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美国版王思聪"想通了一件事:我是我,但也永远是父亲的儿子

2017年01月16日 腾讯娱乐


本文由腾讯娱乐原创,微信号:txent



“特拉维斯·奈特”这个本名,永远不是他最显著的标签。在美国,人们叫他“菲尔·奈特的儿子”,而在中国,人家叫他“美版王思聪”——菲尔·奈特是耐克公司的创始人,以1000美元起家,缔造了百亿美元的体育王国,而特拉维斯·奈特,一出生就是这座百亿美元王国的王子。


他原本可以像王思聪那样,发发微博泡泡妞当当网红,拿着父亲的“小目标”、举着万达公子爷的身份轻轻松松投资收益,so easy!但他却选择了hard模式的人生:用10年打造一个公司,5年打造一部电影,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他成功了。也许你仍然叫不出“特拉维斯·奈特”这个复杂的名字,但你可以叫他:《魔弦传说》的导演。


——不过,这是心灵鸡汤的讲法。


“网红”只是王思聪的副业,其实人家是一个超级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好不好!不信,给你一个亿,你能赚得比他多?同样,“美版王思聪”的人生也不只是“放弃百亿家产去捏泥巴小人”的励志传说,要知道,他任CEO的动画公司、《魔弦传说》的制作公司“莱卡”,严格来说是父亲的资产:当初特拉维斯爱上动画制作,拒绝在耐克公司任职,跑去动画公司当实习生,父亲见阻止无望,分分钟化身霸道总裁,千金一掷,大手一挥:这公司我给你买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在立志成为一名动画师之前,特拉维斯有段时间迷上唱歌,还出过唱片,卖出了10万多张,开心地以为自己将成为一名大有前途的歌手,却发现10万多张中的10万张都是父亲包圆。


而更早之前,在漫长的青春期,特拉维斯始终在苦苦寻找“菲尔·奈特的儿子”光环之下的自我。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王思聪/特拉维斯·奈特想象过自己不是王健林/菲尔·奈特的儿子,而是生在一个普通人家,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得而知。但就如我们想生在富贵之家而不能一样,他们也无法拒绝命运的馈赠:父亲的财富、名声,与之伴生的良好教育、广阔见识、卓越才能,以及比普通人高得多的成功几率。


特拉维斯正是这样做的。44岁的他坐在北京大型商场的电影院VIP厅里,跟记者回忆起了8岁时第一次来中国的经历。那是1981年,若不是跟随身为世界著名企业家的父亲出差,一个8岁的美国男孩哪里有机会来参观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神秘东方古国?若没有那一次经历,他也不会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也就不会在几十年后创作出具有东方风情的《魔弦传说》,并因此获得世界动画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的最佳导演提名。



如今,特拉维斯也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理解了一个父亲的铠甲和软肋——无论是耐克公司总裁菲尔·奈特,还是著名动画导演特拉维斯·奈特,在孩子们面前都不过是一位普通的父亲,都不过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我永远是我父亲的儿子。”特拉维斯微笑着对记者说。他接受了自出生起就为自己预留的耐克公司高管职位,一边做动画片,一边继续巩固父亲的商业帝国。2012年,莱卡公司制作的《通灵男孩诺曼》上映,耐克公司推出电影同款球鞋,卖得火热,完成了父与子、体育王国与艺术梦想的第一次商业合作。


而在进入动画行业十几年之后,特拉维斯把自己的第一部独立执导作品献给了家庭:“《魔弦传说》灵感多来自我的生活、我的家庭。猴子那个角色来源于我妈妈,甲壳虫是我爸爸和我的结合。我艺术的一面来自母亲,而商业的一面来自父亲,所以这部电影是一次向他们致敬的好机会。”



十年五部,只有耐心、专注才能让动画变得生动


Q:你的处女作评价很高,这在你意料之中吗?


A:我很激动。莱卡成立了10年,过去出了四部动画片,这部《魔弦传说》做了五年,过程非常漫长。但这是我们真正热爱的事情,我们为这部电影尽心尽力,现在观众喜欢它、被它打动,我真的很激动。


Q:你当初爱上动画制作的时候,想过做一部电影需要这么长时间吗?


A:其实我10岁就开始做动画了。我从小就喜欢各种形式的动画,迪士尼、华纳兄弟……我会想办法搞清楚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试着在家里的车库自己做。我没有上过动画学校,完全是靠那些“实战经验”。一开始非常糟糕,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当你通过不断的试错学到了经验,那是最美好的事情。


Q:所以你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一开始当然希望立刻就成功,但后来我明白并不是这样。你需要耐心,需要专注,需要从头到尾尽心工作,为之奉献且充满激情,这样才能让动画变得生动。当你不断前进,技术越来越好,同时又拥有那么一些非常具有人生价值的时刻,你会明白,“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特拉维斯与父亲、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


艺术的一面来自母亲,商业的一面来自父亲


Q:作为导演,你是个艺术家;作为公司的老板,你是个商人。这两个身份会让你很纠结吗?


A:其实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商业,这很有趣,我一个人要兼顾两件事。作为艺术家,我会聚焦在创造精致的细节上,有时会忘记大局;作为老板,在考虑全局之际,还得推动工作进行下去,不能忘记你是要创造艺术、创造优秀的故事。有时候这两个部分会冲突,不过做了这么久,我感觉我应该都搞清楚了(笑)。


Q:我们都知道你父亲是谁,你商业方面的天赋是来自父亲吗?那艺术方面的天赋是来自母亲吗?


