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的固化焦虑: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

2017年08月02日 鼎尚移民


每日更新,让你了解移民新鲜资讯 💨




最近一两年,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哀叹阶级正在迅速固化。


中国这些年阶级流动性在下降,这并不假,而且也值得努力改善。比如留守儿童因为营养不良和照顾不周所导致的之上发育延迟,很可能就会造成新的阶级固化问题。这都值得仔细研究并促进防治措施的实施。


但仔细看看近来网上这些大声抱怨者的具体言论,就会哑然失笑。很多人是在抱怨买不到学区房了、孩子进不了令自己满意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了,或是不能买更多的房子炒房了的时候,恨恨地抱怨一声,阶级固化了。


从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上来看,这些人并不是社会底层,相反,应该都是享受了经济发展红利的新兴中产阶级。他们应该是最近几十年中国阶层流动的受益者。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哀叹呢?



1990年的时候,这个国家几乎不存在什么中产阶级。绝大多数人,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都很贫困。80、90年代市场化的进程打开了巨大的机会之门,各种各样的人,都从贫困的处境中跳了出来。那个时代的人,显然不会相信什么阶级固化。


如今能看到的那些收入颇高的程序员、工程师、教授、设计师、经理、总裁,其父母多半是农民或者工人。他们的父母多半收入很低。他们总有很多同龄人被他们远远抛在了后面。


在这种阶层的跃迁中,虽然个人的才智和努力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的潮流。大部分人的阶层流动,并不是通过把别人从更高阶层上挤下来而完成的。他们的阶层流动,是因为整个社会都在上升,而他们恰好占据了这场上升潮流中的优势位置。


只有很少的一批人(可能不超过10%)真的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好的目标感,不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要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他们会朝向自己选择的路径,孜孜不倦地进行努力和准备,最终实现收入/财富的阶跃式发展。其他实现向上的阶级流动的人只是另一种随波逐流罢了:在该上大学的时候上大学,毕业了找一份理所当然的工作,然后努力工作,不必多想。只要是专业恰好是当时产业发展所需,或是进了一家不错的机构,最终与自己父母的阶层以及生活水平拉开差距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当然值得尊敬——毕竟他们大部分幼时的同伴可能如今都比不上他们了。但他们的阶层流动常常并不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比别人更正确的决策,而只是因为他们恰好处在时代潮流中正确的地方,而他们的才智与努力使得他们通过了层层筛选,能够随着时代的浪尖一同前进。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优秀的随波逐流者”。




然后,历史就发展到了今天。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承载着优秀的随波逐流者的波涛逐渐平息了,他们发现自己不再能高歌猛进了。而后来者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对于优秀的随波逐流者来说,即便此生止步于此,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毕竟自己已经达到了父母未曾企及的高度。


但是当他们去思考子女的未来之时,他们忽然会发现,自己的子女可能不能再像自己当年那样高歌猛进了。他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因而会从自己的过去汲取成功经验,并试图把这种经验运用在子女身上,尽可能地确保子女能向更高的阶层移动,或者至少不要滑落。


那么,一个典型的“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会总结出什么经验来呢?


他们一般受到过良好的大学教育,读了一个不算冷门的专业,在大城市生活,进入了一家良好的公司/机构。从而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所以,当他们教导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一定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去更好的大学,读更热门的专业,去更大的城市生活,进入更好的公司/机构。


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这个目标,他们的孩子一定要进入更好的中学。为此也就要进入更好的小学,更好的幼儿园,要去商场里的婴儿游泳馆游泳,要去玩乐高,参加机器人培训,玩小赛车,参加各种早教班和体育训练。


当年癫狂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虽然变得更加多元化,但烈度其实更甚以往。



“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们发现,虽然自己已经实现了阶层的阶跃,但是要让下一代依照自己的路径继续向上走,他们却要使出浑身力气,提供包括学区房在内的各种价格高昂的便利条件。很多人因为财力有限,不得不陷入了不那么理想的境地。他们当然会觉得,实现下一代阶级跃迁的梦想,已然不再现实了。甚至,在后来者的压力下,他们的子女是否能保得住他们的经济地位,都不是定数。


但就算是能够提供所有这些条件,又能如何呢?父母是小学文化,自己上了二本,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一本?找一家好公司工作,拥有高收入,然后再买学区房再送小孩去一流小学、一流中学、一流大学吗?然后呢?孙子一代就算能上985大学,或者清华北大,难道就算得上阶层跃迁了吗?


