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一天到晚只用中国产品行得通吗?

2016年04月02日 走遍美国




来源/美国客的博客   授权发布

随着中国出口美国和对美投资越来越多,人们或许会想:在美国的一天时间里,如果只用中国产品或服务是否行得通?英国广播公司的财经记者佐伊·托马斯最近决定亲身测试,并且制定了基本规则: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实实在在由中国制造或提供,或者由中国在美投资企业制造或提供。


他根据自己的体验撰写文章说:一天开始,他决定穿上中国制造的衣物,现在比原来难了,因为很多衣物是越南制造。然后是早餐,能吃上美国人爱吃的培根,因为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制造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前年被中国双汇集团收购。白天通话和上网用的iPhone和iPad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制造。住宿,曼哈顿老牌豪华饭店华尔道夫酒店,前年被北京安邦保险集团收购。



过去80年每任美国总统来纽约都曾入住华尔道夫,但是被安邦收购以后,奥巴马总统上次去纽约已不住华尔道夫。现在连约朋友也可以用中国公司产品了。今年1月中国游戏公司昆仑科技成为约会软件Grindr的大股东。晚上的活动是去看场电影,进了AMC电影院,这家美国主要院线3年前被大连万达集团收入囊中,可惜当天没有传奇娱乐公司拍摄的电影上映,传奇公司最近也被万达收购了。 


一天实验下来,托马斯觉得只用中国产品难度还是挺大的。在大百货里,玩具和电子产品很多中国货,但服装、家居和化妆品,有很多美国和其他国家产品。至于文化领域,虽然近期中国公司频频露脸,但在美国的影响依然有限。  


BBC记者得出的结论是:在全球化时代,一国商品很难独霸美国市场。在全球化时代,全球产业的分工和转移更快了。BBC记者在这个测试中发现中国制造的服装现在越来越难找了,近几年我在美国也发现这种现象,服装鞋类现在越来越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和拉美国家生产,而电子消费产品中,中国货越来越多,不仅iPhone和iPad零部件在中国生产和组装,中国的手机品牌中兴、华为也卖到美国。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记得8年前,有位美国女作家写了一本书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说的是她全家在一年内试着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结果她发现,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是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包括要花去无数时间在网上搜索商品,购买生日蜡烛和高档时装都费尽周折;5岁的儿子不能买中国产的心爱玩具而失望,贵得多的德国产玩具孩子又不喜欢;丈夫不得不亲手为孩子缝制睡袋等。一年之后,女作家的结论是:“中国制造”很难拒绝,中美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让人吃惊。     


那时说的还是中国产品,而现在从BBC记者的体验中,我们看到中国公司已进入美国的服务业领域,除了影院、影业公司,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等已进入美国市场,虽然服务的范围还有限,我们已可看出“中国制造”正在向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产品和服务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密不可分。     


在美国选举季到来之际,像特朗普那种一面口口声声说要对中国出口产品征税45%,另一方面又把特朗普牌衬衫转移到中国去生产,不过是虚伪的竞选噱头罢了。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donghui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