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2016年政务头条号有超过500篇百万+

2017年01月12日 今日头条



“3.5万个政务头条号2016年一共发布了240万篇图文和视频,阅读量达82亿,推荐人次超过900亿,用户为了看这些内容,加在一起在手机上停留了14423年。”   

今天上午,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在“端·政——当政务新媒体遇上 AI”大会上发表了《人工智能:政务传播的新动能》的主题演讲。夏勇首先分享了过去一年政务头条号的数据,表示今日头条已成国内最大的政务新媒体客户端。  

在演讲中,夏勇称,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在最恰当的时间推荐给最需要的用户,大幅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运营者只需要发稿,分发工作交给一套人工智能算法。”  

夏勇还谈到,人工智能除了可以解放政务小编,还能实现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有助于舆情应对,对于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形象也有很大帮助:“移动互联时代,政务信息应占据网络传播的制高点。人工智能赋予了政务新媒体新的动能。政务头条号在传播政府权威声音,提升政府形象,服务百姓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一、AI解放政务小编

大家好,刚才看到的是2014年9月政务头条号上线以来的发展大事记。在过去的一年里,今日头条的日活跃用户从3800万增长到7800万。与此同时,政务头条号的数量从4000家增长到35000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今日头条已成为最大的政务新媒体客户端,也是国内最主流的政务新媒体平台之一。

依托这个平台,政务信息的传播可以变得无远弗届。现在,不仅中央部委、省级发布早已基本覆盖,越来越多的基层机构,比如乡镇和街道也开通了政务头条号,政务头条号的资讯不仅可以获得百万+、甚至千万+的传播,而且还有很多很小众的信息可以被分发到某个小区或某个路段的居民。中国网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享受到政务信息的红利。

这一切都与人工智能带来的个性化传播密不可分。习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指出“要充分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政务信息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如何将抓住这个机遇,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作用?这是我们这个平台和政务新媒体运营者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此时此刻,在全国某个地方的政府机关内,肯定有一名政务头条号小编正在发布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周四的9点到10点之间,平均每分钟就有10篇文章通过政务头条号发布。


从零点到现在,已有大概2000余篇政务头条号文章被发布,占今天总数的五分之一。


这是政务头条号一天的发文时间分布。可以看出,每天的发文高峰在下午5点到6点之间。另一个发文高峰则出现在晚上11点到12点之间。足以见得,我们的政务小编是十分辛苦的,半夜凌晨都在发稿。


不仅半夜凌晨都要发文章,周末也不轻松。我们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周六的发文量仍然相当于工作日的三分之二,周日的发文量也有工作日的二分之一。


平均每篇政务文章,头条的人工智能会推荐给大约40000多个用户,也就是说能获得40000多次的展示,如果换在通过社交传播的自媒体平台上,则需要至少40000的粉丝量,才能保证这样的传播效果。所以,在头条上,运营者只需要发稿,分发的工作全部交给平台就好了,也就是交给一套人工智能算法,这让原本就十分辛苦的小编,不需要花精力去做诸如涨粉之类的运营工作,把更多时间用于内容的创作,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在今天刚过去的一个小时里,也许就会产生一篇10万+,因为现在平均一天产生大约25篇10万+文章。2016年全年,政务头条号一共产生了超过7000篇10万+。


在今天结束之时,大概会产生两篇100万+。2016年全年,政务头条号一共产生了超过500篇100万+。今年还出现了多篇1000万+的文章,比如长安剑发布的《十八大后第一个被判处死刑不缓刑的大老虎!这传递出什么信息?》,阅读量达1060万。


500万+的文章多达10篇,比如中国政府网发布的《10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阅读量达645万;公安部发布的《公安部通缉十名重大盗抢骗犯罪在逃人员》,阅读量达638万。


