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鱼海棠》抄了《千与千寻》,那这部已问世15年的神作究竟有何魔力

2016年07月20日 腾讯娱乐


腾讯娱乐专稿(文/陆支羽 编辑/端梧)


《大鱼海棠》的两极评论依然在发酵,不乏有人指摘其“抄袭宫崎骏”。恍然惊觉,宫崎骏的动画名作《千与千寻》已经上映15周年了。


2003年,《千与千寻》荣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堪称日本动画史上最受瞩目的传奇时刻。同时,《千与千寻》也是影史上第一部、并且是唯一一部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动画长片。


吉卜力,宫崎骏,久石让,我们的童年白日梦,似乎早已和这三个名词捆绑在一起。而《千与千寻》中那座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则使我们相信,想象力永远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源泉。


《千与千寻》(上)与《大鱼海棠》(下)在人物与细节设计上有部分相似的地方


而《大鱼海棠》尽管招惹了诸多争议,但不得不承认,它同样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动画作品,虽有不少容易遭人诟病的设定,但却又有着极具东方韵味的灵气与意境。从这一层面看来,梁旋、张春两位导演也着实耳濡目染地“继承”了宫崎骏大师的精神衣钵。


宫崎骏电影中的少女


少女情结与警世群像


宫崎骏是一位有着少女情结的动画大师。纵观他的一系列电影,往往都以女主角的成长为叙事主线,如《风之谷》中的女孩娜乌茜卡、《龙猫》中的小月与小梅姐妹俩、《天空之城》中的希达、《幽灵公主》中的狼女桑等。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则当属《千与千寻》中的少女千寻。这部奇妙的少女成长记,一度被影迷视为“东方版《爱丽丝漫游仙境》”。


相比之下,显然《大鱼海棠》中的少女椿欠缺了一些更贴近灵魂感受力的性格棱角,显得平面单薄了许多,无疑是莫大的遗憾。


而在《千与千寻》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各自生动地活着,在表情丰富的一张张脸谱背后,又藏匿着各自丰饶的灵魂,同时极具强烈的现实象征意味。无论是影片中最核心的两大主角千寻和白龙,还是无脸男、汤婆婆、钱婆婆、坊宝宝、小玲、锅炉爷爷等,都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浓缩。想来,正是通过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对现实社会群像的深入思考,才能构建出这样一座细节饱满、角色立体的魔幻世界,我想这也是宫崎骏之所以能斩获奥斯卡的缘由。


任性、胆怯、慵懒、不懂礼貌的现代少女千寻踏上成长之路


千寻是日本现代社会中非常典型的少女形象,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早已将她塑形为家庭温室里的花朵,任性、胆怯、负能量、慵懒、安于现状、不懂礼貌。千寻的这些特性,从她初入汤屋时毛手毛脚的状态便可见一斑,再简单的工作她都完成得磕磕绊绊;而即便有善良的锅炉爷爷帮助她,她也从来都不曾学会道一声谢谢。正如宫崎骏所言:“说到日本人的沉沦,最令我担心的已经不是经济成长,也不是多媒体将会如何发展,而是我们国家的儿童是否健康。”


于是,影片中千寻的成长过程,便有了面向全人类的真善美的意义,这也正是宫崎骏从来都不做黑童话的原因,是他价值观上的自觉选择。而少女椿在《大鱼海棠》中的性格呈现其实做了更多的留白,导演的努力更多倾注于视觉呈现和想象力,确实忽略了角色命运流转所需的微妙变化;换句话说,少女椿的形象不够活生生,像一个概念化的雏形,尚未长出丰满的羽翼。


《大鱼海棠》里的椿形象刻画较为单薄


说起《千与千寻》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除千寻之外,当属那位沉默不语的无脸男。这位从始至终被汤屋排斥在外的寂寞先生,最初是干净而单纯的,透明如空气。直到他发现了汤屋里“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他便通过“变金子”的超能力开始了物欲横流的上层生活。宫崎骏同样借由暴饮暴食,完整地呈现了无脸男被金钱社会污染的可怕过程。而即便有幸成为名利场的座上宾,无脸男的内心终究是孤独的,他只有依靠不顾一切的吞食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洞。


无脸男隐喻着物欲、空虚等诸多现代人症候


追名逐利的汤婆婆,逍遥自在的钱婆婆,作为《千与千寻》中性格与价值观全然相反的双胞胎姐妹,同样寄寓了宫崎骏对社会现状的讽刺性反思。汤婆婆久居金碧堂皇的汤屋,早已养成凡事从“钱”计议的生存伎俩,而她对自己的孩子坊宝宝的无端溺爱,也有着极强的警世意味。简言之,坊宝宝就是我们常说的“巨婴”。而隐逸于世、身居世外桃源的钱婆婆,则显然是另一番淡泊名利的生存状态。


《千与千寻》里的双胞胎汤婆婆与钱婆婆,正对应着《大鱼海棠》中的灵婆与鼠婆


同样的,在《大鱼海棠》中出现的灵婆与鼠婆,也有这样的对比意味,其原创性自然饱受争议。不过我宁愿认为,这并非抄袭宫崎骏的设定,而是一次有趣的创作上的互文。


神隐:寻找丢失之名


对“神隐”的信仰,同样是宫崎骏作品中的重要标识。在日本民间文化中,“神隐”是人类与灵异世界往来的重要“交通管道”,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便是对这一古老信仰最梦幻的呈现。影片中,千寻意外闯入一座诡异的中世纪小镇,在这里一切都被施了魔法,而她的父母也变成了贪吃的猪。年幼的千寻便早早背负上解除魔法的冒险使命。在此,宫崎骏以“神隐”之手玩了一把名字游戏。在邪恶的汤婆婆的引诱下,千寻丢失了她的全名。在这个“缩小的社会”里,丢失了名字便找不回自我,更回不到原来的世界。在千寻的努力追寻中,影片传递了关于“寻找”的正能量主题:丢失的东西是可以找回的,只要希望还在。而一夜长大的千寻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长大,首先得学会记住童年。


