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空气动力车” PK 美帝“无人驾驶车”,未来谁主沉浮?

2015年09月17日 创业美国


前一阵,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首辆空气动力车亮相第15届科博会,吸引了不少眼球。央视报道的新闻视频,更是火遍朋友圈,让国人由衷感到骄傲!



国产空气动力车
-真的如此吊炸天吗-


视频里介绍,这种空气动力车不烧油不用电,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速度可达140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200公里。为此,不少网友呼吁,这可以大大解决我国大城市私家车多,空气污染问题,应在未来大力推广。




然而,业内专家则客观认为,虽然我们的空气动力车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对于大量推广上的可能性,仍不能盲目乐观。“不管如何改进发动装置,也不能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空气动力汽车也并非宣传所说的完全‘不耗油、不耗电、只吃空气就能跑’。”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国方表示,目前,加装了空气动力装置的车辆,也主要是采取混合动力驱动方式,空气动力装置可将怠速时浪费的空转能量和刹车时浪费的动能回收,转化成压缩空气,贮存在蓄能器中,以此减少发动机起步产生的高排放。


要想实现量产,能否让空气压缩消耗的能量,一定大于压缩空气本身的能量,如何提高转换效率,成为突破关键。因此,目测,主宰未来市场的仍将是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


就在我们为国产空气动力车惊喜之时,其他国家也没闲着,纷纷走上了研制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



Google的蠢萌无人车
-距离卖给普通人上路还有多远-


Google 已经致力于研制无人驾驶技术长达六年之久。前不久,Google的两座蠢萌无人车已经走出加州,“大摇大摆”地亮相德州公路,进行新一阶段的测试。




其实 Google 此前并没有制造汽车的经验,尽管在四年前注册了子公司 Google Auto,目的也是为了将雷克萨斯 SUV 汽车改造为 Google 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如这台在德州测试的迷你无人车,也不是由 Google 自己生产的,由负责汽车设计、原型车制造的 Roush 公司生产。


GoogleX 实验室的公共政策主管 Sarah Hunter 表示,生产几百台原型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团队了解如何从零开始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在加州测试的Google汽车共有25辆,每台车的限速都在每小时40公里,同时车内也配有方向盘、刹车和一名司机,以防系统无法应对的突发情况。然而,Google的野心不止于此,“我们希望再生产几百台这样的原型车,为未来可能的大批量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做准备。”




尽管Google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信誓旦旦,但其在过去六年的测试过程中,共先后出现过14次小型碰撞事故。虽Google官方表示,事故并非因技术原因造成。但毕竟电脑系统再完善,也无法像人脑一样灵活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情况。比如,Google无人车目前还无法智能应对四向STOP路口(需根据车辆到达路口先后顺序,依次驶过),遇此情况,它只能停下等待路口完全没车再驶过。再比如,它也无法智能感应紧急障碍物,控制刹车力度。诸如此类,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还有许多。

因此,距离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似乎还很遥远……



本田无人驾驶汽车
-迟到总比没到好-


虽然落后Google几步,但据路透社报道,本田在上周也终于成功获得加州机动车管理局的许可,成为世界上第10家在公路上测试自家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这意味着,本田也将可以在之前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试测的道路上,检验自家的无人驾驶技术。



在美国,想要上路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不仅需要获得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许可证,还需向当地交管局缴纳 150 美元的授权费和高达 500 万美元的保险费用。目前,允许测试无人驾驶车的州只有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加利佛尼亚州、密歇根州。而在加州被授权获批的汽车厂商也只有奔驰、特斯拉、尼桑和宝马。


与Google的野心不同,相比做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汽车厂商们相对更现实,希望采取逐步迭代的策略,先往汽车加上辅助驾驶系统,使得这些汽车实现部分自动、有条件自动驾驶。比如,市面上的德国戴姆勒卡车、沃尔沃 XC90、宝马 i3 等车型已经配备了部分自动驾驶功能,而本田在去年推出的 Honda Sensing 驾驶辅助系统,有识别路标、避免行人碰撞、防止道路偏离等功能。




其实,本田早已在美国康科德海军基地,建立过一套测试无人驾驶技术的设施。现在,它的计划是将新技术应用到旗下的雅阁和 Acura RLX 车型上,并逐步实现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全新的工厂。


不管是中国的空气动力车,还是外国人青睐的无人驾驶汽车,虽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同时,我们也应对这些先进技术抱有清醒的认知,在未来多久能实现,是否能实现?仍是未知。


点击

> 时代广场的彩绘裸女—究竟是思想的解放还是历史的倒退?

> 有了新iPhone,没这些东西怎么行?

> 如果当年他们被拒签,美国得后悔死了!


《创业美国》版权说明:

《创业美国》文章均为原创,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留言微信号。喜欢本文,欢迎点赞并分享至你们的朋友圈。


- 投稿或约访合作 -

请发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 END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