以前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在穷困山区看到一个放羊娃,就问他为什么不上学。放羊娃说:“我要放羊。”这个人又问放羊做什么。对方回答:“挣钱。”那挣了钱做什么?答曰:“结婚生孩子。”那生孩子又做什么呢?答曰:“放羊啊。”


那些勉强能负担得起所有期望的便利条件的“优秀的随波逐流者”逐渐认识到,他们所能为后代构思的生活方式,和放羊娃的循环一样,也是一种循环。这种循环最终只能带来下一代有限的收入改善,而且还很可能是以降低自身生活水平为代价的。很多收入不错的夫妇,就此放弃生养小孩。


平心而论,这条路并不差。只要在家庭文化和教育投入上下够了功夫,一个低起点的家庭总可以逐步走到中产上层。在很多国家,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摆脱贫困的人人皆知的秘密。


但那些已经到达中产的家庭显然不会满足这种结果。他们当然会哀叹阶级固化。他们如此哀叹的原因,并不是社会真的已经板结得很厉害了(当然中国内部阶层流动性下降是一个已经值得警惕的问题,但那和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而是他们根本想不出该如何让自己的下一代真的实现阶层阶跃。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最终只能成为成本越来越高的“放羊-娶媳妇-生孩子”的荒诞循环。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就出在,大部分“优秀的随波逐流者”都真的只是在随波逐流而已。当然,这些人恐怕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会觉得,自己为下一代选择的路途、准备的条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利益取舍之后才选定的。


90年代那些让子女子承父业进工厂的东北国企工人,恐怕大多也是这样认为的吧。收入不错,又稳定,地位高。不是很好吗?


大部分“优秀的随波逐流者”从来没有真的努力跨出自己舒适的领域去看一看其他领域的情况,从来没有花费巨大的精力试图搞明白一个并非随波逐流的实现了阶层跃迁的人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将自己的子女推向自己熟悉的道路,还觉得走这条道路一定能让子女拥有超越他人的优势。


这些人往往在具体的战术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比如想方设法攒钱买下心怡的学区房,比如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陪小孩到处上兴趣班。但他们却对最关键的战略问题毫不关心。他们往往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为孩子赚取了充足的资金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条件或者自由的选择权,就万事大吉了。这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以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就能以很大概率实现阶级跃迁,那这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阶级固化了。


已经有无数人从贫穷走向了中产,也有无数人以中产出身保住了中产地位,所以走向中产之路是十分明确的:获得良好的教育,拿到良好的工作,努力赚钱。如果从科举时代算起来,这已经是有上千年历史的可行策略了,以至于这个策略都固化在了中国大部分家庭的文化之中。


但要从中产再向上,就没有一定的道路可走了。可行的路途都因时、因势而异。寻找一条长期有效的或是普适的从中产走向富裕的路径,显然是徒劳的。在中产这个层级,仍然是拿自己的时间、技能、人脉来换钱,自己一天不工作,就少了一天的收入。富裕阶层,基本拿自己手中的钱的使用权来换钱,就算完全不工作,收入也不会弱于中产。富裕阶层本来就只能是社会中的少数。这样的上升,本来就是少数中的少数。从中产向上,每一条路都截然不同。



不可否认有一些人误打误撞就实现了阶层的跃迁。但指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不如直接去买彩票。要实现中产向上的跃迁,往往必须了解时代和趋势之中蕴含的机会,具备极强的目标感,在正确的方向上积累五年、十年或更长,最后甚至还需要不少运气。


更何况,经济地位越高,向上移动就越难,而向下移动就越容易。以自己过往的经验循规蹈矩地为子女设计发展道路,越是上层,越是可能连原有阶层都保不住。


更进一步讲,如果指望通过诸如“X分钟内学会受用终生的XX”之类知识付费的途径学会什么“走向财富自由之路”,那我只能说,可能这花出去的钱只会让你离财富自由更远。分析发展大势、寻找机会、进行积累,这都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在真正走通之前,不会有几个人会绝对确信能走通,很多时候甚至是连全面方案都没有,必须一边走一边找方法。在他们自己走通之前,哪有可能教给你呢?就算是这个人把这条路走通了,很可能也就从此堵上了这条路。那些公开教授“如何走向财富自由”的人,要么自己根本都还没财富自由,要么就是通过教别人“如何走向财富自由”从而使自己财富自由。听这种人的教导,无异于缘木求鱼。


所以,结论并不令人乐观。一个人要从中产向上走,就要做自己的分析、找自己的路,做自己的积累、冒自己的险。父母要想提高子女实现阶层跃迁的概率,除了在金钱上必要的积累之外,更要见识广博,思虑深远,在家庭文化上要慎重考量。只有如此才能辅助子女在幼年时期完成正确习惯的培养,在正确的方向上有所积累。每一条路都是特殊的,子女阶层阶跃的路,毕竟要他们自己找出来。



来源:冷风吹牛(ID: lengfengcn)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请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及时更正,多谢!


更多文章

看了国外的“租购同权”,才知道身在国内的你想多了

史上最全海岛签证汇总!这些海岛天堂,带上白本就能说走就走!

一年800多万中国人涌向泰国,他们真是去旅游?


详询热线:400-012-8838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