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天花板,你又Out了,人家都是玻璃地板

2016年07月17日 加拿大第一生活


这周英国历史上产生第二位女首相,英国内政大臣特蕾莎·梅(Theresa May),这是在人们熟悉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以来,第二次诞生女首相。

梅女士是否能够带领英国走出退欧阴影,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也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支持脱欧也好,反对脱欧也罢,其实,看看这些正反两派的领军人物,就不难发现,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朋友圈的游戏。

刚刚辞职的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极力怂恿退欧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以及退欧派雅各布•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丹尼尔•汉南(Daniel Hannan)都是从私校到牛津等从小玩到大的一个圈子里的人物,退欧和留欧无论谁获得胜利,这都是一场私校孩子之间的争斗。

就像他们在牛津大学时,组织的富人同学俱乐部一起辩论和争斗一样。梅女士也是当时俱乐部的一员,还参加过各种过家家式的“议会”,与卡梅伦等人不同的是,她从未担当过牛津辩论社主席。但是,她的丈夫菲利普(Philip)倒是担任过这一职务。

说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这些同玻璃地板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英国也好,欧洲也好,北美也好,表面看上去每个人都有机会,其实,过去的豪门世代相传,似乎有一种玻璃地板防止他们的子孙混到社会底层。 意大利的人口调查发现,在2011年收入最高的5个姓氏,在6个世纪以前,他们的家族也是精英,在英国,这种现象同样存在,牛津的梅首相接替牛津的卡梅伦首相,反映出社会的精英阶层从未下滑,社会的关键岗位只不过在他们的朋友圈里面风水轮流转罢了。

好吧,既然富人不会变穷,那么只要穷人能够变富,我们又何必太这么酸呢!

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拍了一部发人深省的纪录片《人生七年》,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一直到56岁,看到一个孩子从七岁到56岁的成长经历,基本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总结起来就是现实的情况,龙生龙凤生凤,寒门难出贵子。

看似没有社会阶层的美丽世界里,其实有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这就是对于普通大众一生难以通过的玻璃天花板!穷人只看到天花板很薄,对于上面的生活十分向往,似乎只要努力就可以上去,那么这条通过天花板的道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成为许多寒门子弟的唯一法宝。

加拿大今天出炉一项调查,发现PHD博士后的低收入人群比起1997年上升了12.4%,许多博士后的收入在5万左右,他们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拿到这么高的学位,收入却并不比大学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明显高。原因很多,真正的就业市场上,只有2%左右的岗位需要这么高的学位,大部分都over qualify了,别以为这样就能胜任,许多有经验的面试官并不会录用大幅超过岗位要求的人,因为他们不会在这样的岗位上做很久,公司宁愿录用匹配的求职者。

许多受教育高的人们都纷纷返回学校,把自己的知识用于教育新一代的孩子,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找到好工作,去打破社会上那层玻璃天花板。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下,学校录用的员工和教授岗位也是有限的,于是在大学,社区大学中同样形成了朋友圈,要拿到这样的岗位也有一层玻璃天花板,美国的一些大学教授和员工的收入也在下降,甚至在2015年也拍了一部 “Professors in Poverty”的记录片!

怎么搞的,穷人不能变富,因为有一层玻璃天花板阻碍着,富人却有一层玻璃地板保护着不会下落,我们的社会流动性又在哪里呢?所谓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从社会的绝对流动性角度衡量,如果你最终比你的父母过得更好,脱离他们的阶层,似乎有许多并不是父母可以教的,也不是那些大学里的教授可以教的,因为他们本身都没有突破玻璃天花板。如果父母不能脱离他们的阶层,孩子所做的只是按照父母的想法和要求去做,结果就是纪录片所表现的,他们的孩子最终也踏上与父母一样的历程。如果教授不能脱离他们的阶层,学生一味按照教授的要求苦学,不过就是读书读成学霸,最终成为教授一样的PHD,在他们的那个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里挣扎。

自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增长大幅放缓。如果富人不能向下走,穷人不仅不能向上走,而且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普通人在投资市场上小心翼翼,但是富人在这几年里则集聚了大量财富。主要原因是量化宽松政策将大量的便宜信贷送到富人手上,房地产价格上升只是一方面,其实富人的大部分财富都在金融证券市场上。纽约大学的调查发现,自2009年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1%的富人将收入的四分之三投到金融市场上,而普通人的63%都用于房子和生活费用上。加拿大的情况比美国更逊色些,平均的债务收入比例高达163%,哪里还有钱投资呢?

即使在同一个投资市场上,普通人和富人的想法和操作也大相径庭。很多朋友热衷于炒股,希望找到神奇的秘方让资金翻倍增长,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市场的无序波动下,懵懵懂懂的买进卖出,时间久了就会发现,除了交给银行的交易费,自己的投资没什么进展。

富人的投资有一大堆投资顾问打理,利用许多最新的投资策略。今天就简单介绍一种:

在市场如此高位,北美不少互惠基金已经开始采用新的策略:既能够参与市场增长,又能够防止在市场下跌时大幅亏损。

这些基金利用非常复杂的金融模型,依靠金融衍生品(比如看跌期权)来匹配标的资产,从而达到对冲市场起伏的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这样做好比在海边买一栋别墅作为度假屋,同时购买一个房屋保险,保费则用租金出,投资人自己不用出钱,就等着房屋升值获利。如果自然灾害出现保险公司就可以全额赔付,基金采用PUT就非常类似这样的概念。一旦股市价格跌至PUT的行权价,无论多低,投资者都可以获得赔偿。

基金买保险终究需要成本,投资中有一些分红可以填补,但是,在分红收益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会卖一个看涨期权(call),这样就可以获得额外收入支付保费。其实,就是我们上面讲的,相当于度假屋租出去,获得稳定的租金。如果市场继续上扬,基金持有的股票组合也能够参与其中。

社会上的玻璃天花板要想打破并不容易,但是,在投资市场上,富人和穷人相对的机会是公平的,金融资产流动性非常好,普通人同样有机会赚钱。因此,在思维方法上做些调整,不要总是看到股市高点就卖出走开,错失良机。利用富人思维,采用最先进的办法,给投资上个保险,就不用每天为市场的起伏而烦恼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