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E与雅思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

2016年07月23日 悉尼印象


作者:无忧雅思姐,  ALI

 

“嘿!听说你在考雅思?别费劲了,赶紧去试试PTE吧。那玩意简单,我一个同学,连考了几次雅思都不过,结果去试了PTE,你猜怎么着?裸考,一次就过了!还在跟雅思死磕?那考试就是个坑,考官都是故意整你的。一考PTE,你看,啥问题都没有吧?”

 

说实话,我觉得如果郭德纲再来澳洲开相声,这个可以加进段子里。


坊间大多有这类的传闻,消息的出处各式各样。其中自然不乏有因为成功考过而欣喜万分的考生,但更多的是各大宣传机构铺天盖地给出的信息轰炸,甚至还有出于营销目的散发的虚假信息。这种说法很容易给我们带来一种认知:首先,PTE很简单很容易过。其次,雅思考不过的主要原因是考官刻意压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通常这些消息会让我们产生很大程度上的犹豫,并且两边都去试试


虽然“考过”这只金苹果给人的诱惑是非常巨大的,但我们需要明确信息的真伪,并作出理性的判断PTE有它相对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隐藏的难关。在这里,我们为你提供一份真实客观的PTE分析说明书。

 

1. PTE的优势在哪里?


客观来说,PTE这项考试作为新兴事物,有它的不健全性。从某种程度而言,的确为很多希望取巧的考生提供了一条比较明确的道路。

 

除了PTE的高效出分之外,最容易被提到的,往往是PTE的写作。在雅思6.5卡了无数次的考生,往往会发现,在PTE中,写作会非常轻易地上了70,甚至有细心的同学会发现,Written Discourse(写作沟通能力)这一项的分数往往会飙到不可思议的满分90。

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案例:


 

PTE写作的简单是毋庸置疑的。大量的考生数据都会表明,哪怕考试中的逻辑再混乱,观点再不明确,只要能够使用一些相对不错的语法结构以及格式套句,分数都不会难看到哪里去。


这是为什么呢?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这个只有PTE官方说了才算。


PTE写作的评分方式是怎么样的呢?拿Summarise Written Text来说,分数由4个部分构成:Content; Form; Grammar; Vocabulary。大家看到这一串术语可能觉得很晕,没事,我们挑几个重要的来分析一下:



从内容来说,PTE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限制。但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既然满分与1分的差距在于misses one or two aspects,那么整体而言,PTE每个Summary最终的核心考点往往只有4-5个。合理地选取关键词,就可以有效地拿到分数。


 

格式的分数基本是白送的。要求无非有两条,首先必须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其次,字数在75以内(虽然有要求5以上,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只用5个以内的词组成句子)。在这里也可以提醒一下大家,不加句号的句子,不能算是完整的。另外,PTE在考试设计中有比较人性的部分,比如说超出字数时,Word Count会变红,提醒考生修改字数。



重点来了,PTE中满分的语法是什么?一句话:Correct!

 

换言之,在这里哪怕你放了定语补语状语各种从句,换了无数时态,跟一句正确的简单句的分数,是完全一致的。这点对于从句薄弱的考生来说是非常有优势的,写不对,大不了不写就好,不会影响分数的。



词汇的重点是什么?虽然换了一种说法,但核心还是只有一句话:Correct!

 

换言之,只要没有错误,你的词汇就是满分。在Summary里面是不是需要换词ParaphrasePTE很简单而粗暴地告诉你:No, because the computer does not care.


 

2. PTE是否像传言中那么容易?

 

考过的成绩单就像一只只金苹果,对我们有无比的诱惑力。但请大家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PTE真的如同大家设想的一样简单易过,那么为什么依然会有很多考生尝试PTE多次无果呢?

 

从案例分析来说,我们可以看一下M同学的经历:


现实点来说,我们能够看到听到的,往往是好消息多于坏消息。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社交圈里,大多数人出于面子的考虑,当成绩真的不太理想的时候,宁可自己闷头努力,也不太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向周围的人求助。反过来说,当成绩不错的时候,更多的会乐于向他人分享。

 

作为一家培训机构,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层面,我们会面对更多求助的学生,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其实PTE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这里,我们就随便举两个题型,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其中的难易。

 

首先来说一下阅读吧。很多培训机构会宣称阅读里最难的是排序,因为题目本身比较特殊,大家也不是很了解。这是一招幌子Re-order Paragraphs可以说是阅读里最简单题型,没有之一。真正难的,是填空题Reading & Writing: Fill in the Blanks。比如说我们来看一下:

