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祭舜大典筹备工作开始启动,拟于10月举行

2017年08月03日 九嶷山三分石景区


7月28日,县委副书记刘军君主持召开丁酉年永州市公祭舜帝大典筹备工作会议,刘庚旺、陈云生、胡红灯等县领导参加。


 由永州市政府主办、宁远县政府承办的“丁酉年永州市公祭舜帝大典”,拟于今年10月在我县举行。


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其陵墓坐落在宁远九嶷山,舜裔宗亲分布在世界各地,总人口达1.5亿人,他们多次自发组团来宁远祭舜,以表达对先祖的追崇。 

在古代,祭祀活动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地、祭神、祭祖宗、祭先贤诸多方面。舜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自大禹以来,祭祀舜帝就成为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宁远九疑山是舜帝崩葬之地,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为历朝历代祭祀舜帝的圣地。在祭祀舜帝的人群中,既有位尊九五的帝王及其派遣的使者,也有各地的地方官员,还有很多不同背景的民间人士。祭舜的内容与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为纪念舜帝诞辰、忌日的。有为告祭某一项大事的,如清顺治八年(1651),世祖福临遣侍读学士白谦允致祭,告亲政;康熙二十一年,遣督捕理事官魏双凤致祭,告平定三藩;康熙三十五年(1696),遣太仆寺少卿王绅致祭,告为民祈福;等等。关于祭舜所用祭品,宋元以前,所载不详。到了明清时期,祭舜规定用太牢(整体牛、猪、羊,其他祭品俱全),由府、州、县地方官陪祭。瑶总率瑶族青年男女百余人敲锣打鼓,盛装列队于五里外,沿途铺以松柏枝叶。祭前要斋戒。举行祭祀时,由10人赞礼。祭祀结束后,乐队32人,舞队64人,载歌载舞,欢庆一番。原来规定每次祭祀用银13两。清乾隆二年(1737),重新规定每次祭舜用银150两。

历代祭舜的大体情况如下:

1、大禹拉开帝王祭舜序幕

《大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最早祭舜的帝王,即第一个祭祀舜帝的帝王。

大禹是舜帝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舜帝晚年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与舜帝之间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但是,大禹与舜帝之间又有着杀父之仇。禹的父亲叫鲧,因治水失败,被舜流放到羽山,后又派祝融氏将鲧处死。大禹即位后,会不会对舜帝说三道四?如果说三道四,必将遭到舜帝旧臣的反对,对大禹的执政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迫使大禹在对待舜帝的问题上始终小心翼翼。后来,大禹南巡来到南岳衡山,在衡山“望九疑而舜”,实际上就是一种姿态,表明了自己对待舜帝问题上的态度,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同时,大禹“望九疑而祭舜”,也揭开了中国几千年祭祀舜帝的序幕。大禹祭舜的具体地点在今衡山县西三里之处。他所筑的祭坛叫做紫金台。台为圆形,直径三丈。大禹南巡至衡山,在衡山一带留下了诸多传说。如衡山有“夏禹求简”的传说。衡山之上有大禹石、岣嵝峰、云窑峰、禹王城,以及神禹碑等等。到了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韩愈,曾到南岳衡山寻找神禹碑,并有诗记叙其事。

2、秦始皇望祀虞帝于九疑山

秦始皇是典籍记载的第二个望祀舜帝的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帝于九疑山。”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大家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并统一道路,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另一方面,大家可能不知道,秦始皇姓赢,而赢姓是舜帝后裔。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时,南巡来到云梦,就是今天的洞庭湖一带。于是,秦始皇就在云梦举行仪式,向着九疑山的方向祭祀舜帝。他在这里举行望祀仪式的目的,就是告祭自己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并祈求舜帝护佑自己。

3、汉武帝盛唐望祀舜帝

西汉时期,各位皇帝都非常推崇舜帝。汉武帝(前156-前87)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特别是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而传家学说的源头在舜帝,在于舜帝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因此,要尊崇孔子、孟子,要推崇传家学说,就理所当然地就要尊崇舜帝。《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帝于九疑。”这是古代典籍中记载的第三位望祀九疑山舜帝陵的帝王。

4、最早见诸记载的祭舜帝文

南朝宋代,宋武帝刘裕命湘州刺史张邵代为祭舜。正在这时,张邵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郡太守,来向张邵报到。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属湘州管辖。因此,张邵要颜延之代他撰写祭文,然后同颜延之一道前往九疑山祭舜,时间为永初三年(422)二月丁丑。在此之前,历朝历代祭祀舜帝的祭文都没有留下来。然而,这一次成了一个例外。由颜延之撰写的这篇祭文,保存在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编辑的《艺文类聚》一书中。这篇祭文,成为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祭舜帝文。

