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首位华人女星,一脱成名,曾被骂作“卖国贼”,现视她为爱国者

2016年07月19日 澳洲新闻


如今光彩照人的华人女明星,为数不少

而能再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屈指可数

然而在90年前,在“排华”的时代下

一位柔弱的华人女性

一脱成名

跻身好莱坞

曾经被国人称作“卖国贼”

后来人们才知她是一名爱国者


她就是美籍华人

黄柳霜

(Anna May Wong)




跻身好莱坞,一脱成名




黄柳霜(Anna May Wong) ,祖籍广东台山,出生于洛杉矶唐人街,从小喜欢电影。


1919年,艾拉·娜兹莫娃指导的电影《红灯照》(The Red Lantern, 1919)需要300个女孩子作为群众演员。正巧黄柳霜在好莱坞的巴黎部门工作,该电影公司的一个客户同时也是黄柳霜父亲朋友,介绍她在电影中出演了一个拿灯笼的女孩子的小配角。


从此,黄柳霜便开始了演绎生涯。


一开始演出的不过都是一些不起眼的配角,好在能够在好莱坞混个眼熟。电影中一有华人角色,就有大佬想到这个毫无名气的小姑娘。



黄柳霜《巴格达窃贼》剧照


1924年,一次难得的机会降临,黄柳霜被邀请在《巴格达窃贼》中出演重要角色。黄柳霜抓住这次机会,在影片中大显身手,凭借楚楚动人的表现,得到欧美人的一致认可。


黄柳霜在《巴格达窃贼》这部影片中,除了自身演技,在影片中,黄柳霜衣着鲜艳,近乎赤裸,只有胸部和殿部包裹了少许布片,可谓“一脱成名”。




此后,黄柳霜在影视路上有了转折点,她开始不断的受到邀请,并且不再是演一些配角。而且性感风格得以延续,俨然已成当红艳星。


1928年,她离美赴欧,在德国参演《歌》,在英国参演《唐人街繁华梦》,这些影片进一步提升了她的国际知名度,使她风头一时无两,甚至成为英国皇室宴会的座上宾。


旅欧3年后,黄柳霜卷土回美国。在欧洲的成功使她在美国大地上更加炙手可热,尚未到港,演出邀约已如雪片飞来。


她先在纽约百老汇演了167场舞台剧,而后又拍摄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比如《龙女》、《上海快车》等。


享誉欧美,却成为“国贼”




黄柳霜,名噪一时享誉欧美,却被她的祖国媒体骂成“卖国贼”,不仅因为她裸露的着装,还因为她所饰演角色令国人难以接受。


在她参与电影中的华人总是野蛮无理,她扮演的角色总是“坏女人”,而且结局悲惨,要么被杀要么自杀。连她自己也无奈地调侃:“可怜巴巴地死去好像已经成了我的绝活。”




黄柳霜在中国的形象成为“卖国贼“!舆论认为她的表演有妖魔化中国之嫌。不妨拿出她的代表作,来分析一下她在剧中的身份。



黄柳霜在“龙女”中的造型


在《龙女》中,黄柳霜所扮演的凌美残忍狡诈,是一个具有蛊惑力的危险人物。


在《巴格达窃贼》中,她扮演身份低贱的蒙古女奴,女间谍,第二号的反派人物。邹韬奋先生对这一角色讽刺道“不过派她做做赤身裸体翘着臀部大磕其头的女奴。 ”


在《唐人街繁华梦》中,她身份低贱的华人舞女,一个斤斤计较爱算计的小女人,用色情摆布着中国情人和英国老板。


在《上海快车》中,她扮演妓女惠菲,缺乏个性和生命力,被军阀强奸,后又杀人。片中大部分的中国人仍然是愚民。


黄柳霜扮演的这些角色,不是妓女,就是奴隶,不是杀人犯,就是蛇蝎心肠,都是充满屈辱感的负面形象。她一生拍摄的50多部电影,大多如此。



黄柳霜1929年作品《Piccadilly》宣传海报,她饰演夜总会舞女,扮相大胆。


对于享誉世界的黄柳霜,中国公众没有把她视为一个演员,而是视为代表中国的形象大使。所以,她出演狡猾、狠毒的人物,就变成了对本民族的丑化和侮辱,因此将她斥为“卖国”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黄柳霜演出时往往着装暴露,画面艳俗,甚至要出卖色相、搔首弄姿来取悦片中的西方人,这样一副“淫贱”形象,实在让祖国民众难以接受。她早期影片中那些号称“中国服饰”的着装,夹杂着泰国、印度等地的风情,也是不断被吐槽的对象。


