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毒枭:当年他们用鸦片害我们,现在我用冰毒打开外国大门

2017年12月16日 英国时报



最近一个2009年就被执行死刑的毒枭刘招华突然在微博走红了,走红的原因是他在被捕后接受问话时的一些回答。


很多人在“知道制毒贩毒不对”的前提下,觉得他“超酷”。


而刘招华的人生,却不是一个字能够概括的。


1965年,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在镇上人们眼里,刘招华是一个成绩优异、人缘很好的小孩,他还得过1979年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的二等奖。



虽然个人素质高,但在他12岁时父亲病故,母亲瘫痪在床,大哥的儿子在工厂干活时被电死、二姐的两个孩子先后夭折,原生家庭的穷困和变故,一直如影随形。



他自己也因为家贫,没钱上学,16岁中专都没上完,就辍学了。


因为贫穷的各种苦楚,让他竭力想要摆脱贫困。甚至为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当兵苦,不如制毒


中专毕业的刘招华选择去当兵,他修改了自己的年龄,如愿进了部队,在福建平潭当了七年的边防战士,他在部队里的表现非常积极,因为表现突出,有机会进入福州武警学校进修,毕业之后回到部队,被提干成排长。


1988年刘招华成为了排长,并且代理司务长,没有意外的话,他应该会在部队有自己的一片前程。


但就在这时候,他被查出贪污145.15元,145.15元在1988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他被部队处分了。



但这其实都是他计划好的,他在做账时留了漏洞,让检查的人员能够发现他贪污了,因为他不满足于部队的待遇,不想在部队服役满十五年才离开,想提前转业、离开部队。


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于他在1988年3月认识的一个台湾人这个台湾人在与他的交谈中,发现他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极力想要发财的年轻人。


所以到1988年年底,台湾人从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服用安非他命兴奋剂谈起,给刘招华上了一堂冰毒制造启蒙课。并且拿出了冰毒制作的原料——麻黄素,刘招华开始对此感兴趣。


他开始自己购置化学仪器,在一个小宾馆里制造冰毒,而他的化学天赋让他轻而易举从麻黄素中提取出了冰毒。



要知道提取冰毒这样的实验不仅需要专业人士,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像刘招华这样自学成才,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功提炼出冰毒,足以显示出他的化学天赋。


这样的成果让刘招华信心爆棚,冰毒一点没留,全都给了台湾人。


干法警不如走私


1989年刘招华如愿转业了,他成为了老家福安法院的一名法警,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两年后,因为个人交际能力十分突出,他被市政府抽调,负责招商引资的工作。


1992年他开始凭借自己几年来营造的人际关系开工厂,一个叫福建宏发塑胶的公司就此成立了,这个公司就是他和那个台湾人合办的。


在工厂旁边,是一座三层别墅,这栋别墅在当时的福安,可以说是全县最豪华的建筑。



不仅如此,他还很快开起了私家车,还是三辆皇冠轿车。



仅仅三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小法警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工厂有多挣钱,而是因为福建紧邻台湾,走私猖獗,刘招华打着塑料公司的旗号,表面上收购国外的废弃塑料,实际和台湾人走私龙骨酒、汽车等等。


后来,刘招华正式从法院离职,开始下海“经商”。但是,这一次他不能再称心如意了,国家开始加大力度打击走私,限制国外塑料进口,刘招华损失惨重。


而他的合作伙伴——那个台湾人,也断绝了和大陆的联系。刘招华此时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强烈的虚荣心让他不允许自己的事业下滑。


