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日志】留学后回国,突然发现自己突然不认识这个国家了...

2016年07月21日 加拿大留学移民网




“我的天,现在国内发展成这个样子了?!都不认识了。这栋楼什么时候起来的?诶,你们手机里下这么多app!啊,我手机没支付宝,怎么给你转账啊。”


此前不止一次听到留学海外多年的朋友回国之后发出以上的慨叹。的确,这几年国内发展的速度已经全面超越了外国。


很多当年出国体会过culture shock的同学,现在回到自己祖国的时候,竟然遭遇了reverse culture shock(反向文化冲击)。


于是,这个最熟悉的国度,突然变得十分陌生了。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reverse culture shock比culture shock“可怕”多了。





回国之后,好多app都没有,没有美团、没有饿了么百度外卖大众点评回家吃饭,没有滴滴、快的...花了不少冤枉钱。这种app一统江湖的即视感!


而且每次结账的时候,人家问你有支付宝吗?能打折的。我的内心都是.....



“双十二”那一天,国内的小伙伴纷纷用支付宝去各种消费,扫码支付五折呢!


而就算你宅在家里,也可以用支付宝把水费电费燃气费网费房租费各种费手机按上两下就纷纷“支付成功”了(终于理解为什么叫支付宝了)。


去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习近平就在阿里巴巴展台驻足10分钟!马云亲自上阵都说了,“依托阿里巴巴平台,850万活跃卖家得以向全球3.86亿消费者提供无时差服务,真正体现了“消费的力量”!”



而对于回国的孩儿们来说,最大的 reverse culture shock不外乎消费及支付方式的改变。


App遍地开花,一“手机” 一世界


回国之后,你可以不用揣着钱、银行卡就直接出门了,只要有手机就足够了。(OS:当然如果是iPhone或者其他耗电量巨大的手机....随身备一个充好电且瓦力十足的充电宝为上上策。)就算手机没电、啥也没带,抽到“下下签” 也成!


比如最近朋友在上海出差,手机、充电宝都没电,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上了出租车再说,进去之后大概说了要去的地方。司机就问“什么路? 然而朋友不知道。结果下一秒“衣冠楚楚”的司机就从多啦A梦的口袋里掏出了数据线奉到她的手上。

正当内心欢喜“我靠,这么给力!so lucky~”

没想到!——让我此处停顿——一秒钟后,司机师傅操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第一次见你这么狼狈的”....


竟是无言以对!

车上刚充了会儿电,高德地图一搜就搜到了目的地,顺利到达!当然这次直接付的钞票,因为手机没电没有用uber、滴滴。

想想就算朋友当时身上毛都没有,其实也能继续冒着勇者无畏的精神伸出摸向夜色黑暗的手去打的,只是说不定会被司机吐槽得更狠哈。因为没钱也很简单啊,只要问问司机,有没有支付宝、微信就是了….转账给你就好了。


有一个姑娘跟我说,“在北京的蓝色港湾的一家餐厅,居然只能用微信支付,除此之外,不接受任何方式的支付!”虽然老外来北京之后最大的culture shock应该是“you cannot live in China without wechat”,但是商家们用微信的节奏也不用那么夸张吧。我就问一句,微信是你家开的吗?何必呢...

说到“吃”,我们必须好好谈一谈!






作为一个中国美食爱好者,如何克服在美国没有好吃的失落感?回国之后,深深地相信舌尖上的中国大概可以拍一万集。(吃饭时要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请举手)这大概是最让人幸福的reverse culture shock了。


迎接你的是辣条、臭豆腐、狮子头、东北大板、冰糖葫芦、 冬瓜荷叶炖老鸭....




在北美,你会点delivery,但无非可能是那几家披萨店和中餐馆,来来回回吃,一直吃到想起“明天中午吃什么”这个话题就悲从中来...然而,回国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江湖”。

第一次用“饿了么”的时候,点开搜索页面,你差点儿幸福得晕过去,可送餐的各色餐厅居然有一百多家!你再仔细一看,又要晕过去,二三十块的餐点居然有十几块的补贴!一时恨不得跪下来捶地,向被自己亏待了这么多年的胃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幸福感如何形容,简直就像是老鼠掉进了米缸里啊!然后就下了百度外卖,下了美团,下了回家吃饭...这些在国外被憋坏了的中国胃们,只想对天大声呐喊一句,“这样的reverse culture shock”请再给我来一打!”

如果你在外面和朋友聚餐时,这个时候可能就要AA,你会发现你根本不用拿出银子,手机软件AA付款一碰就好了。都不用你费脑力去计算人均多少钱了...



当你在过马路时,你在想什么?


