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懂得制怒

2015年09月20日 旅美华裔信息直通车



文 / 廖玮雯


我在学校做心理教师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间“发泄室”,里边有个充气的不倒翁,还有几根充气的大棒,那个不倒翁有几个头套,全是面目狰狞的男女老少,这些欠抽的脸让不倒翁成为一个更为适合的发泄对象。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同事会让饱受委屈的同学拿着棒子走进发泄室,然后传来“嘭嘭嘭”的声音。


在我大学期间,我偏向于认知行为疗法,对于这种寻找替代品发泄情绪的做法一直无法苟同,我想,这和用针扎小人有什么区别啊?我们之所以要求发泄愤怒,根据的是弗洛伊德和威廉.赖希的情绪液压模式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愤怒就像封闭管道里的水,无论如何压制,终究都会汩汩而出,如果不能释放情绪,就会导致精神疾病。


然而,如果推崇这个理论,就有可能损害亲密关系。


我们来看那些号称“哎呦,我这暴脾气!”的人,他们是这么想的,你惹我了,我就要冲你发火,否则我就是懦弱的,好欺负的,只有把火发出来了,我才舒服,至于那个“受气包”,活该,谁让你惹我的。


有这样的一对情侣,一起去看电影,期间一个工作人员去倒垃圾的时候,不小心让垃圾桶碰到了女主,女主当场发飙,注意,不是冲着工作人员,而是她的男友,因为她认为男友没有为她出头责问那个工作人员,甚至没有表现出来一点愤怒,你真是一个窝囊废,骂完男友,她找到那个工作人员继续发火,恰好,那个工作人员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们互相对骂,女友脸色通红,呼吸急促,最后就差没有扭打起来,后来的事情是影院经理出面调停道歉,然后女主“得胜而回”,路上对着男友一阵数落,男友忍不住回了句,电影也没看成,衣服还是要洗,就这么吵一架有必要么?这下可好,刚刚平息怒气的女主再次当街发飙……


如你所知,这个悲催的男人终有一天因为无法忍受而离开女主,女主气爆之后又陷入深深地自责与愧疚之中。


在我谈到我的观点之前,先来谈谈愤怒的危害性。


首先,愤怒会严重破坏亲密关系。上例已经说明,至于那些经常歇斯底里砸东西舞拳头直至诉诸暴力的人则更甚,相信除了受虐狂之外,没人愿意和一个没事儿老点火的人一起相处、共事。


其次,愤怒容易让人失去理智,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还是上例,两人本想开心地去看场电影,结果因为“愤怒的女友”而让整个周末变得一团糟,愤怒常常引发攻击行为,他们不是吵着差点打起来了么?我在监狱工作接触到的多起情杀案件,都是因为单方或者双方暴怒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最后,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报告,经常愤怒会严重损害心血管系统,引发高血压和胃溃疡,同时这些人罹患心脏病的概率要比性情温和的人高出5倍。


总而言之,除了因为需要战斗,通过愤怒会让肌肉紧绷,心跳,呼吸加快,从而做好攻击准备,让人可以勇敢地面对危及生命的攻击者之外,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之中,愤怒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


亲密的人之间,难道需要进行战斗吗?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点。愤怒,是一种愿望未能得到满足而带来的痛苦,本质是一种无法掌控局面的无能感,愤怒之后,情绪常常会直接导向抑郁和焦虑,所以,愤怒的人往往在暴怒肆虐之后还要遭受其带来的无尽的伤害与痛苦。


有人辩解,脾气发出来后我就“心情舒畅”啦!事实上,这种“心情舒畅”其实是种饮鸩止渴,因为要去面对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愤怒还会卷土重来,这也是痛打“不倒翁”起不到作用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我上次发火,他就听我的了,他就按我说的做了,于是认为发火才能维护权威,才能得偿所愿,老虎不发威会被当做病猫,问题在于,因为愤怒而屈从的人只是为了平息你的怒火而已,这在心中容易产生怨恨,结局就是要么逃离,要么反抗,发泄愤怒无法让人如愿,从历史来看,张飞因为“暴脾气”经常鞭笞部下,最终堂堂一员虎将不在战场马革裹尸,反而死于部下之手,实在让人唏嘘,这便是愤怒带来的反噬,类似事例不甚枚举,愤怒,会让人们对你敬而远之而不能让你真正如愿。


那么,是不是面对“不平”之事,我们就不能表达愤怒了呢?


事实上,所谓的不平与否,基本都是源自我们自己的立场和观念上的判断,就拿上例而言,如果是因不平之事导致愤怒,那么所有人遇到垃圾桶剐蹭都应该大发雷霆才对,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会这么做,他们会采取更为理性的方式,甚至还有人安慰工作人员,不要愧疚,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去洗洗就好。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性情温和的人,他们面对同样的事,从不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相反,他们对于世事不公理性看待,安然处之。


即便“不公平”确有其事,愤怒也只能作为一种情绪,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狂怒只会引发战争,导致彼此仇恨,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来看倡导“非暴力不合作”的圣雄甘地,他理性而自律,性情温和满怀慈悲,他几乎从不愤怒。但他组织的行动是有力的,对于不公平的反抗最终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所有这些,是因为理性而非愤怒。


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看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行为,甚至对于同一种情况,譬如恰巧你心情不错,可能你也不会去发火甚至介意,所以,决定你的情绪和行为的,是你对于事件的解释和评价。这为我们去控制愤怒,改变自己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愤怒成分包括:愤怒的思想——感到被侵犯,愤怒的身体反应——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肌肉紧张,愤怒的行为——言语和行为的攻击。


首先,从思想入手,如果感到愤怒无法控制时请暂时离场,延迟脾气爆发的时间,这绝非去逃避,而是去让理性重新占领高地,很多时候,转念之间,很多愤怒都会自行消解,就拿上述事件来看,发火可以让衣服变得干净么?和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过不去有必要么?男友不去为此出头是懦弱的表现么?事后需要对他发火么?这样发火导致买了票的电影也没看成有意思么?事后还需要去对男友发火么?……这样分析,这个脾气似乎确实没有必要去发。


幽默在愤怒面前是个好东西,很多事情自嘲一下,幽默一下,就能轻松解决。“嘿,对不起,我们的裙子把你的垃圾桶给蹭脏了。”相信工作人员一定会不好意思的脸红吧,你也可以轻松地去看电影了不是么?


身体反应可以通过深呼吸、渐进式的放松让每块紧绷的肌肉松弛下来,经过放松的人是不会满怀怒气的。


当你做到了这几点之后,基本就不会再有进行攻击的念头和做法了。


当然,告别愤怒还有很多技巧,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倡导的“非暴力沟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方式。


总之,愤怒,会让我们忘记我们原本的目的,忘记我们原本的相亲相爱,忘记我们原本说好想要好好生活在一起,任由愤怒肆无忌惮,最终会彻底摧毁亲密关系。


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愤怒完全帮不了你,值得信赖的是爱和理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