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 拥抱竞争 专访建筑师阿尔诺•马蒂斯Arno Matis

2015年12月12日 加拿大地产周刊




阿尔诺•马蒂斯(Arno Matis)曾任知名建筑公司Bing Thom Architects的高级总监,并在华盛顿的Arena Stage、素里的Central City和温哥华的Sunset Community Centre等众多获奖地标建筑的建案中担任设计、管理要职。他在2006年创立了ICONSTRUX建筑公司,并在 2012年将公司发展为现在的Arno Matis建筑。《加拿大地产周刊》记者特别采访了这位独具慧眼的建筑师,与大家分享他对温哥华建筑市场的观察以及前卫建筑——SOUTH CREEK LANDING背后的故事。


建筑师阿尔诺•马蒂斯 Arno Matis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建筑硕士、俄勒冈州大学建筑学士、皇后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他曾任教于俄勒冈州大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的客座评论。他西现为温哥华市城市设计小组和温哥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英属哥伦比亚省建筑学会注册建筑师以及加拿大皇家建筑学会会员。


《加拿大地产周刊》:我注意到您的名片是中英双语的,这是否体现了温哥华建筑界的一种趋势?


Matis:近年来,阿尔诺•马蒂斯建筑公司的中国客户越来越多,有些中国客户不太会说英文,为了与他们更好地沟通,我们逐渐地将英文文件替换为中英双语文件。中国开发商代表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同样作为创立未满10年的新公司,我们将这些新的市场参与者视为赢得市场的重要机会。


《加拿大地产周刊》:您怎么看待中国客户进驻温哥华市场?


Matis:我很看好中国客户进入温哥华市场,因为这意味着新的公司、新的人才正在流向温哥华。因为全球竞争者的涌入,温哥华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参与者要保持警惕、积极应战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我认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哥华都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在世界上其他城市不断精进建筑设计的时候,温哥华的建筑业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正积极地引进欧洲最先进的建筑理念,所以当亚洲公司来到北美后,他们对于创新设计的态度反而比北美公司更开放,标准也更严格。这些公司为温哥华的建筑业带来了新能量,让温哥华真正认识到自己正与所有的世界级城市竞争。


《加拿大地产周刊》:说起创新设计,您能介绍一下SOUTH CREEK LANDING吗?


Matis:这个项目就像其他项目一样,是我们的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


在奥林匹克村天车站建成后,甘比街大桥西南端的地块就像被丢弃一般。这个地块紧邻天车轨道,位置尴尬,在设计上存在很多棘手的因素,很多开发商看不到这个地块的潜力,所以都不愿接手,直到有一天我的客户接下了它,并询问我的意见。

看到这个地块时,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限制,但也看到了令人兴奋的发挥空间。在周围的建筑都尽可能逃避、无视天车轨道时,我们想要让建筑与这个巨大的基础建设产生联系和呼应。例如我们采用了弧形以及螺旋的设计,使建筑更具动态,让它与甘比桥车水马龙的交通保持一致。为了避免桥面交通以及楼下喧嚣走道所带来的光线与噪音,我们应用了新型绿色的“层间板系统”(spandrel system),为建筑内部提供了最大化的遮阳面积,同时提供了保护隐私的隔断。


我们在这栋建筑中应用了很多这类扬长避短的设计,SOUTH CREEK LANDING工程也因此开创了数个建筑史先例。它被温哥华首席城市规划师、策划总监Brian Jackson提名为温哥华最佳的15栋建筑之一。它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成功蜕变为一栋人性化的住商混用大楼、一道伫立在城市动脉旁的前卫景观。


《加拿大地产周刊》:听起来这个地块存在很多特殊性,在这个地块上建造住宅楼是否存在难度?


Matis:一开始,有很多人怀疑我们是否能在这个地块上修建住宅楼,但他们可能忽略了周边的公园、天车站等便利的公共设施,而且大桥附近没有高大的建筑,所以福溪以及市中心的景色可谓尽收眼底。


从规模上看,这个工程不算大,但设计方案被修改了一次又一次。为了实现设计中不规则的几何形态,我们还运用了计算机、电子建模等技术,这都是极其费工的。为了推进这个非常规设计,我们举行了很多次会议,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加拿大地产周刊》:温哥华的房地产非常火热,您怎么看待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Matis:在巨大的需求下,温哥华的住宅市场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如今商业地产也有升温趋势。


温哥华的土地面积有限,一直都有供不应求的问题,相比其他城市,温哥华更要在土地利用上思考如何应对未来人口的增长。Brian Jackson最近就温哥华的成长做了公开演示,很多人看了演示后认为温哥华的发展速度太快,认为这种发展是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的,他们呼吁减缓温哥华的发展速度,但如果他们回顾一下这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也许就会发现温哥华曾在某几个时期发展得更迅猛。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市中心以及郊外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目前能被致密化的或者说能被改变的是那些不曾改变过的社区,所以人们比较能注意到这些变化。


我认为温哥华在某些地方做得很好,比如我们没有通过高速公路系统(freeway)的建案。但我们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我们不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ransit-oriented),而是依然遵守着北美典型的市中心-郊区模式,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天车等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温哥华正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工程也必须与城市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例如甘比社区的4个工程、列治文的2个工程都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交通枢纽附近增加建筑密度,这都是为了鼓励住户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


我想很多人对于社区样貌的改变感到恐惧和担忧,但他们必须意识到温哥华已经渐渐脱离开私家车、住独立屋的模式,这种改变是必然的也是正在发生的,而且不只是温哥华,北美的很多城市都在经历这样的改变。我们现在所做的设计放在5年前或10年前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在新的模式、新的环境下,我们不能再做一成不变的常规方案,而这正符合我们打破常规的设计理念。


更多相关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关于《加拿大地产周刊》

我们是大温地区知名周报《加西周末》出品的地产刊物。

我们立足温哥华,放眼加拿大,致力于做大温地区最认真、最专业的地产杂志!


广告招商

热线电话:604-270-6606


文章投稿

我们欢迎地产界人士为我们供稿或开设专栏。*

电话:604-270-6606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在标题中注明《加拿大地产周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