A:算是吧。我爸爸的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妈妈是公司的会计,但她其实是个很敏感、内心很艺术的人,她让我开始接触到书本、故事和音乐。她的父亲、我的外公的职业是律师,但他也是一个出色的画家。所以我觉得你是对的,我艺术的一面来自母亲,而商业的一面来自父亲。所以这部电影是一次向他们致敬的好机会。


当我们开始做《魔弦传说》时,我在这个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喜欢奇幻是继承自我妈妈,小时候妈妈会为我念奇幻故事,我一直想要讲这样的故事。而电影里的亚洲元素是因为8岁的时候爸爸带我来中国,这给了我很多灵感。



Q:你8岁,那是1981年。


A:对啊,35年了,重游北京让我非常兴奋,我们去了故宫,很壮观。


Q:跟小时候变化大吗?


A:故宫没什么改变,但北京的其他地方都改变了很多(笑)。



一想到孩子们被腐蚀大脑,就不想再做无脑广告了


Q:连中国观众都赞扬《魔弦传说》的故事和画面非常东方化,一个好莱坞团队是怎么做到的?


A:其实并不是好莱坞团队。我们的基地在俄勒冈州,位于美国西海岸,距离好莱坞几千公里远。而我最骄傲的是我们有35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成员,中国、日本、法国、保加利亚、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


你知道,超越时间、空间、文化,艺术是少数能将我们凝结在一起的东西。虽然在文化上,东方和西方有根本的不同,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最本质的东西,是关于爱和家庭,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Q:所以既能吸引小孩也能吸引大人?


A:当然大多数动画片都适合小孩子看,但我们的方式是,我们做的动画是给一家人看的。我们是成年人,是成年的艺术家,又是童心未泯的大人;我们有孩子,想要为自己的家人制作电影。如果我们被电影打动了,或者发现某一点很有趣,其他人也会感同身受。我们是这么做的。


Q:这意味着你得保持童心。


A:我觉得这是艺术家会具备的品质——永远以孩童的目光、以初学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敢于冒险,敢于发现。


Q:你的孩子们会给你灵感吗?


A:是的。其实以前我也做过很多电视剧和广告片,但是当了爸爸之后,一想到我的孩子要去看那些会腐蚀他们大脑的电视剧和广告,我就不想再做这样的事了。我想要讲那些对他们有益的故事,那些充实、能激发灵感、团结众人的故事,这才是我建立这家公司的真正原因,也是我制作这部电影的原因。其实猴子那个角色的灵感来源于我妈妈,甲壳虫是我爸爸和我的结合,家庭确实会影响到我在做的事。



Q:邀请父母和孩子们去影院看《魔弦传说》了吗?


A:有啊,这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之前的电影我都会让孩子们参与到制作过程中,给他们看目前的进展,他们会给我反馈和建议。但是《魔弦传说》灵感多来自我的生活、我的家庭,甚至有些台词就是我们说过的话,有些情节就是我们的经历,这太过于亲密了,所以制作过程中我没有给他们看。


电影完成之后,我们在电影院一起看,我真的很紧张,因为我真的非常希望他们能喜欢。我知道他们会看到自己的生活,如果他们讨厌这部电影,对我的打击真的太大了。


幸运的是,他们喜欢这部电影。有一幕非常感人的戏,我能听到他们在抽泣,我知道我的家人被打动了。我心想,太棒了,成功了,我能和家人分享这部电影,他们也很享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是“我”,但也永远是父亲的儿子


Q:你过去曾经苦恼于被别人说成“菲尔·奈特的儿子”而不是“特拉维斯·奈特”,如今这部电影获得了成功,觉得自己走出父亲名声的阴影了吗?


A:(笑)我觉得我永远是我父亲的儿子。我们人生中很多时刻都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但这也是一种恩赐,他是个很厉害的人,是我非常亲密的朋友。


Q:你什么时候开始转变想法的?


A:我觉得有趣的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很小的时候,我们觉得父母什么都知道,他们是知识的源泉,是超级英雄,他了解整个世界,不管我问什么问题,他都有答案。而我现在也成为了一名父亲,而且是我父亲当时的年纪,我发现我什么都不知道(笑)。我父亲也是,他只是尽力做出对家人最好的选择。


当你慢慢长大,你和父母的关系在发生变化,某些时刻,他们是英雄;另一些时刻,你觉得他们不理解你。


再长大一点,你会感激他们为你做的事,意识到他们为了你是多么努力在工作。我现在也是个商人,我开始理解他,会问他一些商业上的问题。我现在和父母的感情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深厚,这是件很神奇的事。


Q:如今你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你对孩子的方式,跟当初父亲对你是一样的吗?


A:我的人生哲学可能和父亲有点不同,七八十年代父亲对孩子的期待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Q:你和父亲更像是父子关系,和儿子更像是朋友关系?


A:也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个年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确实更平等,但也不能太过了,你还是得担起父亲的角色。作为父母你得指导他们,确保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这意味着有时会和他们发生冲突矛盾,但你确实比孩子们懂得多,你只是试着做到最好。但我和我孩子的关系很好,他们是很乖的孩子。我很感激有这么好的父母和孩子。


Q:你的大儿子15岁了,这个年龄的年轻人都会追求“酷”,他没有觉得这部电影太温情了,不够酷吗?


A:没有。当然每个青少年都想变得很酷,但是我的儿子也是个“暖男”,会被感人的东西吸引。可能因为我是个很出色的父亲吧(笑)。


Q:那一定要让他看到这段采访,知道爸爸有多爱他、多么为他骄傲(笑)。


A:一定要,谢谢!

(摄影/隋希 编辑/端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