湾居住的Amy指出,她已具有公民身分,而两名子女也是加拿大公民身分。过去十年因為陪伴长辈而在台湾居住,直到今年夏天决定带两名就读小学的子女回流列治文。她说,在开学前到学校局报到,以确定子女应就读哪一间小学。


Amy说,她向学校局出具了公民证明文件,以及租约和一些证明居住地点的水电通知等,没想到学校局人员怀疑她有可能不会与子女同住,于是要求她再补工作证明文件。


Amy表示,还好她很幸运已有工作,僱主也提供受僱证明,学校局接受了证明,也為子女分发到一间小学,但学校局寄给她的「录取信」(Letter of Acceptance)中却留有但书,其中一项是要求在台湾的丈夫必须在年底前亲自向学校局报到,此外还要缴交今年的报税文件。




Amy指出,丈夫原本计划在年底前来向学校局报到,但丈夫的母亲却病重需要照顾,丈夫一时走不开,于是她只好通知学校局告知丈夫可能延后前来日期,学校局人员虽然接受延期一事,但新发出的电邮又增加了更多的条件。


最新电邮要Amy出具最近两次的薪水单、丈夫的辞职信,以及其他可以证明全家人已斩断国际联繫(severed international ties)的证明。


Amy说,她不知道為何学校局对她提出的条件一次比一次严苛,而何种证明才可以证明全家已无国际联繫,真是考倒她了。




列治文学务委员翁善恆指出,省府规定要求父母双方必须提供移民或其他相等身分的证明,才能对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而学校局亦有权要求提供更多证明文件。


大温各主要学校区对于回流的公民或移民家庭申请子女入学时的要求有所不同,温哥华学校局指出,回流居住的移民父母,只需要当中一人带子女到学校局报到,并且出具移民或公民证明文件,以及居住在该学区的证明,例如租约、购买房屋证明及水电单或暖气帐单等即可完成註册。




至于本那比学校局则是不区分新旧移民,子女入学时必须提供学生的出生证明、监护权证明(例如出生证明上登记的父母资料)、家长及学生的国籍证明、学生及家长或监护人的居住证明,例如租约、水电费帐单,或是父母的驾照等,以及学生的预防针注射纪录。



大温几个主要校区当中,只有列治文要求重新回来居住的移民或是公民,必须先取得「录取信」,其他需要取得「录取信」的人士还包括持有难民身分、持有工作签证、学生签证、是国际间政府资助工作的人士,以及由省儿童及家庭厅监管的儿童。


省教育厅则说明,根据《学校法》,决定是否能够享受免费公校教育的因素,是在父母是否具有本省「通常居民」的身分,而不是在他们的国籍,為了符合「通常居民」的身分,家长必须能够证明他们在社区所住的地方,是為了长远定居的用途。




教育厅也说,《学校法》虽然有对公校教育的规定,但每个教育局有责任决定来註册的学生家庭,是否给予免费公校教育。

回还是不回需谨慎


加拿大移民部北京签证办事处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共有1046个中国人申请自愿放弃加拿大永久居民资格,到2016年上半年止猛增到3298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有十年签证足够了

现在的中国公民如果想来加拿大简直和玩儿似的,再加上加拿大政府准备在中国增加7个签证中心,相当于敞开大门欢迎中国人来加拿大旅游、探亲、商务等。十年签证,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其实足够了,还省去了居住要求。

不需要在加拿大纳税了

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报告称,加拿大家庭在2015年所支付的税款平均数为$34,154。家庭每年所缴纳的显性和隐性税款占到家庭总收入的42.4%!相比较,家庭去年在衣食住行方面平均花费仅为$30,293,占收入大约37.6%。换句话说,在加拿大交的税比吃的饭还多……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没有了在加拿大纳税的负担,一些人决定安安心心地回流赚钱。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会选择保留妻儿的枫叶卡,在此享受加拿大的环境。

毋庸置疑,出国还是回流都不是一件小事情,小编在这里仅简单列举了一些应该考虑的事情,当然,至于在哪里生活的更好,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各位小伙伴还是要考虑周全,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