这时候,陈文印出现了,他是刘招华当兵时就认识的“朋友”,了解刘招华的走私内幕,问刘招华搞冰毒,他准备走私到台湾、日本贩卖。


刘招华自此了解了冰毒的利润。


“冰毒之王”的起点


刘招华被庞大的利益打动,开始着手制造冰毒


因为麻黄素是当时冰毒制作的原材料,所以当时国家严控麻黄素买卖。


刘招华投入了40万进行其他原材料制造冰毒的实验,并且去西安交通大学一位已经退休了的教授那里讨教。



他声称是为了研制一种减肥药,说自己在药品制作的其他流程上都掌握了,只有结晶这个环节搞不明白。


教授查阅资料,确定他说的原料确实是制作减肥药的一种成分。然后就教会了他这种结晶工艺。


没过多久,刘招华就自行研制冰毒成功,新型冰毒合成技术诞生了。


在当时,冰毒的主要原料还是麻黄素,这种不需要麻黄素就可以提炼冰毒、而且冰毒纯度相当高的技术,哪怕是世界范围内也很罕见。


刘招华马上开始大量投入生产。


1996年5月,刘招华生产出30公斤冰毒。其中一部分交给陈文印,叮嘱他到台湾交易。


这是刘招华多年从事法警的经验,因为当年大陆在毒品交易方面经验少,很容易发生意外,而且国家对毒品打击力度大,在大陆交易很容易被警方抓获。


但陈文印赚钱心切,卖给了一个长乐人一公斤冰毒。这个长乐人在偷渡时被抓获,为了减刑向警方说出了自己的毒品来源——陈文印。


警方因此开始部署缉毒行动,长乐人打电话给陈文印说,要再买五公斤冰毒,刘招华觉得交易量大,选择自己电话操控,让陈文印和另一个马仔——张明辉去交易。



两人被警方当场抓获,1996年11月26日 ,法院审理两人走私冰毒。刘招华在法院亲自关注审理过程,知道会被供出去,走出法庭后,当天连夜逃离。


1997年1月9日,警方直捣冰毒工厂,刘招华已经逃之夭夭。


警方在工厂里发现了可以迅速逃亡的密道,直接连到外面的河道,河道上有快艇,逃出去大概只需要一分钟左右,快艇可以在三分钟内远离主河道,但是外面的人想要进来,至少要花二十分钟。



刘招华扔下了妻子和孩子,制毒设备也没有销毁,警方发现了大量用于生产和储存冰毒的设备,以及各种制造冰毒的制剂盒原料,但是没有麻黄素。



其中一张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引起了警方注意,量很大,新型冰毒制造技术被专家认出,以苯基丙酮作为前体材料,进行化学合成冰毒。


这是刘招华与警方的第一次交手。


欲壑难填


1997年,福建警方发布第18号通缉令,通缉刘招华。但是警方找了两年也没找到他。


而就在警方在福安大范围搜寻刘招华的时候,他带着20万现金,去了闽侯县雪峰寺呆了五天,烧香拜佛,思考人生去了。


思考完之后并没有想从此金盆洗手,而是制定了下一个大计划。


他去了广东普宁(中国毒品重灾区),发现通缉令已经到了这里,而且这里有很多福安人,暴露的风险很大,所以只待了三天就去了三亚。


他在三亚躲了一年。等到普宁风头不怎么紧的时候,他返回普宁,开始寻找合作者。


普宁的贩毒老大是陈炳锡。



他的固定毒品来源是身在缅甸的大毒枭——谭晓林。



谭晓林在缅甸拥有约270人的私人武装,势力已经涉足缅甸政界。但他只做传统的四号海洛因,对新型毒品冰毒不感兴趣。


陈炳锡作为毒品销售方,知道海洛因虽然毒瘾性更强,但是冰毒利润更高,所以急缺冰毒货源。


通过搭线,刘招华和陈炳锡见面了,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制毒贩毒。


陈炳锡作为经济支持,让刘招华在两个月内就生产出了一吨冰毒。


然而对刘招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他的目标是建一个能生产十吨冰毒的巨型工厂。


暴涨的野心和自负


到这个时候,警方已经找他找了一年多,他掌握新型制毒技术,一定不会就此停手。


果然刘招华在一吨冰毒脱手之后,就扩大了生产线。短短几个月内,他就制造出了30多吨冰毒。


然而这个时候,陈炳锡方面出现了问题。


1999年11月,陈炳锡从谭晓林那里又进了108.85公斤的海洛因,这批海洛因被警方盯上了。


这批海洛因在进入中国境内,运到陈炳锡在广东的毒品仓库时,被警方截获。


警方在截获海洛因时,发现另一个仓库很可疑,之后发现里面有大量冰毒,整整摆满了一个篮球场,共计11吨。


是当年全世界查获冰毒数量总和的两倍



在此之前,陈炳锡已经把另外的19吨冰毒卖出去了。


警方在研究这批冰毒的时候,发现这批是新型制毒技术合成的,和1997年刘招华冰毒案是同一种技术。


然后,警方就开始怀疑上了刘招华。


警方在现场发现的货物保管单上写的是刘森的名字。所以,去了保管单上的地址——广州总统酒店818房间核实。


这时,刘招华恰好从外面回酒店拿东西,酒店已经被警察包围了。



而且,他还跟着侦查员一起上电梯,看到侦查员按的是八楼,他心知已经暴露,就按到七楼,然后带着20万现金的行李箱外逃了。



多年的法警经验让他具备了很强的反侦察能力,他知道警方会对市区进出关口进行戒严,尤其是离开广东的可疑车辆,更是会一辆一辆地进行排查。


于是他选择骑自行车逃出了城,在被拘捕后谈起这段往事,他还能笑着回忆,自得于自己的应变能力。



这是刘招华和警方的第二次交手,他变得更加自负,也更加狂妄。


“冰毒不是我的成就感”


