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竞赛也没上辅导班,没去过美国的女孩一步跨入哈佛

2016年04月02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作为妈妈圈“牛娃爸妈分享系列”的第二讲,陈怿妈妈分享了自己的女儿 Christine 2013年被10个顶级美国大学和文理学院录取,最终选择了哈佛的经历。


Christine从小没学过乐器,没上过辅导班,也没有国际大奖,去哈佛之前都从来没去过美国。但是个爱读书,爱写作,肯担当的女孩。


她从7岁就有去哈佛读书的理想,喜欢泰戈尔的这句话:“向着月亮进发,即使你到不了那里,你也在一片繁星之中了。”


陈妈妈的分享,字字珠玑。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有智慧的家长站在身后。


为什么哈佛选择了我的女儿?

Christine 2013年考入哈佛大学,去年gap year 一年,在国内实习,现在上大二,主修历史,辅修心理学。


她小学在北京芳草地小学的国际部,课本是国内教材。6年级转入世青中学,8年级转入乐成国际学校。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习。2013年拿到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伯克利,杜克等8所大学,和两所文理学院,PomonaSwarthmore的录取,最后选择了梦想大学哈佛大学。


说到哈佛为什么能录取Christine, 我觉得不是具体哪一个因素。美国大学申请是特别科学的评审系统,它不会仅仅以学校成绩,SAT成绩或课外活动来录取孩子,当然这些都很重要,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这些都是基本的门槛而已。


一份提交到美国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申请材料,是一个完整的package,是一套材料,包括各种考试成绩,课外活动,个人陈述,推荐信,所在学校以及它使用的课程体系,甚至家庭背景,都完全呈现在招生官那里,所有的材料都环环相扣,加上最后的面试,一起来告诉大学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女儿被哈佛录取,总结一下,大致有三个因素:


课业和考试成绩

成绩分几块,四年的高中成绩,SAT成绩,托福成绩,加上AP成绩。关于标准化考试成绩,大家不用过于纠结,其实SAT考过2250,托福考过115,就都达到了美国顶尖名校的标准了。高中四年的成绩和所在学校的课程体系,其实是很重要的。


Christine中学用的是IB体系,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高中课程了,含金量比较高。IB毕业的满分是45分,Christine拿到了44分,还有她高中四年的成绩几乎每门都保持在满分7分的成绩。另外在10年级的暑假,她自修了两门经济学的AP课程,也都拿到了满分。AP其实她不需要考,因为已经是IB体系了,但她对经济学的课程好奇,就自学了一下。


关于学习成绩,其实越有名的中学,学校的四年的成绩就越重要。因为学校本身的教学水平大学很了解,所以高中四年在学校的成绩和排名基本体现你的学业水平。SAT所占的比例就没有那么大。比如北京的人大附中,四中,上外附中,这些都是美国大学很认可的高中。在美国上高中也是一样,学校成绩很重要,我美国朋友的孩子,SAT14001600分,他们照样拿到了美国前50名大学的offer


关于SAT2,也就是SAT的科目考试,原则上是要文理搭配的,不能偏科。中国孩子理科扎实,数理化都很好,大部分孩子都考这三科的SAT2,成绩也很好,但美国大学很重视人文学科的学习,所以最好加上一门文科的SAT2成绩。尤其是美国的顶尖大学,有的会有高中要有最少两年历史学习的不成文规定,所以对于国内的理科孩子,补充一个文科的SAT2成绩,是很有必要的。这个要提前准备。ChristineSAT2考了数学,美国历史和英语文学,都考到了750分以上。


课外活动

Christine最突出的课外活动是在北京市中学生通讯社5年的记者经历。她在初一的暑假考入学通社,这是一个隶属于北青传媒集团下面的学生组织,已经有30多年历史。有一份每周发行,发行量为60万份的报纸。每年暑假,全市会有有1000个会写爱写的中学生参加考试,其中会录取200名左右的小写手们。


Christine从初一开始加入学通社,一直做到高中毕业。5年的时间里,她从最小的小社员开始,一直都很努力地投稿,做了大量采访,第二年就做了朝阳分社的社长,高一的下半学期当选了学通社的总社社长,也是学通社历史上连任两届的总社社长,负责管理全北京1000多名学生记者。


