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教育-183】智育:让孩子受用终生的能力学习

2018年01月06日 新西兰教育


智育:让孩子受用终生的能力学习,是我的新书《更好的教育给孩子》的第三章。智育篇当中,收录的文章是我几年来对新西兰学校教学相关方面的一些观察和感悟。

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群里面的”智“,就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学习课程来完成的。

智育和学习相关,学习就一定要用脑子,而脑力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思考力。新西兰学校对于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真是不遗余力。思考力的锻炼并不是专门的,通过一门思考力的课程来完成,而是渗透在各个科目的学习过程当中,体现在各个科目的考核项目里。

比如英语课,其实就是新西兰的语文课,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学期观看一个电影,然后让学生深度地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去思考这个电影社会含义。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已经不简简单单的是电影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谁说了什么?哪个人做了什么?而是要回答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的。

新西兰中学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一整套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特别能够开发学生思考力和历史观的练习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练习和考核,能够让年轻的学生们,从小树立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在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当中,并没有非黑即白统一的一个标准。在女儿的一个学期的历史课的学习当中,学生们被要求自己挑选在一个历史事件当中的两个角色,他们分别来自于对立的阵营。学生的任务是要模拟这两个对立阵营的人物进行思考,帮助那个历史人物写日记,演讲稿。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避免对事物非黑即白的判断。

智育当中,当然少不了数学课,这也是我们华人家长最为自豪的。普遍认为我们国内数学教学的水平远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考试的成绩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的。但当我了解了新西兰的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的时候,作为一个开发脑力的工具来说,新西兰的教学应该还是满足要求的。

在介绍新书第三章的时候,我特意精选了下面一篇,和数学教学相关的内容。大家也来看一看新西兰的学校数学教学的理念,和我们原来头脑中所有的数学教学是否不同。

如欲购买图书,了解更多丰富内容,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如果不为升学,还用学数学吗?》

女儿的学校有个惯例,如果学校某个重要职位有人员更替,都要和家长搞个履新见面会,让新人在家长面前亮个相,介绍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

2月开学的新学年,数学教研组来了新主任。

数学,这两个字就像是重锤,敲击着多少华人家长的心房!


新的数学主任要和家长见面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华人家长微信群里,报名参加履新见面会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华人家长分会会长简·刘女士组织家长提出自己希望了解的有关数学学习的问题,想提前让数学主任准备。一时间,气氛十分活跃,家长们的问题带着各自的温度,如潮水般涌来……


○数学需要多做课外习题吗?在哪里找新西兰的数学课外习题?

○小学生是否要背乘法口诀?

○数学教学到底是怎么安排的,教学要求是怎样的?

○新西兰10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相当于美国8年级学生的教学水平,这样的差距让高中的孩子如何赶得上?

○数学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思想。比如,最近在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扩展思路还是以数学技巧为主?

○学校会组织参加数学竞赛吗?

○年级开始按照何种原则和程度分班?教学内容有何区别?

○各年级的数学老师有没有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

○可以开始珠算课程吗?

○7~13年级有奥数课程吗?

○数学课程的评估体系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学年总成绩最后是怎么得来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如何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量做题是否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数学成绩在新西兰评价学生整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的体系中占多大权重?

○如何看待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能力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每天花在数学学习上的合理时间是多少?

○学有余力的孩子如果进行超前学习有何利弊?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二年级的课程。

○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思维?


我本来也想问个问题,但是没有在家长群里问出来,感觉我想问的有点“虚”。其实我想听听看,学生花那么多精力学那些以后根本用不到的很难的数学问题(比如微积分)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尽管我是通信理工科出身,后来也做过多年与技术和电子设备打交道的工作,可是以前在学校里让我头疼的那些数学概念,在后来别说是生活了,就是在工作中也没有怎么用到过。


反正我要去现场聆听,带着问题去也好,可以择机当面问一下。


见面会安排在学生下午放学前一小时,这样家长可以在会后直接把孩子接走。


找到了开会的教室,我张望了一下,里面还没有太多人。刚进门的地方有张桌子,一个漂亮的年轻姑娘在摆弄放在前面桌上的电脑。我问了一下,这里是不是和数学教研组组长的见面会,她冲我笑着,点头说是。这时我还看到一个高个子的学校校工,站在椅子上,伸着胳膊调试装在天花板上的投影仪。看来学校还是很花心思准备这次见面会的。


