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国学生就不该被录取!"中国留学生遭名校开除,华裔恩师的亲笔信震惊世界——为什么从美国到澳洲,大量名校教师都这么看?

2017年07月25日 今日墨尔本



做学问难,做人更难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亲手开除自己招来的学生是一种什么感受?


或许,就像把自己的孩子逐出家门一样难过


是什么让这位华裔名师做出如此“心狠”的决定?


这背后,有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


近日,《雨花》杂志刊发了著名旅美学者袁劲梅的一篇文章。


她,亲手开除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而她本人正是这位研究生的导师。从这一事件中,作者观察到中美大学教育的差别,同时郑重地给这位被开除的留学生写了一封信,坦诚地表达了她本人的观点。


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位恩师诲人不倦的谆谆教导之心。这也给广大已经或即将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同时对于中国大学教育以及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封长信被发表在《雨花》杂志上,原文如下:


XX同学:


接到你要求“保留学籍”的上诉被研究生院董事会驳回的消息,我想告诉你:这是你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你很难过,我也很难过。


一个教授,一辈子培养不了多少研究生。你祟拜的Y教授,刚去世,他一辈子也就培养了九个“东西方比较哲学”的研究生。我创建的C大“东西方比较研究”,从第一个研究生到最后一个研究生,一共十一个。你是第十一个。现在,第十一没有了。因为项目停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在美国,或在C 大,遍地都是西方文化,加开一点中国文化研究项目,很不容易,全是教授自愿作出的无偿贡献。所有的研究生,都是教授的作品。我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研究生,我希望每一个作品都是杰出作品。你被取消学籍,第十一个作品报废。你没达到标准,是我和你的共同失败。



你想到的是:你的前途中断了。这是不对的。你的前途依然有无限多的选择。你可以从商,在网上办你的杂文网站,或回中国办公司,再换一个能收你的项目学习,等等。我希望你在别的行业和地方能有成就。如果,你下了决心要在学术界做学问,我下面写的东西,是给你的临别礼物。如果你不想做学问了,下面的话,你根本不用看。世界上路很多,不一定要做学问,做个好人,就值了人生。你可以就看到这句为止:“你当个好人,我祝你好运。”


如果你往下看了,那我假设你想知道为什么你刚开始往“做学问”这条路上走,就失败了的原因。如果,你还想走做学问的路,下面的话会对你有用。我对你直话直说。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跟你绕过弯子,也没有改变过对你的要求。你失败的原因,有些是你自己的责任,有些是那些把你教成这种样子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的责任,有些是我的责任。


先讲我的责任。我的责任是:我不应该录取你。因为你想要的东西,我无法给你。


你想要的是到美国来见识一圈,和教授搞好关系,使一些点子,让教授按着你的设计,给你一些作业,你轻轻松松得到一个学位;再靠这个学位,说自己成为学者了,然后在中国或美国找个挣钱多又体面的工作你说你将来想在大学当教授,你还对我说过不止一次,你必须得到这个学位。我懂这个学位对你的重要性。



但是,我能教给你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基本原则,让你成为一个尊重知识、热爱真理的人。在学术领域,你必须不为任何利益撒谎,只说真话,且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你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寻找未知,没有捷径可走;你还必须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无知,把你个人的角度和判断低低地放在“公正”之下,这样,你才能开始做学问。要想从我这里得到学位,你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我不卖学位。我的知识可以无偿贡献给愿意跟着我一起寻找真理的学生,但不做交易。



这是我们之间的误区。我是在你选了我的两门课之后,才认识到我们之间的这个误区。这个误区,造成我们之间的所有冲突。我认识到,把你录取来,是我犯的错误,也是对你犯的错误,让你错误地计划了前景。


其次,讲你的责任。讲你的责任,其实是我对你的最后评价。或,是我给你的解释——为什么你不适合做学问。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公司老板或其他什么职业人士。搞学术,和经商或当清洁工,没有职业高下的不同,但明显有职业要求的不同。做学问,要有品格,最首要的是,得做人。我前面说的误区,与其说是学术上的,不如说是如何做人上的。你在C 大期间,做学问的技术,我时时刻刻在教你,那些技术都详细写在你的每一篇作业和论文上了。但是,关于做学问和做人的关系,我没跟你讲透彻。在谈你的责任时,我会讲这个问题。