除了学通社的日常工作,组织采访,她需要召开每月一次的学通社总社例会,定期参加8大分社的例会,有重要赛事的时候,还有带队采访。她采访过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还有两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当时他们是唯一一个作为正式记者团,能和路透社这样的世界级通讯社一样采访的学生记者组织。


因为有两届的任期,Christine也有机会对学通社做了大胆的改革,并且把之前的国际分社收编归队了,大大加强了学通社国际采访的力量。


除此之外,Christine还是小天使行动基金会的成员,负责组织和主持贫困儿童音乐会,为他们募集善款。还是学校校报的创始人和主编,是学校官方对外杂志的专栏作家,也是唯一一个每年参加学校校董会议,商讨学校理念和管理的学生。她还是校排球队的副攻手,学校外墙的设计者。


个人品质

虽然在学通社的5年记者经历和总社长的工作成就是Christine的最大亮点,但在美国大学申请最重要的个人陈述中,她并没有写这段经历,而是讲了自己每年在学校大戏中扮演丑角或者反面人物的故事。


Chrsitine一直酷爱话剧表演,她通过扮演这些小人物,懂得了很多道理。学会了不能轻易地对人下评判,学会了怎样去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关心他人,有责任心,有热情,有创造力,坚韧不拔,善于协作,所有这些品质,都是顶尖名校所有寻找的素质,如果孩子具备了这样的素质,进入顶尖名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面试

另外面试也是让招生官面对面了解你,认识你的最好机会。


当时哈佛有两位面试官面试了Christine,通常这种面试都很随意,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聊了很多问题。在谈到对中国传媒现状的看法的时候,Christine和面试官有不同的意见。她就跟他们讨论了中美两国传媒对政客的影响,指出各自都存在的问题。这个课题是Christine11年级暑假专门研究过的问题,还写过论文,也是她自己一直以来接触和关注的问题。结果面试结束后,面试官调侃她说,你是第一个敢和面试官争论的学生,我们很欣赏你的勇气和对事物的见解。


总之,不能说是哪一个具体的亮点使你进入名校。而是说在你的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你的整个申请过程中呈现的个人品质和个人成就让学校觉得你是他们想要的人,你能成为学校多元文化的一个元素,能够给学生群体带来积极的影响,能给学校增光。



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了什么

跟孩子一起阅读

跟孩子一起阅读最大的好处是最容易在孩子小时候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关,树立远大理想的途径,也是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怎么读书,读什么书,或是孩子不喜欢读书家长该怎么办,我有三点跟大家分享,那就是读好书,踮起脚尖读书,和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书。


好的书就是经典的书,能从中吸取知识的,给人带来思考,感悟和启发的书都是好书。好的经典的书,是可以提高孩子读书品味和欣赏水平的。虽说开卷有益,但家长还是应该在宝贵的时间里读好书,家长还是要在选书上帮孩子把把关。


要让孩子踮起脚尖读书,就是要读稍稍超过自己年龄段的书。如果孩子啃下一本稍稍难懂的一本书,就会让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读书能力快速提升一个台阶。这不是揠苗助长,阅读和数学不一样,数学需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但孩子对于文学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很大潜力的。每过一段时间,家长就可以帮助他们找一本更有深度的书,让他们垫着脚尖读一下。


读书的多样化同样重要。孩子小时候就是童话故事书,大了以后阅读一定要多样化。小说,随笔,传记,报告文学,社会新闻,各种评论文章都要涉及,任何单一的阅读都有缺陷。小说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培养想象力,提高文学修养,阅读非小说的文体,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帮助他们写作的时候有严密的逻辑,合理的结构,和严谨的用词。


