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加拿大私立学校》系列讲座 (2017/02/18)

2017年02月19日 加拿大朱凡


《带你走进加拿大私立学校》系列讲座 (2017/02/18)


主持:朱凡博士

主讲:孙颖康老师



讲座背景

2013年,朱博士出版的《中学就去加拿大—我将两个女儿送入加拿大名校》曾对加拿大私立学校(又称独立学校)现身说法,该书对不少读者产生一定影响。

时过境迁,新一轮的低龄留学潮对加拿大特色的私立学校全新信息,更加渴求。说真的,国内高中精英式教育下的留学生更加习惯加拿大的私校教育。只不过,大家对于加拿大私立学校的认识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有感于此,朱博士邀请孙颖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系列的讲座。


【嘉宾介绍】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Rebecca四迁”。我们的嘉宾孙颖康老师(Rebecca)为了孩子有一个合适的成长教育环境,从上海、新加坡、伦敦、多伦多,四次迁移。现在她定居在加拿大,孩子入读多伦多著名的私校。

孙颖康(Rebecca)教育专业毕业, 她不仅对孩子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她曾在世界500强公司担任市场营销的资深管理工作,辗转中国、新加坡(亚太总部)、英国(全球总部);移民加拿大后重回教育行业,专注于优质私校申请(尤其擅长私校规划、面试辅导),帮助了一批学生进入理想的加拿大顶级私校。

作为家长,她的儿子现在是加拿大著名私校学生,透过孩子,她对加拿大私校有切身的体会。作为专业人士,她走访加拿大最大教育省份安大略省各类私校,尤其是有著名的私校,她同各方面的教师专家关系密切。最重要的是她对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异有独特的观察和体验。


今天提要

《带你走进加拿大私校》的第一讲讲了和公校相比,加拿大私校的优势。第二讲就来说说如何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私校。



第二讲:如何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私校

网上有不少关于私校选择的文章,有的是西人教育专家写的,有的是华人房产中介写的,还有的是中国移民留学顾问写的。

很多西人教育专家写的很中肯,但不太了解中国家长的需求。因为总体而言,北美文化强调顺其自然、享受生活;而中国文化强调勤勉奋斗、出人头地:

  • 西人专家说选择私校不要看排名,中国家长说我就看重排名;

  • 西人专家说选择私校要量力而行,中国家长说我就要尽力给孩子最好的;

  • 西人专家说选择私校要考虑离家近的,中国家长说那不是问题、哪儿有好学校我搬哪儿去住、古代还有孟母三迁呢;

  • 西人专家说要考虑家族传承、父辈有没有在某家私校上过学,中国家长说我们是第一代移民,加拿大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何来传承。

  • 西人专家说选校要符合孩子最擅长的特长,中国家长说“木桶理论“听过没、最短的一块板决定了木桶能装多少水,所以选校我要取长补短 – 孩子热爱运动,但学术不行,我得找家学术好的;或者孩子数理化优秀,但社交不行,我得帮孩子找提高社交能力的。


而华人房产中介呢,所列的也多是一些众所周之的基本学校信息,而且以顶级私校居多,对中层的优质私校介绍较少。他们的信息对购买学区房有帮助,但对私校的选择和申请还是有局限。


至于在中国的移民留学顾问,有两个掣肘:一是人在中国,往往自己都没有来过加拿大,或者只是走马观花来加拿大几天,所知的学校信息不够深入全面;二是一些加拿大私校急需生源,就会委托留学顾问做推广。有的留学顾问受所合作学校的佣金利益驱使,会给家长强推并不适合他们孩子的学校,所给的学校信息不够客观。

比如说,因为加拿大的顶级私校是按字母A-Z排序的,于是Appleby(爱普比)就始终排在第一顺位,UCC (上加拿大学院)就排在比较末尾。有的中国的留学顾问不了解情况,就到处声称 Appleby是全加拿大排名第一的私校,而UCC则是排名第24的私校。结果导致这几年中国家长对Appleby蜂拥而至,学校开放日一大半家长都是远道而来的华人面孔,连很多西人家人都知道:“中国人,最喜欢Appleby!”