二、AI实现分众化、差异化传播

当然,刚才说的都是重大的头部新闻,对于政务信息,我们有一个观点,阅读量并不是评判政务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因为政务文章具有区域性和领域性的特点,目标受众可能只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领域的一小部分人,阅读量是有上限的,其传播的核心诉求是对目标受众的覆盖,政务文章这种区域性和领域性的特点,与之最相匹配的就是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方式,也就是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举个例子,12月8日,株洲发布发布了一条停电消息,题目是《荷塘区财富小区、天顺山荘小区明天计划停电,请做好准备》,就对这两个小区的用户进行精准弹窗推送,虽然发送人数仅仅是2669人,但足以覆盖这两个小区。

这样的精准弹窗推送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2016年,政务头条号有16000篇文章通过弹窗推送,覆盖了320座城市。平均每天就有54条。


这其中,52%的弹窗的发送人数在1万人之内,绝对数量不大,但都根据相关的地域和领域,精准抵达,有效传播。有停水停电停气信息,有交警发布的路况信息,也有检察、公安发布的案情通报,还有地方政府发布的人事任免等政务公开信息,政务新媒体是这些信息的最佳发布来源。


利用精准分发的技术,从去年的2月起,我们在头条推出头条寻人公益项目,也就是弹窗推送寻人信息,推送范围是走失者周边附近区域。截至1月10日,已经找到了800名走失者,平均6个弹窗就能找到一个人,是寻人效率最高的平台。这应该归功于人工智能。当然,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还是体现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35000个政务头条号2016年一共发布了240万篇图文和视频,阅读量达82亿,推荐人次超过900亿,用户为了看这些内容,加在一起在手机上停留了14423年。


人工智能可以对7亿用户进行实时兴趣建模,并在最恰当的时间把文章推荐给最需要的用户,这是靠人工编辑无法实现的事情。


2016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或许成为了一个分水岭。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在2016年所有传播的资讯总量中,通过算法推荐的内容已经超过了50%。这已然是一种现实,未来这个比例可能还将提升。



三、短视频和直播成为新媒体的风口

2016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短视频和直播火了起来,成了新的风口。

目前在头条上,每天短视频的上传量大约有3.9万条,占内容总发布量的20%,播放量达到12亿次,占总点击量的比例是52%,头条是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分发平台之一。


相比较而言,政务头条号发布的所有内容中,视频仅占1.5%,播放量占总点击量6.9%,上升潜力很大。


再来看政务号视频长度分布,61%的视频时长在3分钟之内,时长在3分钟到7分钟之间的大约为25%,另有大约14%的视频时长超过7分钟。


与此相对应的是播放量。整体而言,短视频的平均播放量是10000次,政务头条号图文的平均阅读量大概是4000次,明显可以看出,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要好于图文信息,我们希望政务头条号能够制作出更多优质的短视频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视频虽然消费门槛低,但是制作门槛高。


政务头条号视频的发布单位主要集中在交警、地方发布和消防这几个领域,两者加在一起接近60%。


从播放量来看,交警的视频占了一半,交警发布的交通事故警示类视频播放量都非常惊人。在此要特别介绍铁路系统发布的视频,虽然数量并不多,但非常优质,主要反映我国的铁路建设。


2016年,播放量最高、播放时长最长的视频是“人民武警”于11月3日发布的《新疆反恐战斗现场视频 持枪暴恐分子被全部歼灭》,播放量达298万次。


2016年7月,我们上线了视频直播功能,政务头条号迅速进入了这片蓝海领域。截至目前,已有40家政府机构做了100场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200余万。


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直播了宣判乔丹商标案,庭审直播持续了55分钟,共有120万人次观看,点赞人数达到1.2万,留言多达1500条。直播内容当然不限于庭审,比如,南方电网做过揭秘风力发电场的直播,苏州消防做过消防演习直播,北京延庆做过铁花表演的直播,都很有特点,很多与工作相关的场景都可以成为合适的直播的内容。


四、AI助力舆情应对

大家知道,政务新媒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舆论引导,特别是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现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往往伴随着谣言,谣言的肆虐又反过来加大负面舆情的蔓延。谣言的背后往往是信息不对称,要阻止谣言,化解负面舆情,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用权威发声去对冲。好的对冲,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专业权威的信息,其次要能够及时抵达目标受众。人工智能+政务新媒体,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有效路径。