5、第一个遣使祭舜的皇帝──唐玄宗

在唐代以前的文献典籍记载中,帝王祭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由帝王亲自祭祀,如大禹、秦始皇、汉武帝等,他们都是自己向九疑山方向进行望祀。第二种形式,就是帝王或朝廷命地方官代祭。如前面所说的宋武帝命张邵代为祭舜。

到了唐玄宗时期,这种状况有了改变,帝王或朝廷祭祀舜帝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是由帝王派遣朝廷大臣,带着皇帝认可的祭文,到九疑山祭祀舜帝。开元年间(714-740),唐玄宗派名相张九龄到九疑山舜帝陵祭祀舜帝。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这是皇帝遣官祭舜第一次见诸记载,开皇帝遣官祭舜之先河。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效法唐玄宗,派遣朝廷大臣到九疑山祭舜。

6、朱元璋定制国祭舜帝陵

朱元璋与舜帝有着基本相同的经历,从一介平民登上了天子宝座。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亲制御祭文──《祭陵祝文》,遣翰林编修雷燧到九疑山祭舜。朱元璋亲自写的这篇《祭陵祝文》,可以说是见诸记载的由皇帝自己亲手撰写的、最有特色的祭舜帝文。这篇祭文的文辞虽然不是那么华丽,但却充分体现了作为布衣天子的朱元璋的特色,说的是实在话,有着非同一般的朴实感情与人格魅力。特别是这篇祭文的开头几句是这样写的:“朕生在后世,为黎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这样的写法,若非朱元璋本人,谁有这个胆量!

由于朱元璋十分重视对舜帝的祭祀,并亲自撰写《祭陵祝文》,明代祭祀舜帝蔚然成风。此后,凡遇国家大典、大事,朝廷都遣官来九疑山祭舜,成为定制。从《宁远县志》和《永州府志》的记载看,明代一共御祭舜帝陵15次,其中可考者13次。

7、祭舜次数最多的清王朝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清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取得占全国人口85%以上的汉民族的认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清王朝的统治者认同和接受汉民族的文化。秦汉以来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文化的主流就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源头是舜帝思想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舜文化。要认同和接受汉民族的文化,就必须认同和接受儒家思想及其创始人孔子、孟子等先贤,就必须认同和接受儒家思想的源头──舜帝及其思想。这样,就迫使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必须尊崇汉民族的先哲先贤──从三皇五帝到孔孟等,此外别无选择。

正是基于上述现实与认识,清王朝从入主中原的那一天开始,就十分注重尊崇舜帝等先哲先贤。顺治八年(1651),遣侍读学士白谦允到九疑山致祭,向舜帝报告自己已经亲政,成为清王朝第一位遣官祭舜的皇帝。

康熙六年(1667),遣宗人府丞高珩到九疑山致祭,告亲政。成为清王朝第二位遣官致祭的皇帝。此后,康熙皇帝还多次遣官致祭。如康熙十一年(1672),遣督理事官魏双凤致祭,告平定三藩。终康熙一朝,遣官致祭达九次之多。从康熙到宣统等十一位皇帝,无一例外都遣官致祭九疑山舜帝陵。据记载,清王朝十二位皇帝一共遣官祭舜达45次之多。在清王朝中,遣官致祭次数最多的是乾隆,达12次。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也于宣统元年(1909),派遣永州镇总兵张庆云到九疑山祭舜,报告宣统皇帝即位的事,是中国最后一个祭舜的皇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零星的、小规模的祭舜活动虽然从未间断,但是真正由地方人民政府正式组织祭舜活动,则始于2000年清明节由宁远县人民政府组织的社会各界祭舜典礼。此后,2000年9月9日、2006年9月25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先后两次举办祭舜活动;2005年9月15日、2009年9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两次举办祭舜大典。

除了官方祭舜,包括帝王祭舜和地方官员祭舜,大量的祭舜活动是非官方的,或者说是民间的祭舜。有记载的最早的非官方祭舜者,是东汉末年在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到九疑山祭舜,并写下《九疑山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非官方祭舜活动,是2005年9月15日,由湖南省九疑山舜帝陵基金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联合举办的祭舜大典。

来源 | 宁远电视台 宁远微生活 网络

—— END——

关注三分石景区公众号了解暑期活动优惠:

三分石景区98元特惠一日游   永州毕业生免费一日游  

咨询电话:0746-7229866   7582198   18574604911

万山朝九嶷   |  情定三分石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