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起!伦敦中国城将受到暴涨商业税,最高可达200%!

2017年01月13日 这里是英国


                                                                                               

伦敦中国城面临生死关头的转折点。




今年4月1日起,英国商业税将迎来史上最大一次调整。《伦敦旗帜晚报》近日报道称,商业税飙升,伦敦中国城不少商户已表示,节节攀升的高房租、脱欧带来英镑贬值造成进口食品成本上升,再加上突增的商业税,他们只能关门走人。报道称,伦敦中国城目前史无前例地有6家空铺。 


英国商业税新等级4月生效,全国各地有涨有跌,而伦敦市中心的商户、企业面临大幅提升,是此次调整的最大输家。




地产代理仲量联行统计了伦敦主要商业区的“惨痛遭遇”。著名的Burlington Arcade、New Bond Street、Oxford Street、Dover Street、中国城所在的西区等都是“重灾区”。




位于中国城Greek St的Yming(明苑)中餐馆从1986年经营至今,还拿过奖,经营者Christine Yan表示,根据新政,她家的商业税4月份将从26000英镑(约人民币22万元)涨到51000英镑(约人民币43万元),天啊噜这几乎就是翻一番啊摔!




Yan表示:“我真的想放弃了,而不是继续忍。这真的很令人困扰。我们不是说让政府不要提税,可是他们起码要给条活路吧。




“所有成本同时上升,而且上涨的商业税还不再包括垃圾收集了。这意味着我要每个季度(一年四次),额外的给威斯敏斯特地方议会600英镑(约人民币5092)去弄垃圾收集。我们需要反抗,去拯救中国城,不然它将永远在爱它、熟知它的人视线里消失。




John Leung, 一家礼品店的老板也说他家的商业税将从38,000英镑到49,000英镑,上升了将近30%,这意味着他要关店了。Leung说:“仅仅房租就要60,000英镑,我每周得赚够2000英镑。而我还不能延长营业时间, 你还要我怎样?”




据《伦敦旗帜晚报》援引相关人士的话,目前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城商户普遍感到经营困难,“圣诞节订单也少了一半”。


伦敦中国城的商户正在为拯救中国城进行最后的抵抗。他们计划联署一份诉求,促请政府重估商业税。


暴涨的商业税可能是压垮中国城小商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坏消息是,地产代理高力国际预测,英国政府将会对商业税进行更频繁的重估和调整。


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之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中国城的商业税几乎是最高的。




而飙涨的房租更像是一只贪婪的猛兽,近年来已逼得不少商家不得不撤离中国城。


去年3月,《卫报》和《伦敦旗帜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都已经就中餐馆不堪房租的重负纷纷撤离一事进行了报道。


根据《卫报》的报道,Shaftesbury是伦敦中国城最大的业主,拥有这里71家餐馆的物业。该公司承认,在过去两年里,其物业名下约10%的餐厅易手。




在当时的报道中,一家名为HK Diner的餐馆表示,房租从18年前66,000英镑涨到2012年的244,000英镑,两年后租赁合同即将到期,预计还要大幅上涨,老板Jon Man表示,他估计没法留下了。


Jon Man说,一方面房租上涨,另一方面,收了城市拥堵费之后,本地人来了之后很少在这里找吃的,在附近看完电影就走,营业额开始下降,”我们靠客流量的又不敢轻易涨价。”




华尔多街上的泉章居(Chuen Cheng)餐厅,40年来都是由同一个家族在打理,可惜18个月前已关门,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牛排餐厅。


当时的报道还称,爵禄街中餐馆Loon Tao的老板在这里做生意已有20年,但也同样准备撤离这里。他们的店租已经从5年前的12万英镑上涨到了31.2万英镑。还有隔着几个铺面的Oriental Dragon也准备撤离。




但这里的业主要高价无所畏惧,有的是壕来租。


商业地产中介DeVono公布,在伦敦开店的需求2013年以来就翻了三倍,“餐饮品牌”候补名单上的商户需要等一年才能入驻。


符合要求的餐厅,加上连锁集团的资金支持,才能在这里站住脚。这一点制定租金标准的业主们再清楚不过了。Shaftesbury旗下的地产组合包括中国城内的575处物业。在截至2014年3月的六个月里,该公司利润几乎增长了50%。




Shaftesbury称铺租只是市场力量的反应之一。他们没有义务救助失败的店铺,因为还有包括中餐及其他风格的餐饮企业愿意入驻,最关键的是他们愿意支付高租金。


据悉,中国城的博彩售票点近年连续开了9家,因为彩票销售点的店面面积要求不高,却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


Shaftesbury的总监说《卫报》的报道就是瞎编乱造,不过他承认公司不能拒绝其他的求租申请,但会保持此地作为伦敦中餐及亚洲餐饮业中心的特色。




但Jon Man认为,一旦新来者了解了实情是不会进来的。他成立了一个分享中国城店铺信息的平台West End Chinatown Tenants Association。“不断从中国来的新贵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进入,支付了高昂租金,几个月后就打算离开了。这里赚不到钱。”


Jon Man当时悲观地预计中国城5年后将不复存在。


他还表示快餐店其实更受欢迎,人们一般都是来中国城拍个照然后转身就去KFC。




对于房租,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曾解释说:“英国有一套租金的条例,尤其是开餐馆的,合同期限一般都是20年-25年,四五年就加租一次。近几年的房价大涨,租金自然就水涨船高,尤其是中国城在伦敦市中心,天时地利人和,游客多,租金难免就比其他地方高。”




除了商业税,租金上涨,中国餐馆更大的问题是人手。


一方面国移民政策的收紧令中餐馆越来越难请到厨师,另一方面,高超技艺的厨师因“奇货可居”,无敬业乐业的精神。


邓解释:“工资一般都占生意额30%-35%,比较高。但更可怕的是雇不到员工,而如果雇了黑工,抓住一个就会罚2万英镑,这是最大的致命伤。”




有餐馆老板抱怨,租金、商业税、人工成本等都已经占五成以上,再加上水电煤气及其他成本,根本就是辛苦维持。他在外伦敦的一间小餐馆赚的虽不如在中国城的多,可是算上低廉的商业税,反而盈利更多。


《卫报》的评论认为,廉价的餐馆是中国城的心脏,如果他们被迫迁出,对该地区的影响将是深远而负面的,对伦敦来说是非常可耻的。




4月将至,中国城是否因为商业税这最后一根稻草,渐渐走上退出历史舞台的道路?


过去10年,中国城中餐馆从单一的粤菜,发展到川、湘、东北等各菜系百花齐放,如此多元美好的局面就要消失了吗?


自1950年起就与历代华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中国城如果消失,我们以后该去哪里喝早茶吃烧腊,去哪里吃川菜湘菜,去哪里喝奶茶呢?




文/Freya 编辑/爱美丽

文章参考EveningStandard, Guardian  图片来自网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