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英美研究揭示早期教育的陷阱

2015年05月01日 玛希娅育儿




我的观点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许多父母常常不惜重金,从小就给孩子进行各种早教。可是,美国的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得到了一些相反的结果。今天,玛希娅和大家分享李茂编译,刊登在《中国教育报》的文章。


没有让婴幼儿“更聪明”的灵丹妙药

  如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在各国达成共识。国内有机构宣称“早教市场,黄金万两”。在美国,父母们为培养“聪明宝贝”每年用于购买CD、DVD、各种玩具及产品的金钱多达数十亿美元,还有不少州和地方政府为促进0-3岁儿童的脑发育投入了重金。但美国的一个最新报告显示,这些努力很多都将注定失败,因为它们建立在对脑科学研究的误读和误用之上。

4月初,华盛顿的教育政策智囊机构——“教育界(Education Sector)”,发布了由资深政策分析家萨拉·米德执笔的一份报告——《百万美元婴孩:为什么婴孩不能被“初装”成功》。米德认为,早期教育并不像初装电脑,通过高配置来实现今后的高性能,“尽管婴幼儿脑部的神经连接在早期发展迅速,但让他们从小聆听贝多芬或玩益智积木并不能使他们更聪明或将来更成功”。

  当然,0-3岁是婴幼儿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是没有争议的。这个阶段的婴幼儿脑部变化迅速,特别是突触在不断地生成和修剪。但是,一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对脑科学研究成果有所误读,认为如果孩子的脑在3岁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将来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害。

  米德指出,这是危险的决定论观念,与脑科学的研究并不一致。事实上,并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前3年“是一扇独一无二的发育之窗,一旦孩子过了3岁就关闭了”。人脑的适应性其实非常强,一直到老年都还在发展。

  米德说,研究者还没有获得有关脑发育的足够知识,还不能判断玩具和早教课程是否对孩子有帮助。“我们远不知道怎样培育一颗更好的脑。”

  夸大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直接后果便是浪费家长的大量金钱。根据《财富》杂志的数据,仅2005年,美国父母花在这方面的钱就多达25亿美元。很多早期教育产品都在渲染所谓脑科学研究成果,且价值不菲。如一套12张碟的DVD《小爱因斯坦》售价179.99美元。

  米德认为,对于家长来说,这些钱不如存起来用来给孩子上大学,或用来满足家庭其他需要。

  同时,它还会误导政府的早期教育政策。米德说,即便脑科学提供的证据明白无误地显示0-3岁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事实上并非如此——那也没有告诉我们,政府该如何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干预。严重依赖于PE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小白鼠的脑科学研究,本是用来帮助学者了解脑的工作原理的,而不是直接用于制定社会政策的。

  因此,对脑科学研究的误读带来了早期教育投资与决策的失误,从长远来讲,这将减弱公众对所有类型的早教投资的支持。

  另一方面,夸大0-3岁教育的重要性则让学校有了推脱责任的借口。当前,建立教学责任制,缩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但夸大早教的重要性,则会让人以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像电脑一样被“初装”了,难以有所作为。就像理查德·罗斯坦恩在他的《阶级与学校》一书中写的那样:“学习成绩的阶级分化,在孩子3岁前就存在了。” 但事实上,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更多是由低效的学校教育,低质量的课程以及糟糕的教学带来的。

  米德的这份报告得到了科学家的支持。印第安纳大学的认知科学教授乔纳森·普拉克说,人们普遍开始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并没有客观证据表明,给孩子放莫扎特的音乐CD或让孩子观看《小爱因斯坦》这样的DVD有什么效果。虽然研究显示,儿童早期的脑发育不能缺少刺激,但“我们还没有了解到足以应用的程度”。

  儿童早期教育倡导组织“0-3岁”的副主任,临床心理学家塔米·曼也认为,说我们能够利用脑科学理论让婴幼儿更聪明是言过其实了。但她还说,有证据显示,对于那些处于高危环境中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像“早期领先计划(Early Head Start)”这样的高质量教育项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她认为早期教育投资对于这部分儿童具有更大的意义。

  简言之,目前的脑科学研究还不足以为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具体的建议,早教倡导者不应拿脑科学研究作为具体教育项目的证据。在科学家找到更加可靠的证据之前,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所能依赖的只能是自己的大脑。


(李茂 译自美国“教育界”官方网站)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