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总理】书法家周恩来的壮阔人生与传世佳作

2016年01月12日 文化澳洲



导 言

从1976年1月8日至今,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0年了。虽然当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十里长街”依旧常拭常新。

可今天,我们只谈书法。

试图在方寸之间,再会那一段英姿勃发的岁月。



为人所共知的是,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中有两位卓尔不群的书法家,毛泽东和周恩来。

他们的字风姿绰约,却又截然相反。

与毛泽东的霸气纵横不同,周恩来的书法圆润儒雅、亦动亦静。



写碑而始 鸿鹄隐现

下面的是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作文手迹中选取的,从中能够感收到坚实的书法功底,以及浓浓的碑味儿。



写碑,是那个年代的时尚。但我们发现,少年周恩来虽然志不在此,但在书法上,他已经有很高的追求。这是1913年,15岁的周恩来给同学的赠言。



这是1917年,在他东渡日本前夕为同学题写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落款为“弟翔宇临别预言”。

一个大大的愿字,加上一句话中的大小、行楷区别错落,跌宕起伏,整幅字的章法,前疏后密,错落有致。从这题词中即可看出一个19岁青年的鸿鹄之志,此“愿”既是周恩来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炎黄子 孙的心愿。



锋芒尽去 大巧不工

在经过青年时期的刚健挺拔之后,周恩来的书风逐渐敛去锋芒,越发厚重扎实。



以上两张是登过报的,大概是周恩来最著名的两幅字了。字的布局大气,充满感情,将“皖南事变”带来的伤害与悲愤凝注笔端,但毫无焦躁之感,落款中来字的一竖严重扭曲,却用很大的力气将笔收住,愤怒中夹杂隐忍。



多变书风 稳而有功

在周恩来人生的后半段,书法的风格是“善变”的。对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时而飘逸,时而有力,时而稳重,时而亲切。


由碑入帖,碑帖结合,是那个时代很多书家的发展历程。周恩来虽非书家,但其书法的演变,也遵循着这条道路。这条路其实也像他和他的战友们的革命之路:碑是打天下,帖是治天下;碑是戎马,帖是建设。


THE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属九鼎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