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辩士”林正疆:学辩论的人很少不成功!

2015年06月11日 BQ澳洲


客气的笑容,温文儒雅的举手投足,若同样在辩论界叱咤风云的黄执中是一身傲骨、高风亮节的少爷,那林正疆乃风度翩翩、谦冲自牧的雅士。1995年他为华语辩论带来那震撼,没有矫情的油嘴滑舌,也没有技巧的过多卖弄,多了一些坦诚的白话文字和幽默风趣,在与对手的论战之间,将他的精准逻辑思维一一带入并具体化,给人对辩论二字耳目一新的体验。在全澳赛表演赛“成魔还是成佛”的结辩中,他的一句“我们贪恋与所爱之人相处的每一分钟,因为这样就离永远更近了一步”,俘获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而在他的律师生涯中,他在法庭上荡气回肠的辩词,竟让法警都成为他的粉丝,追出庭外讨要签名。

之于他,辩论是兴趣、是他的偏激、是他用以看待人世万物的工具;之于辩论,他是辩手、是君子、是创造新观点和新思维的推手。


口舌之快非辩论

只有不会辩论的人才吵架

“辩论”二字中的“言”字,在各位的概念里,是否纯为“说话”的意思呢?在很多没接触过辩论的人心中,辩论看似就是一场舞台上吵架,或是一个透过唇枪舌战找出答案的过程,更不用说配上那激昂高亢的语气,简直比拟鸡争鹅斗。但“言”并非如此单纯的口舌之快,一个人说出来的言论,必先透过思考,否则言之无物、语焉不详就只是废言罢了。而“辩论”讲究的便是语言被一个人说出口前的这套思考过程。


无论辩或论,两个字义皆包含判断一件事情的真相或是非,因此,若纯粹的争执而无理性、批判性的思考过程,那即不应被解释为辩论。“只有不会辩论的人才会吵架,打辩论的人,是不会跟人吵架的。”正因了解辩论的本意,林正疆在日常生活中鲜少与人发生口角争论。他说真正懂辩论的人,对于一件事情能够快速理解其逻辑性,并用批判思维看出利弊虚实,因此与别人对话时,能掌握症结点对谈,也不会扭曲语意或无故生端。“当然有些人故意要找架吵的,那就另当别论啦,”他一派轻松地说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气质。

事实的真相是尽管再怎么有着理性思维,我们也无法要求他人拥有与自己一样程度的思维方式。


林正疆的妻子跟辩论就是半点边儿都沾不上的。他叙述着与妻子的相处模式,道出一种夫妻间互补的相处;“人总会有不理性的时候,有时自己会忍不住因职业病开始以逻辑思维方式说她无理,她说句‘你少来给我这套!’的时候你也就没辙啦。”这样的相处模式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沉淀与积蓄,也为他的专业领域提供帮助;本身职业为律师又是辩手,林正疆常使用难懂难读的文辞,这时他向妻子说一段内容,经由妻子对内容的理解,他可掌握自己用字的精准度和困难度。

那对于一般人来说,辩论是否就如林正疆妻子不理解他的字句而如既定印象中的那样艰深晦涩呢?“任何一种技巧,都是能熟能生巧的,知识的累积、逻辑思维的训练也是如此。”

观点口才重要

“每个东西多少讲求天资,但是两成靠天资、八成靠训练。能够把一个人的天赋转换成独特的风格才是重点。

从林正疆在辩论赛的表现可发现他首先将重点摆在解题:找出辩题或问题的重点,再针对该点进行正反面思考。“首先都有个前提,再去进行理性讨论,”这是逻辑思维的第一步。没有找到冲突点的对话,无正反方之分,就像平行的两条线,画正的、画歪的它们始终不会交错;若没有前提,许多话语算是浪费口舌。

逻辑有数种,其实它们如公式,只要公式对了、运用得宜,答案呼之欲出。关于逻辑思维的训练,市面上有书籍,网上也有信息;当然“偷吃步”(台湾口语:抄捷径)的方法便是向辩手请教或参加入门的辩论社团。经逻辑思考后,正反双方的推论都出来了,紧接着却是许多人不解的地方:“口才不好还能辩吗?”