再比如,有的中国中介把要拿佣金的小私校夹杂在顶级私校的排名中,利用信息不对称,硬生生地把一些当地人闻所未闻的私校包装成金光闪闪的一线私校,推给中国家长。我亲眼看到太多品学兼优的中国学生,奔着心目中的加拿大的顶级私校而来,结果却进了一个成立不到5年、只有一栋楼、全是中国学生的、中国人开办的所谓贵族私校。而这些学生,本来是可以进一个历史悠久的、以西人为主的、校园优美的优质私校的。


实际上,私校的选择是个公认的难题。通过和多伦多大学的私校研究小组的合作,我了解到对不少本地西人家长来说,私校的选择也是一片茫然,除了听说过特别有名的几所学校和家附近的私校,他们也缺乏足够的信息去判断哪所私校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

土生土长的西人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我们第一代移民的华人、甚至还在中国遥望加拿大的家长了。


那究竟该如何正确的选择私校呢?

立足于中国家长的心理、立足于孩子本身出发,结合大量私校走访考察、招生官的采访、学生家长的反馈、以及学校内部学术成绩的收集,我总结了独一无二的、专为中国家长量身定做的、可操作性很强的 “摘星私校选择法” 。

  • 厘清家长的愿望清单:先勾画理想的学校,然后把要求按重要性排序,标清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次要的。

  • 和孩子深聊至少一次:聆听孩子对未来学校的愿望。有必要的话,根据孩子的心声和特点对家长的愿望清单进行修正。

  • 框定候选学校的名单:合理使用学校排名,但不把排名作为唯一的决定因素。

  • 参考他人推荐:把朋友或中介的信息当作参考意见,但一定要自己动手检索资料进行核实。

  • 实地或远程考察学校:家长和孩子都参与。


如果优质私校是一颗颗闪耀的星星,让我们开始伸手把它们摘下来吧。




择校法则1

厘清家长的愿望清单,分清必要和次要。



这个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很有难度。

理论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和教育预算。家长的私校愿望清单上应考虑到希望孩子在私校学到什么、学校是否离家近、学校是否有特定的运动设施、艺术课程。学校是男女分校或混校,走读或寄宿等等。


但实际上,我接受了那么多家长咨询,中国家长们的愿望往往比较一致:

一类是通常已经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加拿大,往往孩子还在念小学或初中,家长对私校的愿望清单是 – 能帮助孩子将来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学校学术要好、学校里中国人不能太多、最好大部分是西人同学。

一类是父母在加拿大、计划把孩子送出来留学,孩子往往已经是高中生,他们对私校的愿望清单是 – 能帮助孩子将来考上加拿大的名牌大学、学校要有寄宿条件和严格的管理、学校能帮助孩子快速有效地提高英语。


总而言之,我们中国家长就希望能找到学术很强、又培养孩子融入西方主流社会的社交能力、最后帮助孩子考入北美名校的私校。


讲真,不容易!

对第一类家长而言,因为往往学术抓得紧的学校,亚裔就比较多,比如UTS(多大附中)有70%的亚裔,比如安省Oakville近两年很热的Fern Hill里就多是中国人和印度裔的面孔;

而以人文博雅、通识教育为主的学校,比如Lakefield (湖畔中学)、Ridley,学术就没那么强。即使UCC、Appleby,也并不是特别以学术见长,而是以综合领导力的培养最为突出。

有个别学校能做到既学术好又能融入主流社会,比如TFS,但又是法语沉浸式学校,绝大部分毕业生将来都是留在加拿大、甚至进加拿大政府工作的。


对第二类家长而言,国内的中介一听,很容易就推荐加拿大的国际学校。其实咨询过程中我发现,细挖家长的需求,还是能看到其实不少本地的优质私校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所以,在勾画理想的学校时,我通常都会引导家长,好好花时间把愿望清单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比如学术强,到底是怎么个强法,是要囊括加拿大学术奥赛冠军呢、还是说老师上课认真负责、作业多就可以了。

比如说要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我就会问家长你觉得什么叫 “融入”、男女分校能不能接受。甚至有时我会列出一些孩子培养的特质,让家长进行排序,来辅助家长完善他心目中的完美学校。


只有充分细化了理想学校的模样,下一步才能开始就重要性进行排序,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家长会渐渐明晰自己究竟希望孩子去什么样的私校,哪些是不能妥协的、哪些是可以通融的。