朋友回国之后,过大马路不看道,或者只看车不看自行车三轮车机动车。有一次走到马路中间突然变灯儿了,犹如无人之境地继续往前走,车嗖嗖地过来,然后她小手一摆意思是让他停一下给她过,竟是给司机看楞了!

结果是,司机就停车了。我想司机内心也是受到了shock!

要是你回国之后开车上路,那也是不能轻易驾驭得了的。

“为什么我要变道,明明已经打灯了,后面那辆车却冲了上来?”

“不是该让人吗?后面的车怎么在滴我?”

“我去,满大街都是要测趴和平行趴啊,谁来救救我?”


结果满大街的人都在用滴滴、uber,自己开车却不敢轻易上路。

要是在加拿大,少数几个大城市,绝大部分大农村的“村民们”都是要靠车去上学上班买菜探访亲友的。所以,在国外已然习惯开车的同学回国之后就难免阵痛了。

不过,国内最让人分引以为傲的事之一就是发达的公共交通!不管去哪儿,总能找到公交车,大城市的地铁依然正在扩建线路中。


虽然交通发达,然而要是你赶上早高峰晚高峰,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堵。要是赶上春运,天上地上要是都不早做准备,你就准备泪眼汪汪吧。这不,这位哥就要被“吓跑了” 。

回国之后,你就“洋气”了吗?

微博上最近二十四小时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大学是座整容院”——展示的是一批大学生大一和大四的对比照片。大学四年,颜值像火箭一样飙升!


其实,北美大农村也是座整容院啊,不同的是,他们的方向不一样。那些刚来加拿大的时候还水灵灵,穿衣打扮都很讲究的萌妹子们,在经过大农村的改造后,也都懂得了大T恤(上面印着各种小区和快餐店的名字)加运动短裤,打底裤外穿,一件hoodie过四季这样新风尚的美。再说了,每天忙功课忙做饭忙追剧,哪儿还有时间捯饬自己。

然而回国之后,却发现自己经常被人说“你看起来好小啊”,“真是面嫩啊”,“还是像个大学生啊”。最开始听到的时候本来还暗爽,一直到看到一句话:“你之所以被人说像学生,不是因为你长得年轻,而是因为土。”

此处,默哀三秒钟...


可是,如果T恤牛仔卫衣短裤就是你最舒服的打扮,怎么能轻易放弃?这个年头,穿什么都不过分,跟着流行走不如跟着自己走!


最后补充一句的是,“每当我想晾干衣服的时候,都会发现家里没有烘干机...”



其实,浮在表面上的是持续三四年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如流行的服饰,网络上的语体,八十年代的发型、喇叭裤,曾经风靡一时的杀马特.....这是流行的、暂时的风气。


外界对人的影响,使之一层一层的思想感情发生各种程度的变化。时间在此身上刮啊、刨啊、挖掘啊,而那些浮在表面的好比松软的冲积层,其实只消铲几下便去掉了。在表层下面还有更多的层,越深的也便越稳固,越重要。


回国之后,那些更深层次的一些隔阂才会暴露人们精神上的地质形态的不同与随之而来的强冲击。

北美的整体文化氛围是包容并收,强调个性与独立思考。在国外读书,不管是上课回答问题还是写考卷写paper,Professor很少会用对或错来评断,而是对每个不同的观点中合理性的成分进行肯定,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引导。

而回到国内后,强调秩序与统一的整体文化氛围就会造成不适。
比如,审美观:朋友在国外爱上了小麦色的健康肤色,专门跑到巴哈马把自己晒成一身的小麦色。

但是回国之后,却被办公室的一个女同事嘲笑,说“你怎么这么黑?”朋友愣住没说话,于是女同事以为自己占了上风,每次见到塔都要说一句“你真黑,嘿嘿嘿。”

再比如,婚姻观:回国最多以为自己是终于摆脱学生身份变成社会人了,然而真相是留学生们回国发现自己变成了未婚大龄青年。就像冯唐讲的“金线”一样,似乎在所有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标准结婚年龄”,如果到了这个年龄还没结婚,那就是会被“剩下”。这要怎么说,只能怪老师reading留太多,耽误了找对象。

而这其中有着断裂、有着冲击,但也伴随着改变、发展与成长。


你选择了一个环境,就是选择了它的“自由”及与之并行的“束缚”。就好比互联网给了年轻人很多真实的机会,但是创业热潮其实并没有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你想继续用facebook、Youtube,就要get到相应的技能。最重要的是,你依然有选择权。

其实,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它就在那里。你来不来,去不去,都是在“你” 。

最后:

你还离得开手机吗?除了睡觉时间,一天中有多长一段时间是能够远离手机等电子设备?你能离开手机生活一周吗,还是离开了就会死掉?

请你现在念出“app”

文 / 微美国(微信号:we-America)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