其实,一个人只要观点是有趣的,那么不管用什么方法表达,都是风格。流畅的表达是一种风格;缓慢、轻声细语地表达,也是风格;哪怕讲话稍带吞吞吐吐,都能算是一种诚挚的风格,同样可以将人说服。

如同林正疆的辩论赛和演讲,不见他似过去印象中辩手得句句引经据典,能用亲民的语言清楚表达。更不用说辩论赛辩题是事先提供,辩手虽有时间搜集资讯,但资料再杂再多、语言再花俏再艰深,也不如贯穿全场、命中要害的短短一句话。


逻辑思维——世间解、解世间

“为什么喜欢辩论?打辩论有什么好?”就感性来说,辩论是林正疆的偏激。在一个只讲理性的辩论世界中,林正疆最偏颇的便是他对辩论的热爱;因此如果问的是为什么喜欢辩论,那他会说:“就是每个人的偏好嘛!偏激、人格特质皆为人生的部分。”而就理性层面,林正疆追崇的是辩论的逻辑、批判性思维,那是一个放眼世界、理解万物的工具。

他说:”至少在我知道的范围内,学辩论的人很少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是不成功的。”逻辑思维可以运用在生活的不同面,对各行各业的工作也大有好处。譬如销售来说,能够在说服客户购买产品时,抓住客户需求、犹豫等重点,即可以一一解析说明,并将产品优势融入其中。又比如开会时,每个人都能掌握逻辑,将问题、趋势、情况、企划等正反解析来得到结论或解答,比起一群人在桌边鸡同鸭讲或绕着圈子转,那可是省时又省事的,还用把会议拖到两小时还没讨论出实际方案吗?同理可证,就算不是辩手,能够掌握逻辑思维,便能得到如林正疆这般清晰精辟的自主思维,也就能在生活上多加利用。

因为逻辑,能理解万物;因为理解万物,能放下过多的执念与强求;一旦能放下,世间还有什么无解之谜吗?简单地说,林正疆认为辩论最能提升的便是:素养。


辩手的演讲——语言类节目的清新剂

今年,林正疆也去参加了那个《超级演说家》的节目。他一路晋级,用理性而非煽情的叙述震撼了现场及电视机前每一个听他说话的人。他的初衷,不过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人生里面所累积的观点,似乎和辩论无关,却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

这个节目有很多曾打过辩论的辩手参与。而这一类人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演讲的内容除非是可以为了表演,否则全都是在表述一个观点,无论是黄执中的《辩论无处不在》也好,胡渐彪的《我是演说家》也罢,还有林正疆自己的《辩护律师》、《胜负之外》,都是如此。辩手参加演说,说是占优势,其实也是吃亏,因为辩手的演讲很少能让人掉眼泪,因为他们不太会将自己的私事来出来讲。然而在目前中国内地的谈话类节目中,苦情、励志、心灵鸡汤仍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

林正疆等在辩论中学的是冷静思考。他并不是排斥感性、排斥声泪俱下的演讲方式,而是排斥那些披着苦情的外衣下平凡无奇的观点。谁不知道不要向命运屈服?谁不知道要孝敬父母?或许观众会被某个形象所感动,但若干年、甚至哪怕若干天之后回想起来,就不再会被触动。不同的观点,则是通向另一个思维空间的大门,开启这扇门,比一时的感动要重要得多。这社会上感性的东西太多,而理性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实无论是林正疆或黄执中,私底下的他们给人一种“禅”或“道”的气质。这未必得着一身布衣烹茶望青天,而是他们因学习辩论中的逻辑思维,对万物理解的超然,抑或是他们因理解而不强求结论的泰然,还是欲将逻辑思维传授于大众的毅然。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