择校法则2

聆听孩子,择校是为了成就孩子的梦想,而不是家长的梦想




西人教育专家常说择校要从孩子出发,尊重孩子的心愿,认清孩子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和特殊需要。

但实际上,因为整个亚洲的文化特征都是 “尊重权威”,咱们中国家庭不搞“家长一言堂”就不错了。


所以,和西人家庭不同,我们中国家庭的孩子,大部分还是很遵从父母的意见的。孩子的心愿经常会被父母的意志所淹没,因为我们总觉得 “我是为了你好”、总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更有甚至,父母包办整个择校过程,孩子全程不参与决定。

所以,我不强求中国家长完全以孩子为主,而是希望在择校问题上,家长能找时间和孩子深入地沟通一次,看看孩子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我也经常鼓励父母放手让孩子去查学校的信息、如果有可能和孩子一起去实地考察学校,让孩子积极参与学校选择的过程。

毕竟,将来是孩子每天去那个学校读书,而不是家长。我们引导孩子的人生,但我们不能替代孩子去读书、去生活。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孩子舍不得好朋友,不愿意离开现在的学校,而父母从孩子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想把他送到更好的学校去。这就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导。

讲个故事:有个家长觉得公校学术抓得不紧,希望女儿Wendy从温哥华的公校转到女子私校St. Margaret's School去。女儿非常抵触,因为她班级里有一帮西人好姐妹,大家已经说好了将来一起去哪里上高中,去哪里上大学。而且她非常不喜欢女子学校,觉得那都是不合人性的老古董。这位妈妈并没有强迫女儿,只是告诉女儿一起去St. Margaret's参观一下,如果参观结束后,Wendy还是不愿去,妈妈尊重女儿的意见,将来在公校多参加一些课外补习班来提高学术。Wendy看妈妈松了口,就同意去看看,结果一看就喜欢上了,觉得那里的女孩充满朝气和阳光,倡导勇于尝试和探索,做自由而对社会有用的新女性。这正是她想要追求的。于是Wendy回头和公校里的好姐妹说了,大家相约一起去考St. Margaret's。


另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父母在公校和私校中犹豫不定,或者在好几个候选私校中难以取舍,觉得各有利弊。我通常会强烈建议父母把孩子的作为重要考量因素。我会问父母:“你们问过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吗?在理想世界里,他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同学?他的理想是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毕竟,教育最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力,既要教会孩子担待生活的责任,又要对得起他们自己的梦想。




择校法则3

框定候选学校的名单,合理使用学校排名



大部分比较权威的私校文章都比较忌讳“排名”这件事,不建议给私校排名,总是建议家长给孩子找 “最适合的”私校,而不是 “最好的”私校。

BC省排名名列前茅的私校Meadowridge School更是公开拒绝菲沙研究院给自己学校的排名,尽管它所得的排名非常高,因为学校认为排名有强烈的误导嫌疑,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怎么能给苹果、橘子和梨排名1、2、3呢。


但中国人却非常看重排名,有“名校情结”,而且根深蒂固、绝难改变。因为中国人一千多年来的教育就是排名: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到现在的全国高考,人的等级就是按照成绩排名所划分的。不论是以前的状元、探花、举人,还是现在的班级成绩排名、学校成绩排名、省高考排名,我们祖先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都紧紧围绕着“排名”,并由此衍生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对大部分中国家长而言,什么叫“最适合孩子的私校”,就是“最好的私校”、排名越靠前越好、学校越有名越好。为此不惜腾挪那转、骑驴找马、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找到最好的那所学校。


而且,从客观因素讲,无论是作为第一代移民、还是人仍在中国的家长,我们对加拿大的教育情况和私校状况都是不太了解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学校排名就成了选择学校的重要指标。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当年我在中国选择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学校时,都曾查过学校排名。


那看学校排名究竟对不对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排名是重要的辅助参考,但不是唯一的决定项。


首先,我们得了解“排名”是怎么来的,才会知道它的优势和局限。

加拿大最流行的私校排名是来自于菲沙研究院,它的排名主要是根据省考成绩、高中毕业率和延迟毕业率综合计算得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排名是完全基于学校的学术水平。

