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无奈】叫“霾移民” 连绵“雾霾”逼走中国人~

2017年01月06日 HM华美优胜海外投资


 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本刊


【1月7日·周六】美国房产投资讲座

喜迎新春“重磅大促”开发商强强联手~

相约   北 京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活动邀请函



中国北京连日的重霾,让“逃离”成了热词。一些在雾霾下“同呼吸共命运”的人选择外出甚至移民的方式“躲霾”,逃离并非易事,总会遭遇坚守和放弃的强烈对撞。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后的三年,污染下降趋势明显,重污染发生的频率、程度也在降低,但频频发生的雾霾还是会让部分人选择逃离。


连绵雾霾逼中国人无奈逃离 移民心急切


2017年刚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9个城市就又笼罩在雾霾当中。打开社交媒体,有对雾霾的抱怨,有的已经开始调侃,但更多的是,对于雾霾的无奈。这种无奈,也体现在了一个词上——逃离


2016年12月31日,中国重度空气污染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廊坊、郑州等多地已启动空气污染天气预警。雾霾随着人们一起“跨年”,截止到1月5日,中央气象台继史上首次发布大雾红色预警后,4日再次发布红色预警。



网络图片


在灰茫茫一片中,雾霾给人们的心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这样的阴影,让人们再次讨论起了对雾霾的无奈应对。


为躲霾移民 其实“想回来”


连续三年离京躲霾 老北京:和小时候的天不一样


37岁的樊蓓目前在教育行业某企业负责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来到北京的她已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近16年。对于这座城市,她有着很复杂的情感,这种复杂的感情在她的孩子到来后日益显著。


北京《新京报》报道,“第一次感觉雾霾比较严重是三年前,那时刚刚爆出北京雾霾超标的情况。”樊蓓说,那是她当母亲的第三年。


为了应对雾霾,两年前,樊蓓为家里添了2台空气净化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又和其他家长集资给孩子幼儿园买了1台,我们办公室里也放了一台,最近还准备再买1台。”


然而,即使这样也并没有让樊蓓心里踏实。“虽然孩子的幼儿园条件各种环境都比较好,但是一到冬天咳嗽感冒的人就比较多,患呼吸道类疾病的也比较多。”


为了躲霾,这三年来,樊蓓每年冬天都会带着孩子离开北京,“第一年去了三亚,在那里呆了两个多月;第二年我们去南方自驾游,从北京出发,到广西、贵州之后再回到北京,中间也大概两个月时间。每次都是12月或1月开始出发,3月份再回到北京。”


每次“躲霾”,都是全家出动。“一般都是全家一起走,如果我老公走不开,我会先带着孩子和父母先出发。”


“今年我们去了美国,九月份出发,在那边住了四个多月,最近因为有些事处理就提前回来了,要不肯定会雾霾季节过了再回来。”樊蓓说。


去美国躲雾霾?记者有些好奇,为何躲这么远?


其实我们想移民到美国。”樊蓓告诉记者,这个想法三年前就有了,“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雾霾是比较大的推动因素也希望给小孩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和很多人一样,樊蓓做的这个选择并不轻松“每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各种雾霾的图片,觉得比较可怕,虽然生活中并没有遇到因为雾霾确诊为各种病症的案例,家里也购置了空气净化器,但内心的恐惧总是让她觉得不踏实,这种不踏实在孩子身上就更加明显,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樊蓓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移民美国是件大事,并不容易。家里人怎么看?对于这个问题,樊蓓表示,家里老人比较支持,现在孩子比较小,对于当地的环境也比较喜欢,很喜欢当地的阳光空气。“而且对于雾霾,我老公的触动更大,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看到最近几年北京的雾霾这么严重,他很难过,和小时候的天不一样了。”


为了办理移民,樊蓓一家从2013年年底就开始准备,“需要准备资金还有各种材料等”。


办理各种手续用了两年多时间,“现在手续材料已经审批得差不多了,但因为递交的人比较多,还在等排期。”


