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 志酬鲁泰 ——写在先生辞世之际

2017年01月24日 鲁泰纺织



丙申腊月齐鲁大地上空笼罩的浓重雾霾尚未消散。在丁酉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得知公司创始人刘石祯先生驾鹤西去的讣闻,如五雷轰顶,内心瞬间被一种无比的悲痛淹没。回忆起先生的博大胸怀和带领鲁泰团队努力奋斗的幕幕往事,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他那慈祥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泪水朦胧中,仿佛又看到了先生踌躇满志地站在新开工的项目基地上运筹帷幄;仿佛又看到先生主持办公会议,描绘着公司规划蓝图;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优雅地指挥着鲁泰乐队演出;仿佛又听到了先生午夜巡回在车间的脚步声;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在新疆棉田里,与采棉的维族老乡促膝长谈……

1月18日,在市殡仪馆与先生作最后的告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先生处世为人的风范、关爱员工的情怀、热衷公益的善举,先生别具风采的人格魅力,所彰显的高风亮节感叹。在先生逝世之际,谨就先生在工作中点滴往事做一追忆,略表对先生的沉痛哀思

践行改革  决策超前

作为鲁泰的创始人,先生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在鲁泰的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巨大作用。八十年代末,淄川区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先生临危受命筹建淄博第七棉纺厂,当时先生担任区原煤炭公司经理,对纺织一无所知,且煤炭与棉纺,一黑一白毫无关联。在此情况下,先生带领筹建班子夜以继日、边学边干,在杜坡山下的乱石荒草中,仅用四百多天就建成了七棉厂,60多台套设备顺利投产,成功生产出21支纱的合格产品,其间的艰辛、拼搏的事迹至今在广为流传。

  1988年,在得知有泰国纺织厂有意在国内投资建设合资公司的信息后,先生为争取项目落地淄博,再次展现了“拼命三郎”的精神,在短短四十五天内往返北京几十趟,最终拿到了盖有243颗公章的项目公文。先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勇气,深深地感动了泰国投资方,当年5月,在泰国曼谷达成了投资协议,泰方全部现金出资。1990年3月,迎来了中外合资企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的诞生。先生的高瞻远瞩,奠定了公司走国际化道路的方向。 

先生思维前瞻力主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必须引进国际先进装备、技术和高端人才,引进国际标准化管理理念,企业管理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先生与时俱进,在九十年代初国家银根紧缩的环境下,积极探索企业发展融资渠道,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1993年,实现了江北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改制,完成了2000万股内部职工股的发行,拓展了公司色织布和衬衣产业链的延伸,提出了“一条龙”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1997年、2000年、2008年,先生洞察时机,把握机遇,经过几次融资与发展,使公司成为A、B股上市公司,使鲁泰成为全球最大的色织布生产基地,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为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务实 不图虚名

作为鲁泰的创始人,先生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1989年,企业从日本引进了21120锭全程纺纱设备,按当时国内企业的正常安装速度一般需要一年左右。先生召开班子成员会议,要求大家达成共识,以最快速度安装,确保早日投入生产。在他的带领下,鲁泰人仅用了55天安装完并一次试车成功,创造了全国纺织行业进口设备安装调试工程的奇迹。当合资伙伴看到鲁泰生产的样品时,惊讶不已,当产品销售到日本和新加坡时,产品品质得到了下游客户高度赞誉,被誉为中国纺织界的茅台酒,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出口创汇、当年盈利的先例。

  2004年,公司“鲁泰格蕾芬”衬衫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大多数人都兴奋不已。但在一次中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先生的一番话,却仿佛给与会者注入了一剂镇静剂,他说:“名牌是一种荣誉,是对企业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能获得名牌称号,并不说明我们就是最厉害的,是最好的。对于‘中国名牌’这一称号,我们是‘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要深入思考。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地方是‘名不副实’。要从现在开始,找出其中的差距,以更高的质量要求,使我们的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

