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亿港元私有化银泰商业!阿里巴巴重金猛砸“新零售”

2017年01月10日 KVBFX悉尼


阿里巴巴与银泰创始人正联手寻求将银泰私有化,交易金额达198亿港元,较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溢价42%,这是这家电商巨头在新零售布局中的最新动作。

去年底阿里系旗下的阿里泽泰曾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认购三江购物,此举引发市场的疯狂爆炒。与此同时,阿里系的易果生鲜还接手了永辉超市持有的联华超市全部股权。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阿里巴巴正在砸重金推动新零售业的转型。最近这段时间,无论是零售产业,还是资本市场对零售板块的反应,都是热闹不断。

大手笔私有化


1月10日,银泰商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Alibaba InvestmentLimited(“阿里巴巴”)联同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国军的全资公司(合称“联合要约方”),要求银泰董事会向其股东提呈有关通过协议安排私有化银泰的建议。


公告提到,联合要约方将就每股计划股份支付10.00港元,较2016年12月28日停牌前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价每股7.03港元溢价约42.25%。该消息刺激银泰商业大涨38%。


目前阿里巴巴持有银泰约28%权益。私有化完成后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预计增至约74%。


公告还提及,完成建议交易所需的最大现金金额约为198亿港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联合邀约方正以内部现金资源或外部债务融资支付交易所需款项。

阿里巴巴与银泰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5月,阿里巴巴与银泰集团共同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即菜鸟网络,银泰集团投资16亿元,占股32%,成为第二大股东。


同年10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银泰达成战略合作,探索线上线下(O2O)的融合。2016年6月,银泰商业集团发布公告,称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换股通知。完成换股后,阿里巴巴方面对银泰总持股将达到27.90%,正式成为银泰商业的最大股东。


既然已是最大股东,阿里巴巴为何还要继续私有化银泰?多家媒体援引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的表态提到这背后的动机:


他表示,中国零售行业的总规模已达到4.5万亿美元,并正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长。阿里巴巴集团正与线下零售商共同重构传统业态,创新用户消费体验,用实际行动拥抱新零售所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

张勇认为,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新旧之别。如果漠视机遇,那么就会不可避免被边缘甚至被淘汰。若能融合移动互联网、实时用户数据及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运营效率,实体零售企业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布局三江购物


近来阿里巴巴确实在大力落子实体零售业。


去年11月19日,三江购物披露的非公发行预案显示,阿里系旗下的杭州阿里巴巴泽泰(“阿里泽泰”)与三江购物及其控股股东和安投资的合作主要有三项:

第一,阿里泽泰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准备以15.2亿元认购其1.37亿股,投向超市门店全渠道改造项目和仓储物流基地升级建设项目;

第二,和安投资协议转让给阿里泽泰3833.75万股三江购物,交易完成后,阿里泽泰将持有三江购物32%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第三,阿里泽泰拟认购和安投资发行的不超过1.88亿元的可交换债券,6个月后可转换成A股股票,预备可交换的股票为1643万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4%。

尽管阿里巴巴明确战略投资的意图,却依然引发市场疯炒,自11月21日复牌至停牌日12月15日,三江购物连续拉出14个涨停板,涨幅高达310.5%。12月21日复牌后一度冲高到54.96元,随后有所回落。

更早前的3月,阿里巴巴向生鲜连锁“盒马鲜生”投资1.5亿美金,首家盒马鲜生支付宝体验店已经于今年1月在上海开业,并将陆续开出10家门店。

电商的未来在“新零售”


经历过电商冲击后的萧索,近来实体零售领域可谓精彩不断。中百集团转型“小而美”的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等新业态,做的风生水起;行业标杆永辉超市业绩喜人,大象起舞;刚刚上市的家家悦也备受追捧;尤其是亚马逊准备开Amazon Go实体超市的消息,更是搅起一池波澜,引发对新零售探讨的热情。


今年双11阿里巴巴创出了1207亿元的单日电商销售纪录,不过马云却在随后的讲话中表示,未来新零售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将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传统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结合。


新零售的概念因此迅速成为热门词汇,海通证券分析师汪立亭等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13年的O2O,到2015年的互联网+,再到今年的新零售,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类似表达,不同的是积极倡导和参与的主体从线下到政府再到线上,越来越深化,越来越强调互联网思维技术与实体渠道的结合,产业的技术化和数据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其中有深刻的背景:


一是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变化,越来越追求品质化、个性化的商品,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驱动渠道迅速多元化,以及商品的再定位和再分配,逐渐达到再平衡;

二是互联网电商在完成消费者的教育和深度覆盖后,流量趋减,越来越多的消费和服务过程需要同时依赖线上和线下,此时与实体渠道融合共享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三是硬件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而互联网巨头又具有高度密集的人才和资本优势,使其整合及技术改造线下基础设施和门店方面,有快速试错迭代的充足空间和机会。

线下渠道中,超市因其网点多且贴近社区,在空间距离和时间效率上能够最快最广触及终端消费者,对电商而言,其价值突出的体现在:

(1)快消品SKU多,对商品经营和供应链要求高,实体超市有优势;(2)日用品的标准化、高频消费、低客单特征,电商配送效率低,而门店仓、门店分拣理货和配送价值突出;(3)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流量入口,增值服务空间大;(4)生鲜在采购、品类组合、仓配等各个环节中对损耗控制和品质的要求高,电商与实体超市结合是更优路径。

此前阿里投资盒马鲜生、参股三江购物,以及亚马逊开超市等均暗含上述逻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实体零售渠道在面临种种外部冲击的时候,已经在积极变革。海通:


(1)从业态角度,由于消费者更多的是到线上购买低价、标准化、品牌识别度高的商品,传统的百货店、街店、大卖场等的客流量在下滑,零售商积极拓展购物中心、便利店、奥特莱斯和折扣店等,着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体验、便利和性价比,这其中涌现出了百联、王府井、银泰商业、天虹商场等领先的发力购物中心和奥莱,红旗连锁、中百集团转型做便利店,永辉超市升级门店,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等;以及出现名创优品、生鲜传奇这些成长非常快的新业态;

(2)由于信息的透明化、渠道的多元化,无论是百货还是超市,都在优化供应链,将此前过于冗长的流通环节扁平化,回归商品经营提高效率,比如银泰、天虹、王府井都在做自有品牌、深度联营,成效明显,步步高、永辉、中百、步步高向上游延伸寻求与海内外品牌商、基地等合作,也在强化后台能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商品的能力;

(3)实体零售商从2012、13年的被动应对电商冲击,到2014-15年的积极探索,再到2016年的理性认知和深入融合,很多公司都在重构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系统,布局线上渠道,比如银泰尝试了“喵街”、“喵货”、“喵客”,推出了西有跨境电商等,王府井成立全渠道中心,天虹运营“虹领巾”APP、微店和跨境电商体验店等,步步高运营“云猴全球购”和“云猴到家”等。

 

文章来源于华尔街见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