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酒店夜惊魂!想起纽约那场奸杀惨案...

2016年04月08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这两天我的微信朋友圈被“北京和颐酒店女孩遇袭”事件刷爆了。女孩弯弯在北京闹市区的中高档酒店里,被陌生男子暴力拖拽,企图殴打或是绑架,但在场的目击者不是匆匆路过就是犹豫围观,这样的冷漠、对暴力的纵容,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巧的是,就在几天前,我刚在网上看到一个社会小实验,视频里是一个男的在大街上绑架小孩,突然冲上去用毛巾捂住小孩的嘴,然后一把抱走。这个实验变换了好几个场景,路人眼看着这一幕,小孩呜呜哭喊着被男的劫走,却没有一个人上来阻止他,大多数人都是观望两眼然后继续该干嘛干嘛,甚至还有个大男人小声告诫旁边一脸担忧的老婆,别看别看,看什么看。

 

戒心越来越强、爱心越来越淡


可在我印象中,中国社会不是这样的。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那是差不多10年前了,我在街上和当时的男朋友吵了起来,我说我要回家,他就伸手死死抓住我的胳膊,我怎么也挣脱不开,这时只听街对面一位大爷一声大喝,干嘛呢!然后大爷朝我们走过来,拉起我的手把我一路送回了家。当时我心里真的挺温暖,觉得大爷认真得可爱。或许是近几年,一次又一次的碰瓷事件让陌生人之间戒心越来越强、爱心越来越淡吧。

 

不过,有趣的是,在女孩被劫的事件发生后,有网站做了个调查,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出手帮助这个女生吗?只有2%的人选择“不会,赶紧离开,不想多管闲事”。看来,理智上,大家都知道应该见义勇为,但为什么真到了节骨眼上,多数人却选择视而不见呢?

 

见危不救并非中国人的“专利”


其实,见危不救的冷漠、麻木,并不是所谓中国人的“专利”。这件事让我联想到纽约曾发生的一起骇人听闻的案子。1964年春天,皇后区的女子凯蒂在37个目击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在街上被凶手捅死并强奸。
这些目击者事后解释,他们以为只是情侣打架呢。如此的人情冷漠当时震惊了整个纽约市乃至全美国。但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直到多年后才被两名社会心理学家揭示出来。

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只有一个人目击危险发生时,这个人挺身而出的概率是75%,但当 现场有多个目击者时,有人伸出援手的概率骤降到10%。也就是说,当群体目击危险时,责任感被分散,别人都不管,我干嘛要出头?一个人是英雄,一群人就成 了狗熊,这个怪圈就是著名的“旁观者效应”。


那知道了咱人性普遍的弱点,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更容易克服了。首先,如果你可以帮助,比如打电话报警、进行人工呼吸等等,立刻去做,你的行为可以影响带动其他目击者一起帮忙,邪不压正。如果你无法帮助,可以起 到引导作用,比如向其他目击者求助。如果你一时胆怯不敢上前,想一想,如果当事人遭遇不幸,你事后会不会为自己的软弱而后悔、内疚?当一群人目击不幸时,每个人都期待着他人采取行动,你我或许就是那个首先打破怪圈的人。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