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你]全世界都在刷屏的两张照片,你支持中国父亲还是外国父亲?

2015年10月01日 iTalkBB澳大利亚



点击题目下方iTalkBB,一键关注本账号


话说。。。


最近,有一张照片刷爆了歪果仁的朋友圈。。。


甚至还上了外媒的头条。。。


事情是这样的。。。其实火了2张照片。。。


第一张是。。。外国街头的中国爸爸和儿子。。。爸爸给儿子带伞的湿透了的背影。。。




另一张照片。。。也是在外国街头。。。下雨天,自己撑着伞的爸爸,拎着看着在雨中走得挺happy的小姑凉。。。


。。。。。。


两张图倍迅速传开。。。瞬间激起各国网友的讨论!!感觉都可以开场奇葩说的“严肃”的辩论赛了。。。


所以,下雨天,只有一把伞,父亲该选择给孩子打伞?还是给自己打伞,让孩子自个儿在雨里high呢?


其实。。。重点是,


中国式家庭中,父母出于对年幼孩子的保护,宁愿自己被雨淋也不想让孩子淋雨有感冒的可能。


外国,父母们更多的是选择与孩子平等相处。当时地面都湿了,看得出雨也并不小。而他却是选着了和中国父亲相反的方式,牵着女儿的手,在确保孩子是安全的情况下,任由孩子在雨中行走。


有人说中国父亲那样是对孩子的溺爱;也有人批评外国父亲的这种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实,两种方法没有对错,只是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但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




更多相关的故事:


爸爸,我们有钱吗?


一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 "我有钱,你没有。"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可能成就一家百年企业。


一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 "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所以,中国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甚至整日无所事事。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的家业,很快便挥霍殆尽。所以,古语云:“富不过三代。”



孩子,我不欠你的


下面是另一个网友分享的故事,反应了澳大利亚和中国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

一位中国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大利亚Perth的朋友玛丽家,说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朋友照顾。

玛丽把男孩接回家后,就对他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也不欠你,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也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定闹钟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你的衣服也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地图,你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著眼睛听完这位必须直呼其名的阿姨的话,心里很受触动。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


最后,当玛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男孩说:“听明白了。”


是啊,玛丽说得没错,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都13岁,是大孩子了,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自己上学,自己做清洁。

一个月后,小男孩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有礼貌了……




澳洲小姑娘对我说:Can I help?


有时候发现我们的教育,尊老爱幼其实本是很美好的理念。然而现实中往往是这样的:父母给孩子做了十几年的饭菜,也没听到啥赞誉的话。


于是,当一位中国的家庭女性被孩子赞美的时候,感觉的确非常美妙,感觉距离一下子就近了。。。


一位来自澳洲的交换生小姑娘Cindy来到雪姨家寄宿,雪姨做了最拿手的宫保鸡丁、酱爆茄子、红烧鸡翅等几个菜,和来自南半球悉尼的小朋友边吃边聊,非常有意思。吃完饭,雪姨开始收拾碗筷,Cindy居然主动到厨房来问雪姨:“Can I help you?”雪姨一惊,看着Cindy真诚的样子,连忙说:“不用了,你玩会儿。”想到自己的孩子看着妈妈忙碌了十几年都习惯了,基本是熟视无睹。而澳洲女孩能为别人着想,瞬间做出这样的本能反应,看来是长时间的习惯使然。



关于教育的沉思


过分的溺爱、频繁的干预、过度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孩子无情和无能。目前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

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其实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

此外,小编一直认为,“人的性格举止、发展乃至情感特征,其实跟星座、命理之说等扯不上什么瓜葛。特定的环境和不一样的教育,才是决定决定不一样的结果和未来的实在因素”。


未来属于有能力、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改变观念,我们则可能是在为人家培养打工仔,再优秀充其量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愿我们早日远离“复印机式”的教育理念,方能为自己和中华培养出有素质、有能力、有教养的新优秀一代。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体验iTalkBB APP

澳洲手机直接登录,即获100分钟免费国际长途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