而且因为不同学校选送的样本不同(有的学校有资优班拉高分数、有的学校有特殊辅导班拉低分数),排名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外,因为加拿大每个省都有不同的省考规定,安省的绝大多数私校并不参与9年级的数学省考(安省高中毕业不需要数学的省考成绩),所以菲沙研究院有BC省、魁省、阿尔伯塔省的私校排名,唯独没有安省的私校排名。

所以,对于菲沙研究院的私校排名,我们能参考的是私校的学术能力,不能参考的是私校的软实力以及安省私校的学术能力。


什么是软实力?就是指学术成绩这个可量化指标之外,学校在培养学生在校园社区多样性贡献、综合素质、成功潜质等方面的表现。

越好的私校,往往越在培养学生的软实力上下功夫。真正顶级的私校,优秀的学术成绩只是敲门砖,学术之外的丰富课外活动才是真正比拼的沙场。

而这一点,菲沙研究院的私校排名并不能体现。无怪乎有很多私校非常抵触这个“万恶”的排名。


其次,对于其他网站推出的加拿大顶级私校排名,因为基于口碑而不是数据,目前没有一个是权威的。

一方面,这样的口碑排名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会有一些中西方的差异。比如加拿大本地华人认可的私校排名比较看重学术、普遍推崇全加拿大学术能力第一的UTS(多大附中),但一般西人家庭根本不会考虑多大附中,认为缺乏丰富的课外活动,只是升级版的公校而已;而西人认可的私校排名比较看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和领导力的塑造,比如欧洲皇室就非常喜欢的占地330英亩、户外活动极其丰富的Lakefield,而这所学校很多中国人根本闻所未闻,


另一方面,好多网站的排名是商业目的的。往往好学校里夹杂着几个留学中介需要推优的私校,或者夹杂着房产中介需要销售学区房的私校,家长对此则要抱着谨慎考察的态度。


所以,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私校的排名来缩小选择范围?“摘星择校法”的建议是:

非安省地区的私校,可以按地区搜索,同时参考菲沙研究院的排名和加拿大独立学校认证协会CAIS的认证。

菲沙研究院(https://www.fraserinstitute.org/school-performance)展示了学校学术方面的实力,CAIS(https://www.cais.ca/)没有给出排名,但严格考核了学校的综合表现。如果一个私校既在菲沙研究院排名靠前,又通过了CAIS的认证,应该是个相当优秀的私校了。


安省地区的私校,结合学术水平方面的硬指标和人格培养方面的软实力,有如下的一线顶级私校推荐 (三男校、三女校、四混校,按字母排序):

  • Appleby

  • Branksome Hall

  • BSS 

  • Crescent

  • Havergal 

  • Lakefield 

  • St. Andrew 

  • TFS 

  • UCC 

  • UTS 

  • 安省地区其他的二线优质私校,家长可以去CAIS网站搜索,按不同的检索条件会得到不同的名单。注意,有些百年私校虽然不在CAIS名单里,但也是在西人中口碑相当不错,如多伦多的St. Michael's College。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即使有了这个排名名单,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你寻找资深私校顾问的引导。因为很多私校并不是像在中国的家长想到那样,什么年龄什么性别什么身份都招。

就拿上面安省十大顶级私校的排名来说,假如你有一个读5年级的女儿,你会发现这十大顶级私校当中,突然就有3所私校是顶级男校,跟你毫无关系,另外,有2所学校是七年级才开始招生,也跟你毫无关系。剩下还有2所离你住的极远,你得做好录取就搬家的准备(加拿大本地华裔)、或者压根儿不招国际生(中国留学生)。所以,你以为你有十个顶级学校可以选择,可是实际上对你5年级女儿而言的选择极其有限。你需要一份更适合孩子的度身定制的推荐名单。



择校法则4

参考朋友和中介的建议,但要自己核实信息



先分享两个真实的故事,尤其给到在中国的家长。

第一个故事的主公人叫茉莉,2015年时读高一,在北京的市重点读书,成绩名列前茅。2015年的暑假,她来到Appleby读夏校,深深被这个安大略湖畔的、占地59英亩的百年私校所吸引。回国后,立志要来加拿大读书。但她因为毫无准备,一下子要被顶级私校录取比较困难。茉莉妈妈的一个朋友说,某某国际学院很不错,她另一个朋友的女儿在里面读书,刚被多大录取。于是茉莉妈妈火速帮茉莉申请了该国际学院,只花了三个月,就录取、学签一揽子都搞定了。等2016年,高二的茉莉下了飞机,来到学校,傻眼了。这个国际学校只有一栋楼,没有操场,里面全是中国学生,有的还在抽烟。