另外,也从生活方面进行了准备。“去之前肯定会有一些担心。这次之所以在美国待这么久,主要是带孩子去那边适应环境,找当地的幼儿园适应语言等问题,我们也会在那里开启新的生活和事业,方向更加明确,但也不会太担心找不到工作,还是有一些机会。”樊蓓说,以后也会把老人接过去,如果比较适应当地环境,再给他们办理亲属投靠等手续。


在谈到移民过程时,樊蓓表示,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但当记者问到移民之后是否还会回来时,她说,“其实还是会想回来,毕竟亲人朋友都在这边,我们的积累也在这里,以后可能还会回来。”


财经网则报道了移民机构中,许多客户选择移民美国的原因。“以前是为了孩子教育,现在是为了孩子健康。


“撤退”丽江只是个人选择


不安全感来自生活的环境和孩子的健康


天就像个盖子一样,灰蒙蒙的,能见度很低。兰燕飞把窗户关得死死的,3岁的儿子不能出去玩儿,只能趴在窗户边上看看外面。


兰燕飞就这样看着儿子,这是2013年还在北京时的场景,至今让这位母亲印象深刻。次年初,因为无法忍受雾霾,她逃离了生活工作7年的北京,“撤退”丽江。


离开北京3年,只要是雾霾天,兰燕飞总会收到朋友的信息,“觉得我当初的决定非常对,他们看到我发的蓝天白云照片就‘咬牙切齿’。”


儿子2010年出生在北京,女儿2015年出生在丽江。去年年初,因为儿子要上小学,兰燕飞又举家从丽江搬到深圳。


兰燕飞是湖北人,2007年从江苏到北京。对天气的关注要从2010年开始算起,那一年,兰燕飞怀孕了,她开始觉得空气问题比较严重。


这也跟丈夫的工作有关,“他一直在公益领域工作,对环境污染有些研究,比较早关注这个,有时候我们会讨论空气方面的问题,他给我普及了很多专业知识。”


个人关注的背后有国家层面的推动。2012年,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了对PM2.5值监测。2013年是北京开始在3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监测PM2.5等5项污染物质的“元年”。


也是在这一年,兰燕飞发现3岁的儿子特别容易生病,每次去医院,排队看病的孩子总是特别多,并且很多都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兰燕飞说,小孩太小,她只想努力让他去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


面对雾霾想到逃,有没有想过要去改变?“我解决不了雾霾的问题,那我就解决家庭的问题,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保护孩子,是兰燕飞的选择。


策划一场逃离。首先是来自父母的反对,“他们的理由很直接,我在北京打拼多年,好不容易工作、生活稳定了,终于步入正轨,却要把一切都抛弃,太可惜。”


2014年,兰燕飞32岁,有着不错的工作,已拿到工作居住证,儿子也上了公立幼儿园。说到逃离,父母对她未来的发展充满不安全感,但对兰燕飞来说,不安全感来自生活的环境和孩子的健康。


还有工作,离开北京不意味着隐居,得挣钱、要考虑生存问题,正好有一位丽江的朋友联系兰燕飞过去帮忙做新媒体,这对本就从事媒体工作的她来说并非难事。“这个是最主要的,把工作敲定了,其他的都好说。”


兰燕飞回想了一下,在这场逃离中好像没什么“决定性时刻”。当年3月,计划好了,收拾东西、打包行李、工作交接、订机票,就这样平顺地离开。


最具有仪式感的是和朋友不停地约饭,“在北京那么多年,朋友很多,今天一桌明天一桌,大概吃了半个月。告诉他们,我要走了。”


有朋友对这样突然的决定不解,在北京这么久了,人还年轻,有大好的拼搏奋斗空间,不就是雾霾嘛,几天就扛过去了,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如果我没有小孩,我也不会觉得是很大的问题,就像很多人一样,虽然雾霾那几天很难受,但是我可以扛过去,心里都会这么想。”


