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移民悉尼的老移民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2017年08月06日 凌宇澳洲移民


↑ 点击上方“凌宇澳洲移民”关注我们

从2006年移民悉尼到现在,算下来我在澳大利亚已经生活了11年的时间,想想当年带着老婆孩子从上海来到悉尼,这一路走来,真的是感慨万千。


记得第一次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就被这里湛蓝的天和舒适的环境给征服了。




因为当时办的是商业移民,所以在悉尼需要从做小生意开始慢慢做。06年4月28日带着全家一起登陆澳洲,在中介的帮助下安顿好,然后根据指引,还有朋友的介绍,一家一家的生意去看,最后在华人比较多的Hurstville选定了一家店铺,风风火火地做了2年,09年初成功转了永居,才算顺利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下来。


到后来,日子算是过的比较休闲,跟澳洲人学会了慢节奏的生活。每天早上10点开店,下午2点关门,剩下的时间,陪陪老婆孩子。这边的假期比较多,每年正经工作的时间,也就八九个月,其余时间基本上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


这里的圣诞假期比较长,我们全家的安排一般是在这段时间回上海看看父母,然后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来澳洲看孙子,过来体验当地的生活,中国和澳洲的节日,两边都不耽误。



老父亲已经上了年纪,每次来澳大利亚,都要经过长途旅行,对他来说,其实很辛苦,但是他每次来,都对这边的环境和生活赞不绝口。


来到澳大利亚之后,可能是心情愉快的原因,老人家的话比在国内要多一些,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他的感受,也结合自己在澳洲这么多年的生活体会,觉得以下这几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对澳洲人的印象


上海人的综合素质,在全国来讲应该算是最高的,但是,这么多年快速的城市扩展和发展,也带来很多弊端,特别是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对上海的城市面貌的改变也是非常明显的,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特别是这一点最不能忍受)、说话大声、乱穿马路、车辆争道、随意变道,部分地区街道脏乱差等不文明的现象,还是非常的普遍。



澳洲人的素质,并不是说哪里都好,但是,在公共道德这个领域,确实要比国内强很多。大多数澳洲人在公共场合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在街上基本看不到随地吐痰的人,早上起来遛狗的人也会带上铲子,自行带走狗狗的排泄物,乱扔垃圾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少见,大家都比较自律,所以,澳洲的街道普遍都比较干净。



澳大利亚对烟草的控制比较严格,香烟的价格非常贵,公共场所抽烟的人比较少。如果你是不吸烟的人,或者有小孩子在身边,如果受到了影响,告知一下对方,对方也会配合不再吸烟,或者去比较远一点的地方抽,这方面,老外还是比较礼貌的。


不像国内的烟民,提醒他注意,不但不理会,嚣张一点的,还会跟你来劲,故意对着你喷,非常没素质。



自然环境


环境方面,自然是没得说,也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从新闻或者来悉尼旅游过的朋友口中,一定听过不少这方面的消息。


悉尼的海港、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还有大片的树林、公园和草坪,值得你和家人拥有。



特别是这里的公园和草地,真的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到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和他妈妈的手,要去公园玩。


在国内的时候,我跟爱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平时都比较忙,孩子除了家里,其余时间主要在各种补习班里度过,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亏欠他好多。



老爷子每次来澳大利亚,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家附近的公园,每天早上起来,去公园逛一逛,散散步,回到家话题一打开,各种关于洋人的见闻说一说,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工作和收入


悉尼,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领头羊。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好像很少听到有华人失业的消息,除非特别懒,不想上班,不然,只要你肯做事,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



悉尼的人均年薪在澳大利亚算是比较高的,普通的蓝领一年平均能拿到6.5万澳币左右,也就是将近40万元人民币。不过,这里的物价比较贵,日常消费和支出要比维州的墨尔本和昆州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要高一些,这也是我的很多华人朋友,不喜欢悉尼,而喜欢待在墨尔本的原因之一。


这个收入水平,如果夫妻双方都有工作的话,买房几乎不是问题。我身边就有不少华人的小夫妻,在悉尼奋斗个几年就开始买房的例子,很多人买了还不止一套。


澳洲的房产首付都比较低,一般都只需要给10%的首付就可以了,租金回报率也比较高,如果手头的资金比较宽裕,买个小公寓,首付给到20%就能实现租金抵月供,大大减轻供房的压力。



身边不少朋友,都特别喜欢投资那些学校附近的小公寓,然后租给在悉尼上学的中国留学生,一方面学生好管理,租出去比较放心,另一方面租金收益也比较稳定。普通的公寓,二房的户型,大约可以租到每周350-600澳币,HOUSE一般是每周500-700澳币。