从普宁逃出之后,刘招华开始频繁更换落脚点。


几个月的时间,他从汕头到厦门,再到武夷山,最后到了青岛。


刘招华向青岛市福利彩票中心承包了十台福利彩票机,开始从事彩票业务。


他自己虽然已经身怀巨款,但也经常想“试试运气”。

几个月后,他中了个一等奖,有一百多万,这让他相信自己气数正旺,是时候东山再起了。


这次他把地点选在了广西桂林,因为桂林有三个“木”字。



刘招华之前找人算过,说自己命里缺木,他的每个化名里都带着木,比如刘森。


到了桂林后,刘招华化名李森青。


当时,国家鼓励西部招商引资,进行西部大开发。刘招华给自己的定位是身携巨款,想要投资桂林的商人。


他以投资商的身份,开始接洽桂林市的领导和名流,开了一个桂林森森生物有限公司,在当地种植红豆杉,并且培育出了全世界最大的红豆杉林场。



这种事业上的成功让他的自负再一次膨胀,他花高价买了一个假的身份证,觉得没有人能认出自己来。




2003年2月6日,他的照片上了《桂林晚报》,整版都在报道他勇斗小偷的事,他自称36岁,练过多年散打。




种植红豆杉期间,他让临桂县政府开凿巨大的天然山洞,谎称要投资1亿3千万元在这里开办洋葱精厂,但其实是在为制毒据点做准备。


2003年11月,陈炳锡在泰国被抓获。



根据他的供述,一张巨大的毒品销售网络开始渐渐清晰,警方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对刘招华的收网行动。2004年11月24日,警方发布A级通缉令,这是最高级别的通缉令,被各大媒体登出。



在通缉令登出的同时,刘招华正在跟桂林几个商人吃饭,有人还笑着跟他说,电视上那个人跟你真像。


他笑了笑,说,是啊,是很像我。


就这样闲聊着,将这个话题带过,他还很淡定地一直吃饭吃到了六点多,之后,才准备出逃。


电视台播出通缉令之后,桂林警方接到举报,说大商人李森青和刘招华长得很像,而且不是本地人,来路不明。


等到警方到达他在桂林的家时,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是刘招华和警方的第三次交手。


一切的起点和终点


半个月里,他就地藏在桂林,带着他的一个马仔躲在一个废弃的雷达洞里,但他并不放心。




还让他的马仔开着车,把车扔在桂林火车站附近,给警方造成一种他已经乘坐火车逃离的假象,来麻痹警方,伺机寻找逃脱机会。


而在他离开这个废弃洞的时候,还用化名在墙上留下了“李森到此一游”的字样。


而在洞穴深处,更是写上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他的狂妄可见一斑。


之后他开始选择下一个藏身地点。他选择了第一次的作案地点——老家福安


因为他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2005年春节前夕,福建警方发现刘招华的第三任妻子李晓青在福安租了一个房子。


但是警方没有急着动她,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给刘招华营造一个福安是安全的假象。


终于,2月8日,年三十的那一天,有一个嫌疑人从广东普宁方向回到了福安。


但警方并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是刘招华。


如果警方不动,那可能错失这个机会,让他逃脱。如果不是他而是他的马仔,也会打草惊蛇,让他逃脱。


警方果断选择行动,代号为“啄木行动”




而警方也判断正确,终于在刘招华40岁生日的那天,将他抓捕归案。


2005年3月5日,警方将睡梦中的刘招华抓捕归案。


第四次较量,九年的逃亡和追捕,终于,毒贩刘招华被抓获了。


毒枭的本质是恶


2006年6月26日,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招华案件进行公开审理,一审判处死刑。而对于自己的罪行,刘招华始终在狡辩,他的逻辑极其荒诞。


他在微博上爆红的言论就是出自这里,他在接受讯问时,说到“别人用鸦片打开我们的大门,我就用冰毒去打开他们的大门。”



这样的逻辑是很扯的,如果冰毒没有暴利,他还会以这样正义的姿态去做这件事吗?


鸦片带给中国人无数的苦痛和灾难,是我们难以回首的一段历史,那冰毒是不是也会给别人带来这样的痛苦呢?那他们承受这样的痛苦就是活该吗?


2009年9月15日,刘招华在广州被依法执行死刑。


就这样,大毒枭的一生结束了。可能就像刘招华自己说,一个冰毒时代,将随着他的消失而结束了。


他将这视为一种功勋,一种可夸耀的资本,因为这样的自己是个“人物”,甚至他在被抓后清醒过来的那一刻,依然面色自若,脸带笑容。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他不认为自己害过人,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是“我不害人”。



警官说“制毒贩毒还不算害人吗?”


他自有自己信服的一套逻辑,他说“别人吸毒那都是自愿的,又不是被强迫的。”



那些因为毒品而支离破碎的家庭、沉沦毁灭的人们,他都看不到,或者说,他都选择不去看。


不仅不相关的人他不在意,就是他的骨肉血亲,他也可以毫不犹豫地丢弃。


他在出逃之前,在老家有妻有子,出逃途中又先后与两个女人结婚,育有两子一女。


他的第三任妻子李晓青因为帮助他逃匿、转移赃款,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她刚满一岁的孩子被送给刘招华的二姐抚养。


警官问他,“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想说点什么?”他说“没什么好说的。”



在他心里,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只有自己。


而在他被捕时,他的床头有两本书,一本是《财神传》,另一本是《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手册》,他一直都没有放弃以制毒来牟利。



这样冷血狡猾的人,从来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是“酷”,而是“冷酷”,是“没有人性”。



因为一个人的才智或是作为对他产生敬仰是很正常的事,但不要片面地去看,恶魔也许拥有温和的表面,但始终无法掩饰他恶的本质。


公众号

英国时报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