 

 

大家一看就会发现,这不就是我们高考的完形填空嘛。那么问题来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英语稍有功底的同学会发现,整体四个选项的意思是差不多的,都是说给自己“穿”一件斗篷。而且按照中式英语的选择,很有可能就选到了D,因为fit in的确是一个固定搭配,甚至fitting room在英语里就是试衣室的含义,跟衣服cloak有很大关联。

 

但是很遗憾,答案是B

 

为什么呢?虽然可以花一些笔墨去写,但在这里请恕我先引用很多英语老师都会说的这样一句话:“因为是固定搭配。”

 

说实话,在学生年代,我非常痛恨这个解释。因为它解释了,但却有没有解释。但成为教师之后,我又发现,并不是没有比它好的解释,但的确没有一个跟它一样简洁的答案了。归根结底,能不能选对,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当然是语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凭第一感觉来选择。其次的话是对词汇的详细解释,在这里Wrap是包裹的含义。如果你去观察古希腊或古罗马的装束,你会看到大多数人的衣着更加像是拿一块布把自己包进去。Surround之所以不可以用,是因为在细节层面上,它意味着你和包围你的东西有一定的距离,不符合衣服的定义;还有一个选项,一般surrounded之后会跟介词by

 

在这里,大家可以思考几个问题。首先,语法的常识能不能帮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答案是,很遗憾,不可以。在这里,四个选项的词性都是被动语态,单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无法判断的。

 

其次,知道大致含义能不能帮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多时候也是不能的。PTE的选项中,词义往往都是彼此相似,却只有细微的不同。这种选择已经无关大致含义,也不是光靠被词汇表就可以答出来的。

 

最后,选项里的词语我能不能看懂?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坦白点说,很多Native Speaker老师看过PTE现有的所有题目,得出的结论是,有很多选项里的词汇,其实他们日常生活中也未必会经常去用。比如说specimens; symptoms; peril; deceitful等等。然而这些词语有些时候会成为答案,有时候只是干扰项,换言之,如果看不懂,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去猜。这个成功率跟赌博一模一样。

 

说到这里,不妨也给大家普及一个概率知识。很多刷6分的同学都抱着猜题的侥幸,觉得反正PTE阅读都是选择题,大不了我猜嘛。这里我们直观地了解一下PTE的猜题概率。PTE仅阅读一项,就有15-20道选择题不等。我们取个平均,算是18题吧。排除掉多选题排序题等比较复杂的因素,我们单纯把它们当成18道选择题,41,那么仅靠猜题答对一半的概率是多少呢?统计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称为Binomial Distribution实际18题里答对9题的概率是1.93%猜对12题的可能性连0.02%都不到6分的同学需要至少对10题。

 

(学过数学的同学们也可以来核实一下下面这个算法。)

 

换言之,当然你可以去猜答案,不过靠蒙着考过PTE的概率,大概就好比你去买张彩票中大奖,然后直接投资移民一样。

 

阅读其实还不算是PTE的卡点,PTE主要卡的是口语。大家可以简单地试一下Repeat Sentence的题目,一般考试的录音给的在5秒左右,然后你需要立刻去复述这句话。

 

我们拿Oral Fluency一项来说,满分5 Nativelike的要求是:

Speech shows smooth rhythm and phrasing. There are no hesitationsrepetitionsfalse starts or non-native phonological simplifications.

 

总结下,不能停顿,停顿扣一分;不能重复,重复扣一分;不能吃音,吃音也会扣分。简单点说,你说的内容根本不是关键,只要说出50%以上的内容就可以拿到2/3的内容分,关键点在于能不能流利地说出来。哪怕你偶尔说不出的部分用bla或者something混过去也没关系,但是,重点是语音语调不能断,也不能错。

 

在漫天的谣言宣称PTE很容易考过的时候,我们也不妨静下来想一想:做到这些真的容易吗?

 

 

3. 雅思是否会刻意压分?