不过,现在悉尼的很多华人开始喜欢买那种独栋的House,价格虽然高一些,供房的压力,也比买公寓要大,但是,如果家里有小孩的话,宽敞的House以及独立的花园,可以给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家庭生活的氛围也好很多。


物价方面,悉尼的果蔬、生鲜等食品相对来讲还是偏贵。蔬菜价格每公斤7.99澳币算正常,不过,一般情况下,每公斤不会超过10澳币,有一些低价菜0.99-2.99每公斤也能买到。


像我这样的商业移民,在国内的收入虽然很高,但是,刚刚登陆澳大利亚的时候,由于生意没有起步,没有新增的收入来源,看到这个物价,还是发扬了一段时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略有节制。


后面生意上了轨道,生活安定一些,有收入来源,很快就适应了这些价格,不觉得贵了。



小孩读书


06年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我小孩才满5岁,从幼儿园,到现在的高中生,一路走来,也已经长成大人了,看着这个小大人,内心既是欢喜,又有担忧。


欢喜的是,过去十几年来的澳洲教育方式,让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比较理性的,而且现在对自己将来要走的职业发展路线,也有自己的规划。



这一点跟他很多国内的同龄人相比,还是比较超前一些,这也是我认同澳大利亚教育的地方。


这里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调带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哪个领域比较有优势,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对他以后走上社会,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减少很多社会实践和摸索的时间。



他小时候在国内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基本都花在读书和培训班的练习上,对于社会和生活,多数都是很懵懂的状态。


心态上,我觉得他现在也有一点受到澳洲观念的影响,觉得不一定非得上大学,将来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走职业化的路线,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这也是我比较担忧的地方,可能我们这一辈的华人移民还是摆脱不了旧的教育理念吧,虽然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十几年,总归还是觉得孩子应该走精英路线,将来可以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因为这个,当初在选择读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时候,毅然决定送他去读私立,希望他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在公立学校里混日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澳洲的私立教育,其实,从我小孩的学习经历来看,澳大利亚的私立高中,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国内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很多学生会在高二阶段,就会被淘汰出局,课业压力还是蛮大的。



其实不管在哪里,小孩要想将来过的好,一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作为父亲,我还是希望他能坚持下来吧。



交通出行


悉尼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大部分地区都通了地铁,上班通勤、周末逛街,坐地铁出行比较方便,也比较准时,这一点跟上海以及国内的其他一线城市没什么区别。


如果在这边做生意,或者家里有小孩,最好还是买一辆汽车,不然外出谈事情或者去超市购物,还是会很不方便。这里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依然地广人稀,出门买个菜,开车十几分钟是很正常的事情。



好在悉尼的交通管理水平比较高,道路密集,不会像上海那样开车10分钟,堵在路上9分钟,所以悉尼没有限行,大货车可以开到市中心,也不限号,更不限购。


悉尼的汽车文化也是非常好的,司机和行人之间总的来说是很礼让的,是很遵守交规的。比如进环岛让右,只要右边有车,必须停车让行,而不必看左边--因为左边的车也一定会让你。所以悉尼有成千上万的环岛,而不是红绿灯,却秩序井然。


两队车二线并一线时,一定是自动交替并线,一边一辆轮流,公平合理。如果遇到有车想“加塞儿”,通常都会让行,加塞儿的车也通常会举手示意,以示感谢。车辆遇到行人过马路,停车让行。


总之,非常喜欢那边的交通管理,回上海探亲的时候,反而有些不习惯,也希望国内的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学习一些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看病、社保、税收


毫不夸张的说,澳大利亚人人都有税号。“自觉纳税”这句话,在澳大利亚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有没有如实纳税,将来会实实在在的关联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申请贷款、领取福利,还有给员工发工资,领工资等等,都会涉及到税收的问题。



所以,新移民登陆澳大利亚的头两件大事,就是先去开个银行账户,然后去Australian Taxation Office的官网申请税号。



简单说说福利


澳大利亚人口稀少,所以政府会鼓励育龄妇女多生孩子,而且会给予相当可观的分娩补助。



孩子出生以后会有牛奶金,每两周发放一次,每个孩子大约有50-300澳币,具体多少,要视家长的收入而定,收入越低,补助越高。


悉尼有很多单亲妈妈,光靠多生孩子就能养活一家大小,不需要依赖工作收入。



看病方面


澳大利亚是一个全民医保的国家,去公立医院看病是有限免费的。想要免费看病,先要申请一张Medicare卡,拿到Medicare卡之后,可以报销你在GP(可以理解为家庭医生、社区医生,或是全科医生)处进行治疗的门诊费,以及在专科医生处85%的费用。如果你的专科医生是直接向Medicare索取费用的,那你不用付治疗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ULK BILLING)。