如果孩子坐不住,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很重要,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各自读书,是让孩子安静下来读书的最好办法。读书休息时和孩子讨论书中内容也是很好的交流。如果碰到难懂的书,念书是很好的办法。不是孩子不识字时才念书,碰到难懂的书,我和女儿就用念书的方法迈开第一步。有时是她读我听,有时是我读她听。这个也是我们俩人共同喜欢的一件事。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轻视中文的阅读。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提高英文水平,只让他们读英文书,这是不可取的。除非孩子英语水平到了很高的水平,否则英文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和母语阅读不可比的。读书不能仅仅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阅读还是武装大脑的重要途径。


有针对性地夸奖

有家长问我是不是老是夸奖Christine,所以她才那么自信。我其实从小学开始就不是把“你真棒”挂在嘴边的妈妈了。


我只在两种情况下夸奖她,一个是她尽力了,无论结果如果我都会夸她的努力;另一种情况是在她失落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行,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会很用心地找到她做得好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告诉她其实她是有能力的。所以Christine的自信是外界给她的,爸爸妈妈的夸奖不会给她自信,孩子的自信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了解。


发掘孩子的兴趣,帮他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发现孩子的兴趣很重要,作为家长需要仔细观察,经常和孩子交流讨论,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关键的时候给孩子寻找和搭建一个可持续平台。孩子的主观意识没那么强,也没有那么多资源,这就需要家长花点心思,动点脑筋。


Christine小时候没上过辅导班,也没学过任何乐器。她的爱好就是读书,喜欢写点“小酸文”。我当时就想如果能把她写的小文章找地方发表,一定是对她很大的鼓励。我当时就帮她发现了学通社这个平台,在后来的5年的时间里,她就有了喜欢的,可以施展特长的平台。锻炼了和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在孩子找到了合适的课外活动之后,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和支持她们。我和Christine聊过她大学好朋友的家长,他们都是典型的美国家庭,在孩子成长和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都是很高的。他们都是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摇旗呐喊,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通常所说的只有中国家长才关注孩子教育,是不客观也是不全面的。


告诉孩子责任的重要性

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妈妈,经常强调责任心。虽然小时候没有逼她学奥数啊,乐器啊,但凡是她选择要做的事情,那么之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求她坚持完成,不能半途而废。对她分内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长大之后,她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我倒是反过来希望她放轻松。有责任心这一点对她在学通社的成长也很重要,她不怕负责任,敢于担当,所以自然而然,她就成了团队的领头人。


做孩子的同学和闺蜜

共同读书是我和Christine俩都喜欢的事。孩子长大后,她的阅读速度我根本跟不上。英文原版书我只能找来有中文翻译的版本来读。IB的语言课程要求孩子读大量的中外原版著作,这几年是我们读书最多的时候。我们的讨论也是精神层面的,就像同学和闺蜜一样,无话不谈。


Christine也经常推荐一下好莱坞的大片给我看,虽然我们对导演演员的喜好不一样,但我熟悉她所经历的,理解她的成长,所以我自己一直是个很开明的妈妈,甚至是个好闺蜜。


鼓励孩子的梦想和坚持

孩子有一个理想和梦想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大理想还是小目标,都是支撑他们排除万难的动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信念做支撑,很多孩子就会放弃和迷失。


申请美国大学是一个漫长艰难的煎熬的过程,如果你把它说成是一段成长的经历,也一点不为过。因为孩子在这段时间里要反思自己,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经常在肯定和否定自己之间来回摇摆,心情就像翻滚过山车一样,在这个时候外界的鼓励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孩子要考自己内心的动力才能坚持下去。


Christine7岁起就想着要去哈佛大学读书。那时她说长大要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我们说要从上一个好大学开始。她就问最好的大学是哪一家,我们就说是哈佛。她就说她一定要上哈佛。我们就权当好玩说来听。没想到这个哈佛的小种子在她心里扎了根。这个信念也就一直是她克服困难的动力。


我曾经很担心她考不上哈佛怎么办,会不会很受打击她。后来女儿的一句化彻底打消了我的担心。


她说,妈妈,你听没听过泰戈尔的一句话:“向着月亮进发,即使你到不了那里,你也在一片繁星之中了。”


相关精彩文章


1. 牛娃爸妈分享系列:我把孩子送进了美国顶尖大学

2. 普林斯顿为什么录取了这个普通北京女孩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妈妈圈微店购课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