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丨10级地震中,故宫模型岿然不倒!老外纪录片揭秘故宫之神奇

2017年07月27日 旅美华裔信息直通车


   


  说起故宫,这座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中国人的赞叹自不必多说,外国人聊起来也是极尽溢美之词。


  近期,英国第4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其中有一集是《紫禁城的秘密(2017)》(Secret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为外国人仔细讲述了这庞大工程在建筑过程中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片子一开头就介绍道:故宫,中国最迷人的宫殿(most stunning palace),是木制的奇迹(wooden wonder)。



材料的运输

  当我们面对故宫那些气势磅礴的建筑时,都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在脑海里:这样大规模的建筑,所需材料都是如何运到北京的?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将原在南京的都城迁往北京。然而修建宫殿需要大量材料,北京周围已经难以解决,于是,各种材料纷纷从各地运往北京。


  大量的木材来自四川的大山深处。至于如何将大量的木材运到北京?



  原来,木材在四川砍伐后,会沿金沙江、长江,再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抵达后,再上岸搬运至加工厂。



  一时间,京杭大运河上常常上演“漂大木,蔽塞水面”的壮观场面。



  除了珍贵的楠木,运输修建宫殿所需石料的难度同样也难以想象。


  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几乎都是大块汉白玉铺就而成。而成太和殿前的汉白玉台阶,原石材料足有300吨重,这样的超大块石料如何运到紫禁城?



  片中进行了模拟实验:在一辆木雪橇上装上了1吨左右的石材,并试图拉动雪橇。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然而,当他们按照历史资料中所说,在雪橇底洒上水,雪橇的阻力立刻减小许多,变得更容易推动。



  聪明的建造者们,在600年前就采用这种“旱船拖运”的办法,沿途凿井,泼水成冰,在巨石下面垫上粗大的圆木,由民工赶着骡群拽拉“旱船”在冰上移动,完成了大块汉白玉石料的运输。



如何抵御自然灾害?


  600年来,北京发生过大大小小的200多次地震,而故宫却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片中介绍,北京处于地震活跃带附近,所以古代的工匠在建造紫禁城的时候,采取了很多抗震措施,才让它经受住了这200多次地震,包括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纪录片里,专业木匠们按照1∶5的比例,以中国古建筑榫卯和斗拱的建筑结构,复制出了一栋缩小的紫禁城建筑模型。



  并对它进行了地震模拟测试。


  4.5级,斗拱结构开始受到拉扯,整个模型轻微地晃动。



  7.5级,左右两面墙已经轰然倒塌。



  实验强度进入9.5级以及更高烈度,这是有记载以来最高的地震强度,相当于200万吨TNT炸药的当量。


  10.1级!摇晃的越来越剧烈。



  然而,尽管模型晃动了很久,但仍然稳稳当当地站在原地,只是发生了轻微的位移。


  专家认为,故宫建筑所采用的斗拱结构,如同汽车里的减震器,同时很重的屋顶也提供了一个反作用力,向下压,下面的灵活组件就可以立于震动之上。



  而因为并没有固定在土里,柱子有了一定摇晃的空间,就避免了直接从中折断,从而造成整栋房屋的倒塌。



  这种“柔韧”造就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也正是因此,故宫才在建成的600年间,从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中保留了下来。


△完整测试视频


  外国工作人员感慨: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才所在。


  外国小伙伴们也被故宫建筑震撼到了!



dr.dre.NYC:哇!我们的先人真是伟大的工程师


JustinQuast: 宫殿顶部的支撑结构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我猜这种结构可以分散压力增加灵活性。




Gerald Ng:我曾去过故宫三次,每次都让我耳目一新,谢谢上传的视频。



Eamonn Molloy:古代人可以建成抗震建筑,说不定将来我们可以建成防火建筑


  中国网友也纷纷点赞:真心佩服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转载自:中国日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