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一声叹息,正在慢慢消失的鬼工球

2016年07月20日 加拿大生活馆



鬼工球即象牙套球。匠人先把象牙车成球状,然后把它镂通成多层次的球层。每一球层都可万向转动,且花纹通透玲珑,是最具广州牙雕风格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如此精湛的手工艺与巧妙莫测的构思结合,令人赞叹!



这是一件国器,是嘉庆皇帝的收藏品,11层鬼工球。1992年,中国当代工匠已经能做到同尺寸13层鬼工球了!之前看一些说外国(特别是日本)重视手工艺,说我国失传后继无人。我只想用这件鬼工球告诉大家,外族大部分手工艺跟我们比都是小儿科。希望大家不要把感情和钱用在自卑,而是真正投资到这些艺术品上。




据说,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国家博览会上,中国艺人翁昭以25层牙雕球参赛,日本也携30层作品亮相。两件精品在工艺上各有千秋,一时难分伯仲。若以层数多少来论输赢的话,当数日本人制造的精密,但中国艺人认为“鬼工球”为整体雕镂而成,绝技从未外传,25层是极限,日本套球其中定有猫腻。难解难分之际,赛会决定将两个颗球投进水中加热。这一来很快验明正身,日本的牙雕球在沸水下层层散开,发现不过是雕刻后再黏合。而中国的牙雕球则完好无损,证实由整块象牙雕刻而成。自此,中华“鬼工球”闻名世界。


鬼工球有很多层,层层相套、每一层都可以独立转动,但是这么复杂的结构,却是由一块完整的象牙雕刻出来的。每个见到鬼工球的人都不禁要问,里面的那些层是怎么雕刻的。在展会上我有幸遇到一位象牙雕刻大师,他给我大致讲了一下鬼工球的加工过程。据大师说,以现在的加工技术,制作鬼工球甚至比制作其他象牙工艺品还容易,可以说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工作。






牙雕发展至今,制作工艺大抵分“雕刻、镶嵌和编织三大类”。其中的“编织类”须将象牙泡软,劈成细丝后再行编缀,堪称惊艳。不过由于这种技艺耗时耗资过巨,崇尚节俭的雍正皇帝曾下旨停止制作。遗憾的是这项技艺如今已然失传,当机器高速运转的轰鸣声湮没不紧不慢的精雕细刻,整齐划一的流水线生产逼退独一无二的手工制作,这个时代宣告传统手工艺黄昏的到来。后人只能在橱窗外遥想、惊叹当年巧匠们的娴熟技艺和绝妙构思了。

本文仅作为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缅怀,象牙这种东西,如果不能真正的保护起来,那么“鬼工球”在将来也将无用武之地。如果朋友们真心喜欢的话,可以看看市面上猛犸等其他材质的鬼工球。让我们一起抵制象牙买卖,在这个地球上留住大象,也许有一天,鬼工球的技艺还能得到传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