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老了……”——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人骨骼健康!

2015年08月14日 澳洲资讯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十年弹指一瞬间,父母年纪大了,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当中,骨骼的健康问题最为常见,亦最为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人体从30岁开始,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身体开始逐渐衰老;到了40岁,骨健康成为关键,骨质疏松等一些问题开始出现。身为儿女,我们是否要关心一下父母的骨骼健康呢?

那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骨骼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的骨质。 人的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的表面为骨密质,骨的内部为骨松质。骨松质由许多骨中梁排列而成。成年后随着年龄增大,骨密质逐渐变薄,骨松质的骨小梁逐渐变细减少。

我们先来看看骨质增生(又称“骨刺”)

中年以后的骨质容易发生骨质增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长“骨刺”。人的骨关节一般是由两块骨头组成的,这两块骨头边缘上有关节滑膜、关节囊与韧带,形成一个能活动的关节。这两块骨头的表面都盖着一层较厚的软骨,即关节软骨。

青年人的关节软骨有一定的弹性,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当人变老了,关节会发生退化,关节软骨的水分增多,软骨细胞水肿,同时软骨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这样就改变了软骨的机械性能,使之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于是,软骨面上开始出现软化与破裂,由于关节天天都要承重和活动,软骨就会进一步变薄或部分脱落,它下面的骨组织也发生硬化,因而软骨边缘处出现增生,慢慢地经过骨化过程就形成了骨刺。

骨刺类型

1颈椎骨刺

颈项部有强硬感、活动受限、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晚期可导致瘫痪。严重者会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

2腰椎骨刺

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

3膝关节骨质增生

初期有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加重,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上、下楼困难,易摔倒。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

4足跟骨刺

足跟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骨刺的体育疗法

1、可长期坚持打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特别注意练腰部、腿部,以腰带动躯干和下肢的转动。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腰部、腿部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得到增强,提高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柔软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可使由于椎体骨质增生而引起的腰、腿痛和僵硬的感觉得到缓解。

2、可进行各种伸展肢体和增强柔软性的器械体操。譬如在单杠、吊环上做悬垂摆动;在双杠上做支撑摆动;在垫上做仰卧起坐;在肋木上做压腿和各种柔软性练习等。

3、做各种转动躯体的徒手体操。比如做转体、体前屈、体侧屈、腹背及体后屈等动作。但是,做这些动作时,用力不要过猛或过于突然,以免肌肉、韧带拉伤而使疼痛更加严重。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骨质疏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骼是活的组织,不断地新陈代谢,旧的骨质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吸收期过多或过快,骨质疏松症便会出现。


皮质骨逐渐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逐渐消失,孔隙不断变大及增多,形成“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骨质疏松对老年人有何影响

骨质疏松对老年人有何影响

1、骨折

位置多是腕骨、脊椎骨或股骨上端。

2、行动不便

有一半的病人会因股骨骨折而导致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

老年人骨骼要健康,七大“元素”不可少

1.骨骼“加油站”:维生素D

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如果缺少维D,骨头的硬度会降低,形成“软骨症”。幼儿往往颅骨、胸廓发育不全,容易佝偻;孕妇、老人的下肢、骨盆等处骨骼力量则会减退。

营养策略:人体90%的维D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通过自身皮肤合成;其余10%通过食物摄取,比如蘑菇、海产品、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

专家指出,补维D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是晒太阳。美国研究人员建议,天气晴朗时,每天正午前后两小时内,不擦防晒霜,暴露40%以上的皮肤,晒太阳515分钟就足够。对于长年在写字楼办公的人来说,隔着玻璃照射阳光达不到补维D效果,最好假期多进行户外运动。


2.骨骼“清道夫”:维生素B12

维B12是唯一含有矿物质磷的维生素,对维持骨骼硬度起着重要作用。它就像个“清道夫”一样,能清除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保护骨骼,防止因为高半胱氨酸过多导致的骨质疏松,甚至是髋骨骨折。

营养策略:动物肝脏、贝类、瘦牛肉、全麦面包和低脂奶制品,都是富含维B12的食品。不过,老人很难吸收维B12,植物性食物(螺旋藻等藻类除外)中不含维B12,所以40岁以上的人和素食者可适当服用营养补充剂。


3.骨骼“保卫者”:镁

人体60%65%的镁存在于骨骼中。专家表示,在新骨的形成中,镁起到重要作用。骨骼中镁的含量虽然少,可一旦缺乏,会让骨头变脆,更易断裂。长期缺镁,还会引发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骼健康。饮食中镁摄入低的女性,骨骼密度也较低。

营养策略:紫菜、全麦食品、杏仁、花生和菠菜等都富含镁。每星期吃23次花生,每次58粒就能满足一个人对镁的需求;多喝水也能促进镁的吸收。


4.骨骼“支撑者”:钙

人的骨骼是“活”的,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进而引发骨折、骨质退行性增生或儿童佝偻病。

营养策略:有人做过统计,在普通人一天的膳食中,平均只能摄入250—350毫克钙,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量相差甚远。

专家指出,年轻时就要多吃含钙食物,才能为骨骼储蓄充足的钙。一般情况下,多吃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等,就能够满足正常人补钙的需要。

烹饪时可以放点醋,有助钙质溶解,帮助吸收。喜欢吃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以及爱吃咸的人,要特别注意补钙,因为油脂和盐会抑制钙的吸收。


5.骨骼“稳定剂”:钾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钾元素,骨骼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这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代谢是必不可少的。近日,发表在美国《环境营养》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还指出,钾能够防止钙流失,使骨骼更硬朗。

营养策略:要想补钾,多吃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西红柿、土豆、菠菜、山药等蔬菜,以及紫菜、海带等海藻类食品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橙汁,里面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


6.骨骼“混凝土”:蛋白质

骨骼中,22%的成分都是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有了蛋白质,人的骨头才能像混凝土一样,硬而不脆、有韧性,经得起外力的冲击。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和多肽有利于钙的吸收。

如果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仅人的新骨形成落后,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有研究发现,不爱吃肉、豆制品,长期缺少蛋白质的人,容易发生髋骨骨折。

营养策略:常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对骨骼健康最有益,比如牛奶、蛋类、核桃、肉皮、鱼皮、猪蹄胶冻等。正常人不需要额外服用蛋白粉等保健品。蛋白质摄取过多反而对骨骼不利,会使人体血液酸度增加,加速骨骼中钙的溶解和尿中钙的排泄。


7.骨骼“添加剂”:维生素K

就像食物需要一定的添加剂一样,骨头也需要添加剂维K来激活骨骼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骨钙素,从而提高骨骼的抗折能力。

营养策略:优格乳,蛋黄,紫花苜蓿,海藻,菠菜,花椰菜,香菜,豌豆等食物中含有维生素K


当然,关爱父母,最最最重要的是便是子女们的陪伴。这样,父母的心情好了,精神好,身体自然更健康!

爱,始终……

一如当年……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