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中国人什么时候把鲁迅当作文人看,而不当圣人看,则中国人有救了

2017年02月15日 卡城之窗



1、评鲁迅


文章主题:王安忆龙应台同台讲文化 

 

sdkszf 的一句很难相信「鲁迅读透了中国书、读透中国文化」。有如一声黄钟大吕,警醒五四以来民族迷梦。自今而后,何谓通?何谓透?是吾人所当深省者.彼文学之家,意气之徒,笔若刀剑,激情慷慨者,未必家国天下之福也。




2、中国人什么时候把鲁迅当作文人看,而不当圣人看,则中国人有救了


文章主题: 谈谈《孔乙己》kevin 

 

大 概读过高中的人都熟悉这四个字“君子固穷”。这四个字本出自于《论语》第十五篇。可是如今大部分人恐怕不是从《论语》中学到这四个字的,而是从鲁迅写的 《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鲁迅用“君子固穷”这四个字来讽刺穷酸不得志还满口文言装有学问的孔乙己。所以今天也有很多人用“君子固穷”来讽刺读古书的人。意 思是“你们跟孔乙己一样”。经常看到有人对进行读经教育的人说“好像有君子固穷的酸臭味”。

 

“君子固穷”的本来意思是:君子固然有穷困的时候,或者,君子穷困的时候也能固守其道。两种解释都有道理。本来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在鲁迅的笔下就变了酸臭味。可见鲁迅笔力之深,令我望尘莫及。

 

其实鲁迅用孔乙己来调侃一下,本来无所谓。小说,就是写着玩的。把事实夸大,让大家笑一笑。或 者讲个故事,让大家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可是我们不能把小说当作历史来看。比如:研究三国史,一定要用《三国志》作证据,而不能用《三国演义》;研究清 史,不能用《红楼梦》作证据。当然,如果研究宋朝历史从《水浒》入手,研究唐僧西行史从《西游记》入手,都是荒谬的。因为他们是小说,是被夸大篡改了的, 并不是真实的事实。读《孔乙己》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读一读,笑一笑就算了。

 

历史上有没有孔乙己那样的读书人呢?我不敢说一定没有。读一读《三国志》,其中的人物也是愚贤并至。但是愚蠢到孔乙己那个地步的,却未曾见过。

 

中国历史上向来尊重读书人,又因为经济的问题,读书人一直都很少。通常只要认识字,就会被高看一眼。像孔乙己这样读了半辈子书,却被人瞧不起的,还真不多。除非孔乙己书的确读得很糟糕,否则不至于此。

 

古 代科举考试中,中举人实属不易。举人以上,国家就会终身给与俸禄供养。秀才却没有俸禄,好像如今的大学文凭一样,大学毕业生并不会得到国家的资助。所以秀 才也没那么难考。每年一次乡试,都能出几个秀才。考试固然有舞弊的现象,但也没那么严重。今天的高考同样有舞弊现象,可是认真学习还是能考上大学的。孔乙 己读了半辈子书,大概也考了半被子乡试,却连个秀才都考不中。可见他书读得糟糕到了极点。

 

就算没考上秀才,当个老师也可以维持生计。如过老师当不成,也可以帮人写写信,写写状纸。这类的差使收入也不差。孔乙己不是写了一手好字吗?还帮人抄书。怎么就混到如此地步呢?实在令人费解。

 

是读古书让孔乙己变得迂腐的吗?未必然。曾国藩、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都是读古书长大的,他们并不迂腐。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也都是读古书长大的,他们也没有很迂腐。可见孔乙己迂腐的与读古书没任何关系。今天有个别学生承受不住学习的压力而精神分裂,就说明今天的教育制度产生精神分裂的人吗?我看大部分的人还都很正常。

 

当然,这未必是鲁迅的错。小说,只要写得让人喜欢读,读完还有一丝回味,就是不错的小说。鲁迅在《孔乙己》这部小说中做到了。所以《孔乙己》是部好小说。

 

但 是千万不要以为小说能反映什么社会现实,反映历史。孔乙己不能代表读书人,鲁镇也不能代表中国社会。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贾宝玉是宦海世家的产物,曹雪芹本人 才能说明问题。所以小说不过能反映作家本人对当时的社会或人的认识,或者反映了作者的某种理想而已。如果把小说中的描写,作为认识当时社会的依据,那么自 己真的成为被人愚弄的孔乙己了。

 

 要想了解历史的人或事,还要从真正的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





 王财贵先生:


 此文我以为甚有意思,可相当有力地解消近代以来中国百姓思想之蔽害。


 尤其自五四以来,八十六年间,中国人严重地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见了风就是雨,拿了鸡毛就当令箭。无学问,无心思,不敦厚,不沉隐,容易受蛊惑,一窝蜂,一头栽,一刀切。在学术界上,在教育界,在政治界,莫不如此。

 

 文学家之言,是有其情绪的。尤 其如鲁迅者流,深通人类的劣根性,专门挑动你的劣根性一面的情绪,(当然,还有更加恶劣的以挑动为能事的人),没有根的人,便随风飘舞了,没有读过书,没 有学过礼教的人,也跟着说起什么「糟粕」,什么「重新估价」,什么「吃人的礼教」一类的话来。--这倒真的是一群「孔乙已」呢!--而这一批比孔乙已更孔 乙已的蚂蚁们,乃是鲁迅激励起来归在他统帅之下的雄兵啊。

 这种现象,我统称为「五四八股」。

 

他们的辩解可能是:我用刀刺你,是要让你醒过来化,我用锤掼你,是要让你站起来。


 结果,醒来了么?站起来了么?

 

如醒来了,是以什么模样什么德性醒来?如站起来了,是以什么容颜什么动作站起来?有些东西的醒来,是可喜的,但有些则是可怖的,有些东西的站起来,是可赞叹的,有些则是来要人命的。

 

不 究其源,不虑其果,有感而发,发而不管中节一中节,情绪一来,爽快就好,他们往往只破坏而不建设,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一群。他们的长处只是一个「耍」字。这 是古人所以批评「文人无行」所在。「失其本」,是文人的特质。这也是古来文人必自我约束,必以「载道」为宗,而孔子选诗经重在「思无邪」之理由所在。因为 一人有情绪,不只一人自受害,其家庭朋友皆受累,但这影响范围还小,尚没大关系。如一国都情绪化,则不仅眼前千万人头落地,其扰攘及于子孙,百年犹不足以 制其狂蝎。

 

在此,益见圣贤用世虑事的深远了。老子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图一时之快,不骄不燥。其深谋远虑,世人竟视之为「迂腐」而讥讽之。到了吃尽苦头了,还有人不愿悔改呢。

 

中国什么时候恢复理性,不再被骄纵情狂所左右,则中国有救了。


牟先生究理中西哲学,曾感叹说:西方有许多许多主义,许多许多学派,他们都当好玩热闹看,能用者用用,不能用者,摆在一边,也不必打压。但那些主义一到中国来,就变成宗教,那些学者,就被我们奉之为神。这也是情绪决定,不是理性决定。

 

中国人什么时候把鲁迅当作文人看,而不当圣人看,则中国人有救了。

 

中国人什么时候学得幽默一点,宽厚一点,不要再学那副尖酸刻薄的薄福短命相,也及时进德修业,不容易被那些肆意漫骂的文人腔所挑动,则中国人有福了,中华民族长寿了。




儿童读经是最合乎人性的,最经济高效的教育方式!敬请居住在卡城的、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朋友们关注卡尔加里兒童經典詠讀:Nancywangnan39 (微信号)(请注明“读经”关键词,不滥加微信好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