 

 

在雅思上常年卡着的学生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是不是真的有考官在故意卡我的分数呢?不然为什么有时候写作过了,有时候口语过了,但就是没有一起过。

 

说实话,这个想法我认为也很自然,但是从客观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那么靠得住。写作也好,口语也好,不同的考试被分配到的考官一般来说也是不同的。当然,考官本身的判断是会有偏差的,尤其在口语中,有些考官对能够聊起来的学生会宽打几分。只是,如果一个考官的偏差可以被认定为卡分,但许多考官的判断就不能够用卡分来断言了。

 

事实上,因为评分机制的不同,雅思的主要考点集中在语言逻辑以及沟通能力的审核。比如说在写作中,考生不需要提出很漂亮花哨的观点,只需要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并且给出足够详细的例子,就可以拿到比较好的成绩。随便拿最近的写作题来说,问为什么骑车的人数不多,只要老老实实地说,因为这样不安全。然后你解释一下,具体哪里不安全,比如说容易被撞,或者出了事故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最后给一个比较能够说明问题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个助教本来是骑车上班的,结果在过红绿灯的时候被一辆兰博基尼蹭到了,摔了一跤,要医药费不说,还稍微有点脑震荡躺了两天,吓得她之后再也不敢骑车了。OK,问题就解决了。一段比较良好的雅思写作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很多考生非要显得自己的观点很伟大:说不骑车是因为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变高,结果很多人就变得懒惰,也就不想骑车了。说了一长串的道理,也不来个例子。或者,还有些考生硬背模板,说骑自行车很好啊,它是一个很健康的运动,改善呼吸,也是有氧运动,人们应该多骑车,全篇只字不提为什么骑车人数量变少了。你说,这样写考官能让过吗?至少我觉得雅思考官很有理由直接挂掉这篇文章。

 

其实雅思的写作是一种英语思维的体现,很多时候考不过写作不外乎两个原因:逻辑混乱,或者语法功底实在太糟糕。在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之下,其实只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英语能力就可以平安地考到6分。确保大致不要犯语法错误,而稍微给几句复杂句式之后,就可以拿到7分。雅思真的不会刻意去卡分

 

4. 为什么有人可以裸考过PTE

 

存在即是合理,萨特是这样说的。既然裸考过的事件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代表其内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裸考过PTE的例子的确很轰动,但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是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的。这些客观因素支撑着整个事件的合理性。

 

PTE2015年刚开始的时候,题目倾向于简单,出分率的确非常高。但基于市场监管的因素,PTE不得不逐渐严格审核分数的合理性。近期有一些同学的成绩单迟迟没有收到,原因是被PTE收上去进行内部检查了。这部分的卷子是由老师批改的,并且借由比对机考的成绩而决定最终难度系数的调整。

 

其次的话,PTE更加适合口语优秀而写作相对不理想的同学。因为写作的简易,大多数其实基础不错,但不太愿意循规蹈矩顺着Essay格式写作文的考生;或者观点容易跑题,思路不太明确的同学,往往都会在PTE里有不错的收获。这是由考试的不合理性决定的。但口语发音基础较差,尤其是害怕不敢说的同学,往往会在PTE上磕的头破血流。

 

最后,电脑的熟练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数据,在PTE考试中,通过率最高的学生群体是学IT编程的考生,其次是文科比如教育或者Media的毕业生。原因大概是在反复地编程打字或者大量的论文写作中,学生无意识地锻炼了打字的速度以及拼写能力。(关于这一条,大家可以试试把Word的拼写检查关掉,然后往里面打一页的内容,可以是听写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文章,然后打开拼写检查。数一数有几条红线,就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去锻炼打字的拼写能力了。)

 

5. 逐二兔者不得其一

 

这是一句很老套的话,但道理很明白。同时复习PTE以及雅思的人,会发现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两边都没有讨好。

 

为什么呢?因为两项考试需要的技巧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有些还是相对的。比如说在PTE的口语Describe Image中,考生只需要尽可能精简地说出:“This is a bar chart. It is about the number of soldiers in America. Overall,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figure was 9,000 in 1921 and 19,000 in 1940. I think that is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World War II.”只要保证一个流利度,不犹豫,发音字正腔圆,重音到位,这立马就是一个高分的答案。但同样的技巧,如果用到雅思A类的小作文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成绩瞬间惨不忍睹。

 

原因无他,只是评分标准不同而已。

 

如果付出了同样的努力,那么专注一点,肯定比频繁地切换目标会更加容易达成突破。对于已经在雅思中付出很多努力,并且已经取得7分但不稳定的同学而言,随意切换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于刚开始准备各种考试的同学来说,需要给自己一个判定,并快速地决定自己适合哪个考试,然后全心全力地投入一项复习,才能更加容易获得理想的成绩。

 

6. 我适合哪一种考试?

 

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建议是,先通过模考尝试一下两种测试,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有兴趣咨询的同学也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帮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那种考试比较适合自己。

 

最后,还是再说一句。对于那些已经在雅思或者PTE上花了一定精力的考生而言,相信并坚持自己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有时候量变到质变,其实只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道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