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世界 | 新环境,新生活。

2016年07月22日 今日阿德莱德




崭新的日历再次翻起,令步履匆匆的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去年上飞机前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刚踏进澳洲这片土地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历历在目。

2015年10月8日,这个令我不能忘怀的日子---我来到上海浦东机场,将要扬帆启航去往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国度---澳大利亚。

初来乍到南澳洲这片陌生的土地,我说着蹩脚的英文,听着糊里糊涂的收音机,看着如蚯蚓般扭曲的英文字。我终于泪水奔涌而出。

直至有一天,我凝视窗外宏阔的苍穹,想起了以往的点点滴滴,父母,老师,朋友。我攥紧拳头,倒吸一口气,我重拾信心,慢慢打开了心结。

还记得刚来南澳洲时,一杯热牛奶;几片烤得金黄的吐司面包;圆润润的白煮蛋,令曾经很少吃早餐的我,馋涎欲滴,恨不得“多饮几杯”。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不再视它如珍宝。我开始用各式各样的酱,来塘塞我对面包和牛奶的厌旧。

于是从开始的黄油,草莓果酱到后来的巧克力酱,蜂蜜,李子酱,蓝莓酱,蔓越莓酱等。终于,我再也忍受不了每天早餐的重复循环。我开始一见到面包、吐司就作呕,思念在家时几乎每天都不重复的豆浆、大饼、油条、蛋饼、糍饭糕等各种中式早餐。尤其是上海城隍庙特色小笼、生煎及油豆腐粉丝汤更是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还是不太适应,我常常对爸妈在微信视频中发牢骚,但爸爸总是笑眯眯的对我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诗文总能令我豁然开朗。

心态一转天地宽,从此我对西餐也渐渐不再反感,开始逐渐适应起来,而且还经常跟寄宿家庭----“澳妈”(Australian mother)学做面包、蛋糕、披萨,一起去野餐,乐此不疲,轻松自如。


还记得第一次圣诞节的暑假,我被“澳妈”的好朋友邀请去她在林肯港的家里度假。生活在澳洲当地同龄人的身体素质固然比我强多了——在我心中他们可以上刀山下火海,踩着滚烫的石头,游在充满藻类的海水里。

但是我,我内心还是对纯自然的大海存在恐惧。这天,当她们再次发出邀请我去海港游泳时,我犹豫不决。但如果我再次拒绝,人家可能会因此疏远我,不愿和我交朋友了,这样就很难融入本地人的文化和生活。如果我选择去游,我又嫌弃那个水不干净,又踩不到底,太危险了。左思右想,从家门口到海港一直在想。

到了海港,我还在纠结,看着身边“澳妈”朋友的孩子一个个年龄比我还小,但都生龙活虎地一个接着一个跳下去,嬉戏打闹。“澳妈”朋友也一直鼓励我和他们一起下去。

我骤然勇气飙升,霸气十足地扔下外衣,摆好了显示婀娜身姿的跳水动作。当我站在游艇后的小跳水台时,我再一次胆小懦弱了。

想起了我曾经7岁时第一次胸前挂着小主人报的小记者证上街采访的害怕与紧张,尽然和现在的心情不谋而合。当时老师一声令下,看着所有的哥哥姐姐都一个个健步如飞地冲了出去,采访到了各自的对象。我却还在原地踱步,皱着眉头,又不敢迈出这一步,只有急得干蹬腿。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我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采访了一位阿姨,竟然和我所想象的大相径庭。

也许这一次也一样,这海水并没有我想象的这么脏,这么深不可测。我倒吸一口气,屏住呼吸,捏着鼻子,紧闭双眼。迈出冰冷又颤抖的双腿,一跃而下。

的确如他们所说,深不见底,海水冰冷。如今想想还心有余悸,不过“澳妈”朋友全家一起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赞扬我能突破自己跳下水中。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朋友以及各种新的困难。我们都可能会暂时不适应,会寂寞,会紧张。

但是我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可以赤脚走在石板路上,
享受脚下的石底按摩;
也可以走在澳洲蔚蓝的海边,
呼吸着清新的海风。
在全球最温暖的南澳洲阳光沐浴下,
去迎接更美好的“澳式”新生活。


文:Xinyu (Cindi) Du
文章略有删改


对来澳生活有所感悟?
生活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学习上、工作上有话要说?
……
太多想说的话,想要和大家分享?
不妨写下来,通过我们分享给大家

【原创世界】栏目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