因为你本科成绩不好,我亲自在北京对你面试后,才决定录取你。录取你,是我拍的板。当时,我对你的判断是:人很聪敏。但是,那是一个错误判断,因为那个错误判断,我得分担你失败的责任。现在,我对你的评价是:你不聪敏,你没有一点儿做学问的人所必需的聪敏。这种聪敏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我知道我的无知”。


你一进校的时候,就认为在美国上大学很容易,你知道怎么能玩得转。你不停地显出你什么都懂;参加讨论,不懂的事,你也常常不懂装懂,胡说一通。上课,你原著不读,必读书不买,看一些网上第三手的书评、简介,就敢宣称:书读完,懂了。就敢狂加评论。你有种种理由认为你是对的,所以,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宣称,你懂了,你比同学教授都懂得快。你有你的机巧。但你的读书“机巧”我完全不看好,那是做生意的机巧,不是做学问的技术。我对你的判断是,在我的前三门课上,我要求的必读书,你不是没读,就是没读懂。你真正开始认真读的一本书,是我的第四门课“比较逻辑”上的《逻辑》。这本书,目前,你读懂了60%。这是你的进步。




我想告诉你:你这种很坏的学习方法,至少得为你的三个“C”和两个“I”,负一半责任。


用你那种学习方法做不了学问。


你可以东找一点西找一点猎奇的信息,放到你的网站上,让大众读着玩(这是你的权利),就像旧时茶馆里说书的、传小道消息的人,目的就是吸引听众兴趣一样。这没什么不好,也是一种传媒方式。但这种方式绝不能用来做学问。做学问,不是猎奇,也不是快速地搜罗信息。做学问,是一点一点地积累,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维特根斯坦将能不能把思维说清楚看作是一个道德问题。


你很爱说,也总是在说。但是,你很少能把问题说清楚。在做学问上,“凡你能说的,你说清楚;凡你不能说清楚的,留给沉默。”(维特根斯坦,Tractatus)在一知半解的时候,你胡说,那叫“扩散无知”,是害人、误导,是浪费别人生命。做学问的人,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如果你不能,或不想负这个责任,你别走这条路。我不培养产品推销商(不会),也不培养哗众取宠的网络编辑(没能力)。



因为你学识基础很差,你得弥补这个致命缺陷,才能去做学问。学识基础差并不要紧,你从基础开始好好补,是能赶上去的。但是,你却用了一些奇怪的、与学者品格不相容的方法来掩饰你的致命弱点。第一个例子,你刚来的时候,和我谈话,动不动就扯出一些社会“名人”,这个,那个,你跟他们都认识。你说的这些“名人”,我半个也不认识,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把这些人的名字夹在你和我的谈话中。我也不想认识这些社会“名人”。如果他们有成就,我为他们高兴,但是,他们与你我都无关。你要做学问,好好跟我学,不必去追啥社会“名人”。学术不是社交,不是出名,是坐冷板凳。


你做学问的目的,必须是对真理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心。名不名与学者无关,得奖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对学者来说,做学问本身,就是乐趣所在。想用社会“名人”来衬托你自己的地位,你要么是骗人,要么是骗自己,都是想掩饰你先天的不足,没有自信心。如果你不想用你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信任,你也不能做学问。


再一个例子,就是你在XXX课上的抄袭问题。你可以跟我解释,从网上复制了东西,贴下来当作业交给我,不叫“抄袭”,是我“误解”了。事实上,我也没真报告你抄袭。你也用不着解释来解释去,说你不是存心要抄袭,怪我不理解。我理解或是不理解,其实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一,我没有报告这事件;二,不管我“误解”不“误解”,事实是你交来的作业,7%以上绝对与网上他人的东西一样,这就叫“抄袭”(按C大校规定义,7%以上雷同就叫“抄袭”)。这件事,是我坚决反对你想找捷径、借以掩盖你的基础差和没有治学能力的缺陷的开始。我就此警觉并反对你的走捷径,一直和你对抗到上周的最后一次考试。



对你第一次“抄袭”这事本身,我只希望你说一句话:“对不起,我再不这样做了。”然而,我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报怨:为什么我不理解你的解释——那不是“抄袭”。我没有报告你抄袭,甚至都没有取消你的奖学金,这是我所能做到的对你的最大保护,是给你改正机会。但,你要我接受“那不是抄袭”,这是你在指鹿为马,还公然要求你的教授跟着你一起自己骗自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可以赖掉一个错误,我可以不追究,但你同时也失掉了我对你的信任。如果,你还想做学问,你永远要有能力和勇气认识和承担自己的错误,不然,你不能做学问。