2013年,公司获得全国质量奖;2014年,公司获得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并荣获全球卓越绩效奖。在获得一系列荣誉后,公司没有沾沾自喜,唯我独尊。先生提出了“无意争锋自成峰”的观点,告诫公司上下,戒骄戒躁,不要去沽名钓誉,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正确的道路,乘势而上,放眼世界、追求卓越,把理想追求化为实际行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要求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放眼全球,持续更新,推动企业科学、和谐、全面发展。

先生真诚务实的精神贯穿于鲁泰的整个发展过程,成为鲁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鲁泰未来发展的强力支撑。

热爱员工 任人唯贤

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先生确立了以爱员工为主旨的人本文化,坚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思想,实现了从“善待员工”到“关爱员工”,再到“热爱员工”的转变。提出并带头践行“把职工的温暖放在干部心上,让产品质量保证于职工手上。”的人本文化。

  1994年,先生聘请世界格子布大王、日本专家藤原英利来公司担任高级顾问,后又陆续引进了日本衬衣专家石谷雅夫,后整理技术专家远滕彰一,国际贸易专家藤原大辅来公司长年作技术或经营指导。对于内部人才的选拔任用,重学历而不惟文凭,看重的是人才的能力。毕业于山东纺织工业学校纺纱工程专业的王方水,刻苦钻研,纺纱、染整、成衣、空调、除尘、污水处理等各个环节,他样样精通,公司新上项目每个环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先生果断地提拔他为董事、总工程师。先生曾经称赞说,王方水虽然只是助理工程师,但高级工程师也替代不了他。

对分配到公司的大中专毕业生,不管什么学历,公司都要求他们到基层锻炼,深度融入企业文化后,再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参加经营、管理、技术层管理岗位人才选拔。先生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公司规定,所有干部招聘过程、录取结果都公开透明,完全凭个人能力竞争上岗。

乐善好施  敬老济贫

先生是一个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企业家。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在他的领导下,设立了鲁泰帮困基金,用于帮助生活危困的员工。先生热心教育事业,捐款200万元,设立“鲁泰纺织奖学基金”、“鲁泰纺织助学金”,以资助和奖励勤勉尽责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

  先生社会公益,关爱弱势群体。先生个人先后捐款 1500 多万元,用于“敬老、支教助学、济贫”等公益事业。2006年至2016年连续十一年个人累计捐款1100万元,向全区高龄老人发放慰问金。20169月,就在先生重病期间,先生依然坚持拿出100万元亲自送到政府,用于敬老金的发放。先生一生乐善好施、敬老济贫而在他弥留之际,反复叮嘱家人,不开追悼会,后事一切从简。

先生关心贫困山区群众疾苦,不顾酷暑严寒,到太河镇东崖村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身患残疾的贫困户,帮助村庄修路。优先安排东崖村村民进入公司工作,解决该村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

先生倡导公司投资1亿多元建设公园(鲁泰文苑及动物园),捐资改造鲁泰体育广场,并免费对外开放,而先生本人却日夜操劳忙于工作,很少去公园或体育广场休闲、健身。

在先生的倡议下,公司向新疆阿瓦提希望工程捐资建设五所希望小学,不仅使当地的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学校教育功能得到了拓展,还带动了社会对当地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支持。新疆鲁泰解决了近500名维族村民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维汉民族的和睦相处,为地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呕心沥血志酬鲁泰丰功彪炳千秋

奋斗不息振兴纺织英名流芳百世

先生励精图治、倾一生心血,奋斗不息,把鲁泰公司发展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先生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楷模,用他的切身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纸短情长,笔拙意远,万千泪水难表对先生敬仰之情。胸闷难耐,思情难排,寥寥数语,权泄怀念之苦,且谴追念之郁。秉承先生的遗愿,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按照先生生前指引的方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公司董事会周围,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努力工作,为鲁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纺织行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告慰先生的在天英灵。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