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没有家】当草间弥生还不是那个忧郁,疯癫的怪婆婆时~

2015年08月15日 悉尼马桶读物


 大概人人都觉得草间弥生是个难以理解的偏执怪婆婆,她的存在似乎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波点,让密集恐惧症感到窒息的图案,神经质的穿着。却少有人知道她的精神世界一直被痛苦所缠绕。



  草间弥生小时候就是个不爱笑的女孩,出生于富豪之家,却性情阴郁。母亲将家族生意打理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状况一无所知。草间弥生常常向母亲诉说自己的幻觉,却被母亲当做胡说八道。



  曾经的草间弥生清秀美丽,作为富家女,母亲却不愿意她进行艺术创作,只希望她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



  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在日后的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草间弥生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遭遇展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相貌并不出众的东方女人卖掉一张作品都异常困难;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有人猜测,草间弥生把自己关进精神疗养院,是在爱人去世后的一种自我惩罚。她为博取盛名而进行的疯狂行动感到后悔,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上。



  草间弥生的男友是约瑟夫•康奈尔( Joseph Cornell 1903-1972)美国第一位伟大的超现实主义者。装置艺术家,蒙太奇电影导演。他与当时超现实主义浮夸风气格格不入。气质内向,理性。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盒子系列”装置作品。



  每天早晨,新宿精神疗养院,在助手的搀扶下,80岁的草间弥生缓缓外出。自1973年从纽约回到东京,这样的生活,她过了30多年。


  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虽然人们爱她的作品,但是很少有人认为她过的是一种幸福生活,其中掺杂着许多无奈和痛苦,但是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是一种勇敢的选择,一种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