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乡秘密:1天1斤玉米,60岁准备棺材~看完我服了!

2016年04月07日 英国中医论坛


问题:怎么每天都能免费收到这种好文章呢?
答案:只需点图片上边《蓝色字关注即可


国家做人口普查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国广西西北部的一个名叫巴马的小县城里,其长寿老人的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地方,数据显示:



80至99岁老人3160
90岁以上老人达791位,
百岁以上的老人达到81位,其中最大的是116岁,
每10万人中有百岁以上长寿者30.98人!



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宣布:中国巴马为世界第五个被发现的长寿之乡。其长寿者比例居世界第一!


如果说一个人的长寿和个体特殊性有关系,那么巴马村如此密集的长寿现象是为什么呢?下面“国医大师健康”请来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博士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 陈进超博士。



饮食:

玉米做主食,肉照常吃



先介绍位老寿星,黄妈干,108岁。说到她的饮食习惯,可用两个字来形容:鲜、杂。


她喜欢食玉米粥、米饭, 副食有红薯、芋头,还喜欢吃各种豆类……一餐可吃两碗饭。陈进超说:



“玉米是巴马人的主食,它养出了一个个百岁寿星。享年130岁的‘巴马之最’罗妈政一生以玉米为主食,巴马老人每天食用玉米1斤左右。


▲ 108岁黄妈干。

玉米营养丰富,以熬粥为主,对脱落牙齿的老人来说,易于消化和吸收,玉米还能抗癌。老人们一年四季吃着新鲜蔬菜,还喜欢吃野菜、笋类。

另外,巴马长寿老人祖祖辈辈养成了吃盐少的习惯,平均每人每天食盐量在3克以下。”



除了每天吃1玉米当主食,巴马人还喜欢吃肉,巴马有香猪、黑山羊、土鸡及土鸭,只是吃法和城里人完全不一样:


巴马人吃肉,几乎从来不炒、煎、炸,只用清水煮熟后切着吃。不放任何佐料,最多蘸点盐。




心态
不怕老,年过60就备好棺材



巴马人不怕老,不怕死。巴马人一到60岁以后,就会备好一口棺材,即巴马的“备棺”习俗。


可大多情况却是棺材熬不过人,有的烂了、垮了,有的年年上漆,老人却依然硬朗地活着。陈进超解释说:



“棺材在巴马有三层含义:
第一,寓意儿孙“升官发财”;
第二,有了棺材后,老人就觉得无后顾之忧,有了归宿处;
第三,避邪。”


▲ 巴马村老人坐在自己的棺材上脸上乐呵呵的。



当地习俗认为,备有棺材,一切灾祸和邪气都可避开,备了棺材,即给老人一种心理暗示,消除了由情绪诱发疾病的因素。

这种心理暗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老人的健康、长寿是有利的。



习惯

讲究“适欲”,合理安排性生活



调查显示,巴马长寿老人的性事频率一般每月为:青年时4-8次,中年时2-4次,60岁时1-2次,70-90岁老人1至数月一次。陈进超说:


“巴马人长寿,还跟好的习惯有关。巴马人懂得适欲即控制性欲,笃行三晚:晚恋、晚婚、晚育,严禁婚前性生活。”

“巴马人继承了‘节欲保精、清心寡欲’的优良传统,在世界长寿村是独树一帜。”



▲ 寿星韦汉儒103岁时候冷水洗浴,依然体魄强健。


在巴马,新婚夫妻讲究“小别胜新婚”,使性生活量小质高、富有激情。有了孩子后,夫妻正式分床,儿随父睡,女随母卧,减少肌肤之亲,旨在避免房事过频。



风气

谁虐待老人,谁就难以婚嫁



对于老寿星,人们崇敬有加:



吃饭时,凡长辈在场,必请之坐于上席;

行路时,如果见长者过来,年轻人均自觉立于道旁,待老人过去,自己才能走。



在巴马,谁虐待老人,谁就嫁不出去、娶不到老婆。陈进超说:



“巴马人瑞密度全球领先,还与当地的风气离不开,尊老、孝老是长寿的又一法宝。”



虽然百岁老人大多不识字,也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受到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影响,他们以忠厚传家、孝道治家,因此,巴马的民风非常淳朴。

▲ 巴马百岁老人。



小建议:少吃、多逛天然氧吧



巴马人进入老年期后,他们的饮食更加节制,少素多荤,日食两至三餐,处于自然限食状态


这才是绿色饥饿养生法,并没少吃饭或者不吃饭,照样吃饭,而且要吃饱,关键看吃的是什么,它的热量高不高。


▲ 每天清晨5点,很多人在巴马村的百魔洞前运动,以此祛病、强身。


巴马长寿村,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而在一般城市,这一数目是1000个至2000个左右。


因此建议都市人在日常休闲当中,多去逛逛天然氧吧,比如公园、山林等等绿化植物多的地方,在大自然中吸收纯净的空气。



人长寿虽然与个体基因分不开,但世界级的中国长寿村,长寿老人如此集中、寿命如此之长,一定和老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心态调理分不开!

本文都说明了,大家能学一点是一点,一起相互传阅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