茉莉是因为爱上了加拿大的顶级私校,才决意放弃中国一线城市的市重点,结果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实在太大,姑娘无助地哭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男孩,叫杰。杰在杭州的一个重点中学读书,成绩在中上游,平时的爱好踢足球、打篮球。父母想送他来加拿大留学,说顶级的贵族百年私校上不了,咱就挑个二线的私校吧。在加拿大的朋友说,大多伦多地区北面的Pickering College不错,但最近华人留学生越来越多,很难进。至于其他的二线私校,朋友表示他也不清楚。于是杰的父母就委托在中国的中介帮忙,进了一个号称是多伦多的牛校。具体名字我就不提了,反正就是在中国出名、在多伦多大家都不知道的一个文凭私校,成立不到2年,全部是中国学生。平时主要以英语补习为主,其余科目给分很松,基本没有什么体育或者文娱活动。

才去了半年,杰就大呼后悔,急着要转校。


选择学校是特别考验父母的综合能力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跨越太平洋去为孩子选择一个自己也根本不了解的学校,还要搭上留学的金钱和孩子的时间。

所以,我反复强调,不要盲从朋友的推荐、不要对中介偏听偏信。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的命运完全交给朋友的一家之言、或者中介的一面之词。他们的建议也许是对的,也许是有偏颇的。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要自己动手多做调查。

对私校的全面调研的渠道除了前面提到的Fraser Institute和CAIS,还有如下方法:

  • 登陆加拿大最具权威性的私立学校信息网站Our Kids查找私校列表及相关介绍

  • 查看各个私立学校自己的网站

  • 邮件联系学校进一步了解情况

  • 参加私立学校的展览会 (在加拿大和中国都有)

  • 实地或者远程考察(见下面的择校法则5)

如果在中国的家长,如果实在觉得自己的英语薄弱,这些方法都用不了,那至少找留学中介时货比三家,不仅要找在中国本地的留学公司,更要听听加拿大本地的留学公司或者私校咨询顾问的推荐,必要时再拿个金山词霸翻译一下。

每年我都看到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择校不当,留学的孩子匆匆二次转校,家长孩子都折腾,感到非常痛心。




择校法则5

实地或远程考察,家长孩子都参与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地考察是私校选择非常关键的一环。

我儿子本来是不愿去私校的,因为他的好朋友都在公校。但当他去了St. Andrew之后非常喜欢,觉得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后来又参加了shadow visit,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发现大家都很友善亲切、老师上的课有意思,学校各种各样玩的花样也特别多,很向往将来能每天上学就这样玩儿。最终愉快地同意了申请。


住在加拿大的家庭,可以参加学校的公开日( open house)。公开日需要事先在学校的官网上预约,然后当天会由学生带你参观整个学校,并由招生办的老师专业给你解答问题。有的学校在开放日还会有就读孩子的父母来做志愿者,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对学校的感受。正式申请后,不少学校还提供shadow visit,让孩子在校园里和同年龄的孩子上一天的课,充分体验未来的校园生活。


来加拿大短途旅行的家庭,如果不能赶上学校的公开日,建议事先联系学校的招生办。学校通常都会特意让一个学生带领你参观学校,并回答你的各种问题。


不能来加拿大的家庭,就要想办法登陆google进行远程考察,因为百度搜索对加拿大的地图查询很有限。Google earth可以让你清晰地看到学校的俯瞰图和实景图,配上Google image上的学校各角度的图片,能让你和孩子有个感性认识。

如果当地有朋友的,还可以拜托朋友抽空去访问学校,拍些照片。


总之,小马过河,自己和孩子能亲自考察一下学校,才知道好不好、喜不喜欢。就和相亲一个道理,照片和资料了解得再多,都不及和真人实质性地接触见面。



加拿大朱凡

微信:Frankzhufan


专注低龄留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