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模型抗震测试,十级不倒的秘密

2017年08月04日 加拿大木业协会


最近,英国电视台第4频道制作了一部故宫专题纪录片火了。因为片中在北京某实验室进行的故宫模型抗震测试成为焦点。2014年,荷兰DeNieuweKerk博物馆与中国南京博物馆合作,按照1300的比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用3打印技术建造了中国北京故宫的比例模型。这个模型被搬到一个振动台实验室里,经历了近乎十级强度的地震依然屹立不倒。


其实传统中国梁柱式木结构的抗震原理很简单,两点:一个是轻质,一个是柔性结构。这和现代木结构的抗震原理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世界上每年发生地震要达一百万次以上,只是大部分都比较轻微,人们不易察觉。大多数地震时由于地壳的相互挤压,断裂或滑动所造成。所以地震活动大都集中在板块和板块之间的边缘地带。由于板块间的不断移动,从而产生应力和变形。当应力大于地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突然的滑力,释放出能量,并在地表形成地震波。释放能量之处被称为震源,而震源正上方的地表点被称为震中。 由于产生地震的过程及其复杂,且强震发生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国家能够成功预测地震的发生。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人类生活造成的破坏,在一些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往往都采用了一种抗震性能极好的建筑形式---现代木结构建筑体系。 全世界最近的地震研究表明,现代木结构建筑比任何形式的建筑的抗震能力都要好。木结构的房屋提供了最基本的抗震元素,过去的地震经验皆被用于抗震材料的改进和实践当中。      

木结构建筑之所以拥有如此优异的抗震性能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 现代木结构建筑采用钉接节点,因而当突发的荷载产生或地震降临时,其结构体系就有很好的柔性,因此能够在地震中吸收和消散能量

- 木材具有较高的强度重量比,因而木结构建筑比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重量轻,这是在地震中的一大优势 

- 典型的木结构建筑有面板和饰面装订在大量的搁栅,墙骨柱上。从而为地震力提供了附加的传力路径。一次一旦一个连接点超载,其他超载部分都可由相邻的连接点分担 。


另外木结构建筑在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员伤亡,便于住在里面的人员逃生,其重量轻的特性也利于后续的救援工作开展。许多因素使木框架结构的建筑性能在地震破坏力表现良好,这也使得这种建筑甚至能够抗击由飓风,龙卷风和台风产生的侧面荷载。 


为什么在地震多发国家如日本,木结构依然是低层建筑最为主流的建造形式,不是没有道理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