这里举一个实例:想必大家都有印象,2016年6月23日,江苏阜宁地区发生特大龙卷风,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这里有个背景,在23号发生龙卷风灾害前,有一则谣言在朋友圈已经传了一个多月,说的是某某地方会发生98年级别的大洪水,22号江苏气象部门对此进行了辟谣,结果23号就发生了龙卷风。瞬间,舆论中所有质疑集中爆发,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预测出龙卷风,导致了如此严重的损失?面对这样的态势如何化解,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人工智能+政务新媒体同时发力的过程。

首先是针对当时的舆情焦点:龙卷风是否可预测。 “中国科普博览”在6月24日早上9点率先发布了《突袭江苏盐城的超强龙卷风能被预报出来吗?》,权威告知公众龙卷风是不可预测的,这条信息被推荐给了1269万用户。紧接着,国资委发布了《有人关注为什么有龙卷风,他们却在第一时间默默的紧急行动》,介绍了国家电网、电信、移动、国药等国企的救灾行动,…… (“交通发布”发布了《国家救援力量武警部队抵达盐城开展专业救援》, “健康中国”发布了《现场,这就是生命保卫战的战场多图》,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江苏盐城发生极端天气,气象部门派专家赴现场深入调查分析》),这类文章还有很多。政府部门持续出手,持续发声。通过这些稿件,用户看到了受灾现场和救援行动的第一手资讯,打消了疑虑,受到了感动。灾难发生后,政务头条号累计发布了56条相关信息,被推荐给了3800万名用户。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政府部门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发声,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用户无需订阅,无需专门寻找,就能从手机上看到各个角度汇集的信息,立体全面地了解事件真相,短短几天,舆情迅速回归了理性。


五、AI服务民生、提升城市形象

这种重大事件,对大多政务小编而言,一年下来都不会遇到,平时更多的是发布普通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关乎一个城市的百姓日常生活。这里说一个我个人的经历。11月中旬,我去西安出差,打开头条,我刷到了不少西安本地政务头条号发布的信息,大家请看屏幕,既有辟谣信息、交通信息,也有旅游资讯。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是西安火车站广场管委会的《西安火车站广场周边公厕汇总》,阅读场景结合的特别好。


我还收到了一条政务号弹窗,西安交警发布的限行通告,这条弹窗被发送给54万当地用户。


这些信息给我在西安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加深了我对西安的好感,让我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对于新媒体的积极应用。

根据统计,11月14日至11月20日这一周,西安地区145家政务头条号一共发布了1014篇文章。


现在政务头条号已覆盖全国360余座地级市、自治州,其中100座城市开通了超过100家政务头条号,兰州市的政务头条号数量最多,达到1132家,基本上囊括了当地所有的政府机构。


现在,如果没有去过某一座城市,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往往来自于手机。很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在手机上打造城市品牌和挖掘城市内涵。针对这个需求,我们推出了“了不起的城市”项目,旨在利用头条大数据分析和个性化传播能力,呈现千城千面的个性化形象。


头条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网民对城市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和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确定传播落点,组织内容创作者探访城市,创作并发布符合大众口味、适合网络传播的内容。同时,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下活动。在集中传播之后,我们将在合作城市特别举办一场城市数据发布会,通过数据,解读城市亮点和品牌标签。


每个城市都有了不起的一面,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和政务新媒体共同打造了不起的城市形象。


六、AI赋予了政务新媒体新的动能

移动互联时代,政务信息应占据网络传播的制高点。人工智能赋予了政务新媒体新的动能。

在此,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政务头条号在传播政府权威声音,提升政府形象,服务百姓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党政机关来开通政务头条号,加大覆盖密度;我们也希望每一个政务头条号都能积极发声,因为你们的发声是构建清朗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人工智能就在你的身边,权威发声就在你的身边。

谢谢大家。

长按二维码,勾搭头条君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丨今日头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