“卖国贼”变“爱国者”


其实,黄柳霜是时代的替罪羊,她无力抗拒美国的种族歧视。如果要在好莱坞占一席之地,她只能屈从于西方人塑造出的中国人物形象。而这一点,无法获得祖国民众的理解。




对此,她本人也是痛苦的,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过,黄柳霜也在努力,试图做些改变。


首先,他在接拍电影时,对剧本有所挑选,有侮华嫌疑的影片,常拒绝参演。



柳霜1934年《Limehouse Blues》剧照,一袭拖地旗袍,使其极具女王风范。


1935年,曾争取出演《大地》中正面的中国女性角色,只不过最终失败。


她有时候也对剧本提出修改,如在拍摄《唐人街之王》 时,向制片商提出 :取消“过房爷”(指认干爹)之类的说法 ;“擦鼻”不是中国礼仪,以接吻代替;影片应铲除中国人“不是醉生梦死就是蠢头蠢脑”的观念。制片商都一一答应。


其次,亲近祖国。




1936年2月,黄柳霜回中国探亲,访问了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城市。在此期间,她广泛接触中国演艺界人士和中国媒体,并就自己扮演的角色解释道:


“那不是我的选择。那些角色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其他白人演员去演。而我会失去仅有的那一点‘中国人演中国人’的机会,反而更没有机会维护华人起码的形象;与其让他们演,还不如我演。”


她主动学习国语(她只会粤语),向媒体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来了,认识了祖国大地和可爱的人民,发现了‘慈母的爱’,从现在起,我确认了我自己是一个中国女性,而在此之前,我只是一个生长在洛杉矶的东方女儿而已。 ”


黄柳霜的这次访问,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媒体上对她的赞扬之声明显多了起来。


第三,支持抗战。




抗战爆发之后,黄柳霜积极参与援华活动,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中国抗战、救济中国难民;将自己的衣物、首饰拿出来拍卖,所得钱款一分不留于1939年汇回中国。


黄柳霜的这些活动真正扭转了她的形象,得到国内媒体的肯定,关于黄柳霜的负面评价已经基本绝迹,代之而起的是称其为“爱国者”、“中华女儿”。


芳名永留好莱坞,至今为电影爱好者怀念




黄柳霜在好莱坞出演过50多部电影,这一辉煌纪录至今无人企及。她的大部分作品被岁月侵蚀而无法再观看,但幸存的影片仍能很好地展示她的独特演技。


黄柳霜以东方人特有的生动细腻诠释底层女性的遭际,一双大眼睛充满恐惧,传递着无穷的心理信息。更重要的是,在表演时,她的发型、衣着和动作,都表达着中华传统,因此而备受西方世界关注。


曾有美国观众评价她说:


“黄柳霜可能是电影史上最美丽的女性之一。她本应成为巨星,但是种族歧视伤害了她,使她在好莱坞受到不公平对待。在影片中,她能做出精彩表演,恰到好处地控制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由于对电影的重大贡献,黄柳霜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被给予一颗星,位置在藤街1708号。




从14岁起,黄柳霜使尽浑身解数,想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但她到死都被时代的罗网罩住。香消玉殒之后,她的价值再次被发掘,她真正超越她的时代。她的芳名和形象穿越时空,至今为人感念。 


2015年5月,美国《时尚》杂志发表《七位你必须知晓的中国女演员》一文,黄柳霜是唯一一位非当代中国女星。文中对她的评价是:


“她凭借独具东方气质的婀娜身材,将中式旗袍引入好莱坞,掀起了一系列的‘东方效应’。黄柳霜是让世界舞台感知‘中国风’的第一人。”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电话:(02)9262 7900

微信:ACNW-COM

地址:Suite 61 Level 6, 650 George St, Sydney, NSW 2000

官网:acnw.com.au or 118.com.au

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