为了得到工作,千寻丢掉了自己的名字


回想宫崎骏拍于1988年的《龙猫》,便早已有了“寻找”的影子。作为纯日本风味的天然童话,曾有人譬喻《龙猫》为“最生活的童话”。而深谙隐喻的评论家们,却从这个最简单的故事中看到了太多的复杂面向。同样以女主角的名字为例,“小月”是日本古代对五月的专门称呼,“小梅”是英文中五月的音译,由此推论,两姐妹其实是一个人的双重人格。妹妹小梅迷路后,姐姐小月四处寻找。而这次寻找其实也是对自己另一面人格的寻找。显然,这场名字游戏确与《千与千寻》中对“丢失的另一半名字”的寻找有些相似。


宫崎骏赋予《千与千寻》的“寻找”,除了找寻名字之外,还有对父母原形的寻找,对无脸男本性的寻找,对懵懂爱情的寻找,以及对现实出口的寻找。初入灵异世界时,千寻感受到了身体慢慢透明的迹象,所幸男孩白龙施救,为千寻化解了魔法,并帮助她走过了排查人类的叹息桥,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汤屋之旅。一开始的成长注定是艰难的,直到帮河神洗澡那场宏大的高潮戏中,千寻才终于真正获得了有价值的成长,俨然变成了一个勤劳能干、有胆识、有智慧的神隐少女。当臭气熏天的河神出现时,只有千寻毫不嫌弃,尽心尽力地完成职责。这一次,实践寻找的主人公是河神;当然,这里也有宫崎骏一以贯之的关于环保的影射,就像是对《风之谷》和《幽灵公主》的一场精神延续。



肮脏的河神,是宫崎骏对环境问题的又一次影射


而在国产动画《大鱼海棠》中,导演梁旋、张春并没有赋予电影本身更多的社会性议题,对于人类世界的呈现凤毛麟角,更多是立足于幻想世界的更纯粹的架空式创作,很多影迷诟病《大鱼海棠》不够厚重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此。影片本身有一个如“逍遥游”般壮丽宏大的世界观,最终却被浓缩在一场看似另有深意的三角恋之中,以致于观众无法真正拿捏到《大鱼海棠》的诚意所在。


与《千与千寻》的深刻相比,《大鱼海棠》将笔墨花在三角恋上,有点可惜


明白点说,《大鱼海棠》在剧作上完成得不够通透,并没有切实化繁为简地将所要铺陈的灵魂内核真正打开。即便在我看来它是一部有意境、有灵气、有想象的用心之作,但这并不能从本源上去说服更多人。



久石让与宫崎骏


用旋律造梦的久石让


《千与千寻》诞生十五周年,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还有久石让。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音乐大师,久石让的名字早已与宫崎骏并驾齐驱,而俩人的长期合作也无疑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美妙传奇。从宫崎骏成为导演至今,久石让几乎包揽了所有宫崎骏作品的配乐,更为世人缔造了无数经典动人的旋律。


无论《风之谷》中的远古悠长、《龙猫》中的童真妙趣,抑或《天空之城》中的飘逸灵动,久石让的配乐都完美地贴合了影片的主题,气息浑然一体。而为了配合《千与千寻》的神隐气息与寻找主题,久石让尝试着将听觉更熨帖地融合于情节,如千寻初入异境时配以《风之甬道》,如父母大快朵颐的时刻响起《无人料理店》,而白龙邂逅千寻时则以《夜来临》表达情绪,千寻救白龙的高潮戏,则配以急切坚定的《千的勇气》,每一段配乐都如剧中魂魄,不散不离。



这一幕的音乐令人动容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首《海》。那一刻,千寻孤独地坐在阳台上,身边的小玲说,这里一下雨,就会变成海。直到那辆同样孤独的红色列车,出现在黑夜幽蓝的海平面,仿佛所有周遭的喧哗都不再重要,人生漂泊无依,唯有内心坚定,自己勇敢。这让我想到同为日本动画大师的汤浅政明的《兽爪》,在大片张牙舞爪的野兽派画风中,同样穿插了一场极为安静透明的海面行车戏,死亡前的宁静休憩,美好得令人心碎。


回想《千与千寻》中,无脸男与千寻安安静静乘坐列车的那场戏,是全片最耐人寻味的经典桥段。每次重温,都会在这一刻陷入淡淡的感伤。对千寻而言,这场神隐之旅遇见过的人与事,无非只是她漫漫生命旅途中上车下车的过客罢了,然而最好的记忆是不会忘的。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阅读:


☞  硬货!专业动画人告诉你《大鱼海棠》算不算国漫新标杆


☞ 《大鱼海棠》口碑与年龄相关,70、80、90后之间真的有代沟


☞  两度专访《大鱼海棠》导演:创作痛苦一度想切腹


《大鱼海棠》华丽但空洞,犯的是中国电影的幼稚病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千与千寻》,少女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