雾霾再次来袭,不断有朋友向兰燕飞咨询是否应该离开,“我不能代替任何人做这种决定,这种选择是非常个人化的,我只是建议,为了孩子的健康,可以多一种选择。”


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推送的文章《为躲霾,这4个家庭不得不带娃“逃”出北京》里,就连中国国内的知名篮球解说员,北京土著杨毅,都在这篇文章中谈及,“冬天正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一般我们不会外出。但是雾霾让我们实在无法让女儿再在北京继续坚持下去了。在这之前,我们移民的第一动力还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但现在雾霾已经变成推动这个决策的第一要素。可是,真的到要走的那一天,我应该怎么跟女儿讲这件事呢?”


携程网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12月中国有15万人将到海外旅游以躲避令人窒息的雾霾,每年估计有超过100万中国人因此类原因到境外旅游。


另有中国网报道称在雾霾最严重的几天,北京的移民机构咨询者迅速增加甚至爆满,有客户称要马上办理移民,宁愿多花钱,刻不容缓。


在网络上,论坛中,随处可见这样的问题:有想过移民吗各位,你们抬头看看这冬天的雾霾。



网页截图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霾移民”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汪丁丁于2016年1月发表的一篇关于雾霾长期效应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文章认为,如果雾霾长期持续,人口将从大都市向雾霾尚可忍受的中小城市或山区迁徙,并势必诱致中高收入群体移民海外。


汪丁丁还指出,高学历者移民门槛较低,他们的离去将造成国家的“脑流失”。


胡润研究机构在2014年的一份调查也显示,64%的中国富裕人群(身价超过230万新元)已经移民或者正在筹备移民,而污染和食品安全是中国移民的第二重要原因。


美国美孕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雾霾全面来袭后,咨询来美生子业务等人群均出现大幅增长。


焦虑和富裕的中产阶级可以随时坐上飞机走人,从污染较重的北方城市往南方移动,从工业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往西边走。不难想象,有一天,他们在算好成本与效益这一笔账后,很可能会选择“雾霾移民”。


所以,雾霾不仅是环境问题,它还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题,那么逃避,绝对不应该是这道选择题的答案。


高铁穿过雾霾区脏得轰动网络 铁路部门回应


1月2日,网上一篇名为《这是一辆穿过雾霾区的高铁》的文章称,一列从上海开往北京南站的高铁,在穿越华东、华北全部重雾霾区后未经雨水冲刷,尘埃布满车身。


4日,从徐州到北京的高铁,刚进北京南站,车身非常脏。 新浪微博


雾霾真的是高铁车身外侧灰尘的“始作俑者”吗?对此,铁路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表示,车身灰尘与雾霾有一定关系,雾霾出现的确会加重车身脏的程度。但不同车次的情况不尽相同,其与车速、距离、行车时间及行车方向等都有关系。这几天雾和霾都重,车身也会更脏。工作人员举例说,在雾霾天,京津城际列车外皮的干净程度,相对于其他列车会好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旅途短。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霾实际上是一种气溶胶,其污染物在吸附水汽并且膨胀之后,极易附着到车体上。而近期的雾霾不仅“高霾”,而且“高湿”,在高湿状态下,如果列车穿行距离比较长,又途经重度雾霾区域,污染物附着在车体上就会产生污染痕迹,“基本可以确认是由雾霾导致的,不过这个说法有个前提。”马主任所说前提是指列车得到了定期清洗,倘若长期未得到清洗,则不能证明其灰尘都是由雾霾导致。


中德学者揭中国雾霾形成之谜


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成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该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


专家强调,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在中国近日的大范围雾霾天气中,河北石家庄因PM2.5和PM10一度双双突破立方米1000微克,被媒体称为本轮雾霾的核心之地。图为19日,石家庄京港澳裕华高速口因雾关闭,车辆在上道口附近等待。(图片:中新社)