如果想去医疗条件好一点私立医院看病,可以购买私人医疗保险,这样报销的范围也大些。


澳洲的就医方式实行家庭/全科医生首诊制,也就是有任何的门诊需要应先行到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处,每个社区医疗中心都有GP,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到任何一个GP处预约看诊,看诊的时候出示Medicare卡,有的GP是bulk billing,有的GP会收取会诊费然后给你发票账单由你自行到Medicare的分支去报销回费用,而你自付的差额部分简称为gap 。所以GP也是有可能收费的,记住,不是所有GP都bulk billing。



看病之前,一定要把需要付的费用和可以免除的费用当面问清楚,不然看完病,收到账单,病情会加重。



日常消费


悉尼的物价在澳大利亚算是比较贵的,不过收入也高,所以,综合来讲生活品质还算是可以的。


平时衣服都是老婆买,这方面不是我的强项,对价格也不敏感,所以不太有发言权,不过,听老婆的描述,貌似价格比国内便宜不少 。


吃的方面,中国人嘛,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固有的饮食习惯,可惜悉尼好的中餐厅不多,可能是香港人多的原因,这里的餐厅做广东菜的比较多,价格也比较贵,一家人吃,或是招待朋友、客户,普普通通的一桌,花几百澳币算正常。


菜式和味道,不要有太高的期待,跟国内没法比,所以,通常我们还是在家吃饭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海鲜,不仅品种丰富,价格还便宜。特别是龙虾,30澳币可以在餐厅里吃到1公斤左右的大龙虾。如果你在澳洲人家里看到鲍鱼、生蚝、三文鱼这些海鲜的时候,一定不要感到惊讶,简直太过普通!


悉尼鱼市场,以及chinatown里的鱼市,冰鲜的各种海鱼,一条2公斤左右的那种基本20澳币1公斤,有的店家一整条才卖20多澳币。新鲜的鱼肉如三文鱼、鳕鱼肉段等大块的鱼肉一般1公斤也就10到20澳币,鲜虾仁、贝类的价格也大多在16至22澳币每公斤。


有些鱼市,可以现买,然后直接现场加工,再配上啤酒,那种爽,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


有一次带老爷子去吃,喝到动情处,他居然直接就打算脱了上衣,光着膀子上阵,想拿出在国内吃大排档的架势吃海鲜,被我紧赶慢拉的给拦了下来,再三提醒,这里不是中国,不能这么干,虽然吃的高兴,喝的开心,但也不能太失礼了。


其他方面的消费,比如娱乐和业余文化类的开支,我没有太多涉猎,所以要看个人的情况。很多澳洲本地人没事喜欢去酒吧、冲浪、健身,中国人不太喜欢,身边的华人朋友,一般聚会BBQ,吃火锅、钓鱼的比较多。


我们的国粹麻将和扑克,因为各地的规则不一样,周边的华人朋友又少,而且各自都很忙,想凑一桌玩一下,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不能算入日常的开支。



租房和买房


最后再说一说房子的问题。



不管是在悉尼,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的城市,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或者留学生,在租房或者买房的过程中,一定要签订合同,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不会受损。


签订合同前,一定先确认房屋的所有权,弄明白放盘的人到底是房子的所有人还是二房东,签合同时要注意合同条款,在每一项都弄明白之前不要盲目签字。


澳大利亚各州都有官方的租客合同,涵盖房东和租客双方利益,比较详尽。以我所在的悉尼为例,租客合同可以在新州政府的官网下载,订立好合同,确认事实上的租赁关系成立,双方的租赁关系,才能受到新州政府正式租赁合同的约束与保护。


在悉尼,买房或者卖房的流程非常简单,本人一般不用去,但是,一定要记得找律师来处理相关事宜。


买卖双方通常都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敲定合同的细节,然后在合同上签字后扫描再发邮件给对方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律师会帮忙处理,相关的税、购房款也都是通过律师来交,不需要像在国内买房那样,自己跑税务局,自己去办理过户,既安全又省心。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红字回看精彩内容

【重磅】澳洲移民局即将开始全面移民政策变革!

就读澳洲中小学,选“公立”还是选“私立”?

你更适合置业澳洲吗?99%的人移居澳洲都因为这些原因!

2017年澳洲最新最全学校排名!

【原创】澳洲商业移民的”狼”真的要来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