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的萧伯纳为何在中国受冷落?

2018年01月15日 新现场



英国丹玛尔仓库剧院2016-2017演出季推出了大文豪萧伯纳的《圣女贞德》,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录制节目让北京观众得以有机会观看这出有趣的作品。



萧伯纳67岁时写的这出戏,被公认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都最成熟的作品。在那风雨飘

摇的年代,一个出身于洛林乡下的农家少女凭着信仰的启示,认定自己的使命是拯救法兰西于危难之中。她跋涉数百公里,克服种种困难觐见了落魄中的皇太子,率军解除了英国人对奥尔良的围困,在兰斯大教堂为国王亲自加冕。然而,就在她奇迹般大步迈向胜利的时候,她的行动遭遇来自各方的抵抗。她那捍卫法兰西的呼声,让教会和贵族都同样感受到威胁。贵族预见这种民族国家的观念将解构他们封建主的权势,而教会则恐惧于贞德直接领受天启神示的榜样会架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就连因她获益最多的国王,也对贞德时时的劝诫鞭策心怀不满。最终,在一场肮脏的政治交易中,贞德被出卖给敌人。无比坚定虔诚的信仰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国的宗教法庭在卢昂举行了一场审判,以异端分子的罪名将贞德逐出教会,把她交给英国的贵族烧死在火刑架上。



萧伯纳写这出戏,下笔时刻意避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那些剑拔弩张、血雨腥风。他甚至没有突出和拔高贞德这个人物形象。他既没有像莎士比亚那样把贞德写成妖,也没有像后代的膜拜者一般把她写成圣。在他笔下,贞德所引人注目的是无限蓬勃的生机和坚定执著的信念。而围绕这个人物,各路权贵的勾心斗角被浓墨重彩地呈现出来。充满思想论辩色彩的台词,深刻地揭示出在那个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都病入膏肓的旧世界里,各种盘根错节、互相扭斗的既得利益势力如何团结一致,最终绞杀了历史的新生力量。萧伯纳的如椽巨笔,把话剧艺术的思想性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丹玛尔仓库剧院的伸出式舞台上,一张玻璃桌面的长办公桌,环绕着几把办公椅。一群当代的职场白领精英男出入于斯,一身中古戎装的贞德游走在这个与她格格不入的当代空间里。在场景转换的间隙,投影屏幕上打出的是BBC播音室的实时新闻播报:股票期货市场的投机涨落,当代地缘战争的角逐与争夺……这一切都在视觉上强化了贞德的孤立无援。英国著名评论家麦克·比灵顿对于这样的舞台阐释并不买账。他认为,这种阐释方法有将萧伯纳原作中所呈现的复杂微妙一概加以反讽化的嫌疑。迈克·毕灵顿认为,演这出作品,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原封不动把它呈现为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让观众自己去做平行解读。他的言下之意是:观众的理解和感受会告诉他们,把这些人这些事照搬到我们的时代,情形并不会有什么两样。



而在我看来,这种当代阐释倒是不经意间翻转了萧伯纳作品的原意。萧伯纳笔下这个受过天启的少女因为威胁到“僧俗两界”各方的既得利益而受难,但她无疑是历史未来发展方向的化身。在这版当代化的舞台阐释中,贞德如同一个来自过去时代的魅影,一次次徒劳无疑地与当下的政商精英进行论辩,试图指出他们应当行进的方向。贞德的孤立无援,对应的又何尝不是穿越时代的无望?

萧伯纳的原作有一个精彩绝伦的尾声。在贞德受难之后的第二十五年,各方当事人的魂魄在一场梦幻中聚首。当年的冤屈已经昭雪,无辜蒙难的圣徒恢复了名誉,并且被广为供奉。而当初曾与圣女结缘的人们,有的在她庇佑下坐稳了王位,有的在她精神感召下奋起解放了祖国,也有人因构陷她而身败名裂,还有人因参与对她的迫害,从此生活在负罪和忏悔的折磨中。然而,当贞德提出想要重新复活,以活生生的凡人身份重回人间时,不论是蒙恩于她的,还是因陷害她受折磨的,都拒绝与她在人间再次遭逢。那些主持迫害过她的人甚至表示:假如往事重来一次,无论如何想不出可能有不一样的结局。如此看来,历史又何曾有过进步!