硫酸盐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反应生成


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其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运用外场观测、模型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


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一方面,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路径的相对重要性。此外,北京及华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氨、矿物粉尘等碱性物质使得当地颗粒物结合水的pH值远高于美国等地,呈现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而二氧化氮氧化机制的反应速率会随pH值上升而大幅提高。


研究人员据此在论文中指出,优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有助大幅降低中国雾霾中的硫酸盐污染水平。


中国雾霾是一次与二次污染物混合造成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高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电厂,高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电厂和机动车等,而起到中和作用的碱性物质氨、矿物粉尘等则来自农业、工业污染、扬尘等其他来源。这是重度雾霾期间颗粒物浓度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贺克斌认为,现阶段应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之前我们虽然知道需要减排,但是如果无法弄清重霾污染形成的关键化学机制,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模型定量模拟分析,也就无法准确评估如何减排最有效、最科学。不科学减排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可能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他说。


多环芳烃每年释放量约5亿吨 难降解


关于雾霾元凶,除了舆论普遍关注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汞等,有专家还提到了易被忽略的霾中的另一个主要成分:多环芳烃


在化工系统工作了63年的中国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近日表示,“煤炭挥发分而产生的多环芳烃是PM2.5的原始结构,也是PM量里最广的源头,且它是一个不容易降解的物质,半衰期也很长,达几十年。”方德巍表示,“1952年的‘伦敦雾’效应就已经证实,多环芳烃是PM2.5的原始结构。”


方德巍谈到,相比人们对再生PM2.5物质的重视,多环芳烃却被忽略了。


事实上,一吨燃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300公斤的多环芳烃,但其中一半会被燃烧掉。而中国的煤炭消费主要为商品煤,按照2015年数据,消费量为36.98亿吨,这就意味着多环芳烃每年的释放量高达约5.55亿吨,进入了人类生活的环境——水体、土壤、空气。


此外,如果说氧化硫、氮氧化物、汞、粉尘都可通过环保设备进行净化,但多环芳烃却无法被清除


专家:“能化共轨”,根治煤污染大约需20年


众所周知,燃煤是造成霾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硫化物、氮氧化物、汞,乃至被忽略的多环芳烃最主要的生成途径。专家认为,既然无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给方式,就必须探究如何更加清洁地利用它,这才是从源头上治霾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需要通过体系创新和技术路线创新,走以‘能化共轨’技术为龙头的‘甲醇经济’战略创新路线,最终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德巍表示。


“能化共轨”既创新性地将煤炭资源利用与化工过程相结合,又集聚了热、电、化等多元能量的综合高效梯级利用,并创造性实现了物质转化与相关产业的循环、耦合,最终可将煤炭的资源利用率分别从发电的33%到41%与化工的53%,提高到大于80%的综合利用率水平。同时现有技术路线体系下煤炭利用排放的污染物N0x、S0x、Hg、PM2.5等已基本不复存在,而二氧化碳可通过“甲醇化”过程,实现“分子经济”共轨及下游配套的高效利用,最终可减排65%。换句话讲,就是从传统燃煤发电的“烟囱”中捡回碳、氢及相关产物。


中国工信部、财政部2015年已联合下发文件,鼓励在煤化工行业按照“能化共轨”理念,推进煤炭由单一原料向原料、燃料并重转变,加大煤炭资源加工转化深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煤化工。


“对现有产业逐步实施系统改造,大约需20年健康发展,中国即可全面实现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因老工业化之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难题。”方德巍表示。





来源:美国侨报网,尊重原创。转载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月 · 公司展会活动


报名热线:400-600-4982


01月07日 · 北京站(13:30-18:00)


地址:北京长富宫饭店  二楼   月季厅



 小贴士:

长按图片可以识别图中二维码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活动邀请函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