我算到得比较早的家长,教室里一开始也就十个人左右。我找了个位置坐下,拿到了新数学主任准备的四页材料。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许多人问,为什么要学那些比较复杂,但又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数学概念,比如代数和微积分。”


这不就是我想问的问题吗?!于是,我立刻对这个还未谋面的数学新主任肃然起敬。他好像很了解我在想什么啊!

 

家长们陆续到达,一会儿教室里面就坐满了人。在近百位家长中,华人家长大概占到四成,也彰显华人社区对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新主任就要出场了。家校联合会的主席尼可伊女士在开场致辞中说道:“很高兴请到了新上任的学校数学主任来跟大家见面、做分享,让我们欢迎!”


主任的出场着实让我一惊!原来,刚才在门口摆弄电脑,冲我微笑的那位年轻姑娘竟然就是学校新来的数学教研组主任!这完全颠覆了我头脑中对于这个职务的形象认知。我脑海中浮现出我上学时候的数学教研组组长,一定戴着黑边眼镜,个子还不能太高。不知为什么,我见过的数学高手好像都不高。

 

数学主任开场的自我介绍更是让家长们吃惊。


“我爸和我妈两个人,在10年级时候数学都不及格,后来就没有再学。我呢?10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也总是垫底的。”

 

她的发言语惊四座!我相信,当时在座家长的心里估计和我一样,都是七上八下的。这是个什么路数呢?一个中学数学成绩垫底的学生,现在来当中学的数学主任了!后来,她话锋一转,原来她在10年级后对数学的学习加大了力度,结果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她在17岁时受雇于新西兰的一所大学,给比她年龄还大的大学生做数学辅导老师。后来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中学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


数学主任的这段话,实在是励志,真应该让她找机会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学生们听听。


主任针对家长们先前提出的很多问题做了解答。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学习数学是为了开发大脑

 

学习数学,不是为了记忆数学概念和提高计算技巧,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且训练和开发学生的大脑,使他们有能力面对未来那些未知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分数和升学相关,但这位年轻的数学主任只字未提升学和考试的事情。

 

二、改变定势心态,培养成长心态

 

放弃“我不是学数学这块料”的固有思维,将学习数学作为一个打破定式思维的训练。虽然我们了解每个人在数学能力上的差异,打破思维定势也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处于一个进度,但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大脑是可以被开发的,我们要抱有成长的心态,成长的心态对于大脑的开发更为有利。


我找到了数学主任的参考文献,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定势心态(左)和成长心态(右)在遇到问题时,大脑活动程度的差异。具有成长心态的人在遇到挑战时,脑部产生的电波更加强烈,对锻炼大脑的效果也就更好。



 

具有成长心态的人(右),遇到挑战时脑中产生更强烈的电波,有益大脑发展

 

三、做错题对开发大脑更有利

 

这个研究还发现,人在做错题的时候,比在完全答对的时候,大脑中的运动要活跃得多,对大脑的开发效果也就更显著。更为神奇的是,在大脑面对挑战时,就算结果做错了,也比全做对时,大脑活动来得更加活跃。这样一说,原来做错题目对开发大脑反而是件好事了。就算成绩不好,也要坚持面对挑战,因为那就是大脑体操啊!


这位数学主任是把数学当作脑力开发的方式去做的。不过我想,就像一般人去健身练肌肉,要有一个度。天天拿个塑料哑铃鼓捣,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搞个100公斤的杠铃天天举上举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搞不好还会受伤。但是,如果你想挑战极限,想得冠军,就得发愤图强,坚持苦练。


感谢家校联合会的组织,这位新来的年轻数学主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论是理念,还是个人的经历,她都让我对女儿学校的数学教育增加了了解,也知道了那些难搞的数学题原来是为了开发大脑。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什么需要动脑子的事情了,没准儿会找本中学的数学课本,重新学学当年让人头疼的微积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