这如神来之笔一般的尾声,不由得让我想起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晚年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里讲述的“宗教大法官”故事。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彼时的教会已然堕落为腐败透顶的独裁机构。耶稣基督不经意间重新降临人间,给饱受压迫的人民重新带来了希望,却被供奉他的教会实施逮捕并判处极刑。临刑之夜,宗教大法官来到牢房,痛责救世主不该扰乱他们的统治,声称新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信仰和救赎。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寓意何其震撼人心,它与萧伯纳《圣女贞德》尾声中所传达的思想又何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萧伯纳笔下的鬼魂们摆脱了陀翁式的宗教狂热,向我们展示出费边社会主义者萧伯纳对人性和现实社会结构的深刻洞察。

在丹玛尔仓库剧院的舞台上,这个尾声被大大删节。出场与贞德灵魂对峙的只有一位英国的随军牧师。当年,他被盲目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驱使,不惜一切要置贞德于死地。贞德死后,他的一生被罪恶笼罩,良心备受折磨。然而,当上下文的情节被完全删去之后,他的忏悔和赎罪显得欲言又止,欲说还休。这样的处理,好处是紧凑精炼,悲剧意味也更加浓厚。但遗憾的是,萧伯纳那种妙趣横生的反讽,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都统统消失无踪了。



在英国剧作家中,萧伯纳是除莎士比亚之外作品上演次数最多的人。而《圣女贞德》则是萧伯纳剧作中演出次数最多的作品。该剧历来以成就女演员而著称,很多女演员因出演贞德而走红。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萧伯纳的剧作在西方盛行不衰,他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却备受冷落。他的52部剧作中,曾经被搬上中国舞台的屈指可数,充其量不过《魔鬼的门徒》《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巴巴拉少校》等寥寥几部。这40年来,除了《巴巴拉少校》曾经在1991年被搬上北京人艺的舞台之外,没有听说过任何萧伯纳剧作在中国演出的消息。此次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放映活动,《圣女贞德》和其他剧目相比也备受观众冷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萧伯纳在中国被冷落呢?我想,这大概与萧伯纳作品独有的品质有关。作为一名深刻的社会批判者,萧伯纳对社会生活中种种的腐败和罪恶进行了犀利入骨的批判,这一点让他在生前就饱受诽谤和攻击。中国人做人讲中庸,审美求敦厚,与萧伯纳的境界确实很隔。而另一方面,萧伯纳把剧场称为“思想的工厂”,他的作品重思辨,对观众的知性和理解力都构成巨大挑战,这大概也妨碍了他的作品在中国广泛流传吧。


在给友人和传记作家斯蒂芬·温斯顿的信中,萧伯纳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有人把我描绘成一个在旷野里纵声大笑的人。如果你承认我是为更美好的前景铺平道路的人,这话是很正确的。”这番话概括得可谓中肯。大文豪尖峭刻薄的讽刺和批判,在揭发现实社会黑暗的运转机制的同时,何尝不带着一种对未来公平世界的向往?


我以为,在处于急剧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萧伯纳的作品是格外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的。期待在中国戏剧舞台上能看到更多萧伯纳的作品。


上海黄浦剧场,即将上映

购票请戳“阅读原文”


文|赵志勇

本文刊载于20171226《北京青年报》B4



英国剧院现场本周排期

美狄亚

时间:1-20  18:30

地点:北京中间剧场


海达·高布乐

时间:1-20  14:00

地点:三里屯CHAO

时间:1-20  14:30

地点:北京中间剧场


简·爱

时间:1-21  14:30

地点:峨影1958电影城


圣女贞德

时间:1-20  18:00

地点:三里屯CHAO


迷情记

时间:1-20  19:00

地点:天影电影艺术生活馆


无人之境

时间:1-16  19:30

地点:北京三克映画

时间:1-21  15:30

地点:北京三克映画


爱的胜利(无事生非)

时间:1-16  19:30

地点:上海三克映画

时间:1-21  19:30

地点:上海三克映画


爱的徒劳

时间:1-16  15:30

地点:上海三克映画

时间:1-21  15:30

地点:上海三克映画


第十二夜GLOBE

时间:1-21  19:00

地点:上海美琪大戏院


冬天的故事

时间:1-16  15:30

地点:北京三克映画


她爱我

时间:1-21  19:30

地点:北京三克映画


“英国剧院现场”旨在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英国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其在大中华区的发行与推广,并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鼎力支持。截止2017年,运营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现场来自埃文河畔斯特拉福德的莎剧现场环球映画、阿尔梅达剧院现场布拉纳剧团现场俄罗斯高清舞台影像百老汇高清在内的7大知名世界戏剧影像录制品牌的49部高清戏剧作品,放映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等24地的58个场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