你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还包括你的人格分裂。这一点,不能全怪你,人格分裂是畸形教育的结果,这也是我最后要讲的你的社会背景的责任。你是我见过的最自相矛盾的学生。当我想到你的社会背景,我对你的人格分裂抱有同情。但是,我还得指出,这是病态。你应该尽快找心理学家帮助,治好这个毛病。做学问的人,必须里外一致,言行一致。



说实话,有不少留学生“混”文凭的时候,用的都是一样的方式


指定的教材不读,老师给的教案不看


写读书报告时只是从Amazon,Google Scholar里面狂搜别人文献的相关评论



和别的学术大牛套磁,言必称“我的朋友比尔如何如何,乔治如何如何”



到写论文的时候就是抄抄抄,英文查的严,就抄中文文献,大不了翻译下


这一套在国内混个文凭或许很容易,但遇到较真的外国学者,就行不通了


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你一定听说过,或者见过。


问题是,责任在哪里呢?


无独有偶,去年,澳洲一所名校的教师Jenny Weight愤而辞职,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我之前的职位是一个专业的总负责人,这个专业吸引来的国际留学生比澳洲本地学生要多。做了几年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理应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我早已发现了多年来国际留学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且我尝试过去做出改变,但在每个环节都受到了阻碍。无论何时我看到一个在学业中挣扎的留学生,我都会被愧疚和遗憾所吞噬。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大部分澳洲大学对学生语言要求一般是雅思均分6.5,小分不低于6。可是这在Jenny看来实在是太低了!!事实证明达到这一标准的同学在入学后仍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的限制。比如,


这些学生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所以在课堂讨论中总是落后……一旦遇到一些比较复杂和专业的内容,他们的理解能力就太差了。



他们在课堂中通常都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跟不上对话内容,或者即使能跟得上,他们也不好意思开口说话,因为他们会讲得比较慢,别人也不是很容易能听懂他们。


这就导致了课堂中的“沉默区域”的形成。往往在一些有国际学生的小组中,语言最好的人自然就成了小组“发言人”,但这也进一步恶化了那些语言不好的学生的沉默处境。



除此之外,Jenny还提到了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教育模式背景给一些留学生带来的阻碍:


“比如“research",这是澳大利亚授课型硕士课程的必修项目。一部分国际留学生发现这一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极度困难。除了薄弱的英语水平,一些来自非常不同的教育模式背景的学生很难理解“research”这一概念。通常这一部分学生在research课程上的挂科率会很高。我们尝试过不同的方式,但是也受政策和手续的限制。”


“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很好地阅读复杂的英语,并且依赖谷歌翻译来修改他们的写作,那么我们也很难去向他们解释和引导合适的方法。”


为此Jenny曾和许多学校里的同事和相关负责人进行过沟通,试图改善这一局面。可是除了引起一些同事的共鸣之外,学校并没有为此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甚至一些上层直接无视了她的建议。



那么可以怎么解决?


最明显的解决方案当然是提高入学时的语言水平要求。可是Jenny也很清楚这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澳洲大学的收入太过依赖国际留学生的学费,现有的标准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最现实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边学习边提高英语水平。但是现实问题是繁重的学业已经使留学生疲惫不堪了,他们哪里还有过多的精力用来去学习中心学英语呢?


Jenny还提到了一个底线应该是:



若一个学生的不足以掌握一项课程...


那么他们就...


不应该被录取!


现在看来,Jenny的说法,和袁老师的说法,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么,小伙伴们,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下面,今日哥给大家送点福利

 


今日哥已成功邀请10名特约VIP参与7月28日下午5-7点在阿里巴巴澳新总部(墨尔本)举行的澳洲用户答谢Party!


但是!好消息是:今日哥又为大家争取到了15位额外VIP名额!新增的名额将在本周三中午12点截止报名!


已经成功参与的小伙伴已自动进入新增候选名单,无需重复参与。


当天,你们将和今日哥一起体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与阿里巴巴澳洲大使共同分享阿里创业故事及办公室浏览,参与互动小游戏,体验多项新奇有趣的活动!并且还将得到由阿里巴巴提供的精美礼品!


参与方式:


关注今日哥专为墨尔本妹纸们开通的全新公众号墨尔本淘好货 , 发送活动关键词阿里巴巴 ,即可查看神秘参与方法



责任编辑:Fred Zhang

来源:搜狐教育、雨花杂志




点这!今日哥帮你找工作、租房子!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