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系列103:名著 《飘》出版 80 周年

2016年07月23日 美国驻华大使馆


今年是名著《飘》(Gone with the Wind,又译《乱世佳人》)出版 80 周年,该书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有生之年只出版过这一部书,但却为她赢得巨大声誉;《飘》是迄今为止全美最畅销书之一,据哈里斯的民意调查(Harris Poll),《飘》在“读者最喜爱书籍”排名榜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圣经》,全美销售超过 3000 万册。1939年《飘》改编成同名电影,由著名影星费雯丽(Vivien Leigh)扮演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又译为斯嘉丽),大获成功,获得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在内的10项奥斯卡奖。美国电影协会(AFI)在评选20世纪百部最伟大电影时,《飘》排名第四。


1900年米切尔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父亲是律师,她的父祖辈都生活在佐治亚州及亚特兰大,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也生活在亚特兰大,因此是地地道道的亚特兰大人。米切尔大学没有毕业就退学,成为亚特兰大日报的记者,并以笔名为周刊撰写专栏。米切尔对亚特兰大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她写的《飘》主要以亚特兰大地区为背景,时间则选择在南北战争前后。故事的主角是郝思嘉,小说以郝思嘉的爱情、婚姻为线索,不但深刻、细致地描写了女主人翁一生跌宕起伏、令人嘘唏不已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特立独行、敢爱敢恨、十分自私但又颇懂人情的叛逆女性,还反映了南北战争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1936年6月30日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推出了《飘》,米切尔写《飘》用了 10 年的时间,写作期间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先后获得了普利策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和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


一般来说,许多书评家都认为《乱世佳人》刻画了南方社会的变化,但米切尔在小说出版后的第4天,即7月3日接受同事采访时,谈到她的小说写的并非整个南方,而是重点讲述了亚特兰大以及北佐治亚州,小说写的是一个叫郝思嘉的女孩以及她在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生活在亚特兰大的故事。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关于战争的故事,也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关于内战时住在亚特兰大的人的生活。


谈到书的标题时,米切尔十分清楚地指出取名“Gone with the Wind”是一种隐喻,表达的意思是随着南北战争的爆发,之前亚特兰大以及南方的传统生活方式再也无法重现、回不来了。米切尔的书有许多中文译本,最早由傅东华在1940年翻译为《飘》、195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新的翻译版本,取名《乱世佳人》,从翻译的角度看,《乱世佳人》是意译,容易取好读者,《飘》则比较接近原本的意思;而40年代时最初将电影翻译为“随风而逝”,这个翻译属于直译,更加接近原意,不过因为小说《飘》的关系,电影也改名“飘”。据说米切尔的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译本有20多个版本。


米切尔15岁时(1916年)曾写过一本浪漫小说“Lost Laysen”的草稿,她将小说手稿给了她的男友亨利。亨利于1945年去世,这部手稿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1994年亨利的儿子准备将米切尔早年写给他父亲的信捐出来后,才意外发现了米切尔的处女作。1996年时隔80年后“Lost Laysen”出版,十分轰动,当年即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


1939年好莱坞将《飘》改变为电影,由米高梅公司出品,影片放映时间长达 4 小时,为此米高梅支付给米切尔5万美元的著作改编费,这在当时是创记录的天价。电影初映时,亚特兰大万人空巷,大家都拥到电影院看“飘”去了。


1949年米切尔与丈夫一起坐车去看电影时,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撞成重伤,不久在医院去世,享年48岁,去世后葬于亚特兰大市的奥克兰公墓。


1986年6月30日,为纪念《飘》发行50周年,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1美分玛格丽特·米切尔纪念邮票;1998年9月10日邮政总局又发行了32美分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纪念邮票。


《飘》是一本厚达一千多页的名著,全书最后一句话是“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话与书名的意思相对应,从“过去不会再来”到“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前后呼应地突显了女主人翁郝思嘉的一生及坚强性格。


《乱世佳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中)与扮演郝思嘉的电影明星费雯丽以及扮演白瑞德的克拉克·盖博在一起交谈(照片:美联社)


一位书店经营者手持有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签名的首版《飘》(照片:美联社)

位于亚特兰大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博物馆(照片:Carol M. Highsmith)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