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David Hare和Ivo van Hove的“嘴仗”因吹斯汀

2017年02月06日 新现场


如题。这两位小编都相当感兴趣的戏剧从业者之间的八卦,是最近英国戏剧圈的兴奋点所在,而且,我猜,更令人翘首以盼的是至今这两位舆论中心的人物,都没有正式、直接的发声。


是的,你木有看错,对垒了将近一周,《卫报》Stage版连出了四篇文章,所有大卫·黑尔的吐槽都是引语,而伊凡·范·霍夫压根就没有回应。但是参与到话题中来的大咖们,句句都是把两人放在一起的。

事情的起因是一周前,《卫报》专栏作家Dalya Alberge批露,我们曾经深扒过这个爷爷(详见封爵也不能阻止老愤青的步伐)大卫·黑尔(David Hare,《天窗》的编剧,电影剧作《时时刻刻》、《生死朗读》等)在杰夫·斯威特(Jeffrey Sweet)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What Playwrights Talk About When They Talk About Writing中抨击了英国戏剧传统正为激进的欧洲病所传染。黑尔在与剧作家、戏剧史家斯威特的对谈中表示,英国传统戏剧已经扭曲失真,逐步走向欧洲审美化,他们“把经典文本随意剪裁组合”,如同拼贴戏剧。老爷子悲观地表示“如果这就是人们想要的,也行,但我对失去了民族传统的英国戏也就不会有什么热情了。”

鲁伯特·古尔德的《威尼斯商人》


如果大家对英国当代戏剧的导演及其作品风格非常熟悉,就会对老黑尔含沙射影的对象心下了然。当然为了新书造势,斯威特一定是要把这点点透的。他旗帜鲜明地支持黑尔针对“戏剧拼贴者”的抨击,表示“欧洲的导演的确更不尊重文本本身,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应该是评论和颠覆”,随后(替老爷子)点了名,提到伊凡·范·霍夫(Ivo van Hove)对经典的颠覆性阐释使他获得了很多奖项,但也疏远了很多传统戏剧爱好者;同时还批评了鲁伯特·古尔德(Rupert Goold),说他的《威尼斯商人》放置在拉斯维加斯毫无意义。

 

总之,两人所说重点就是,像伊凡·范·霍夫、鲁伯特·古尔德这些在当下剧场风生水起的新生代及其所代表的欧洲美学特质,将为英国传统戏剧带来不良的影响更多。

伊凡·范·霍夫的《萨勒姆的女巫》

伊凡·范·霍夫的《桥头风景》

    

他们的部分观点随后即得到了知名剧评人迈克尔·毕灵顿(Michael Billington)在《卫报》的响应,不过他更痛心疾首地表示:不是这些戏剧人的新美学毁了英国传统戏剧,压根就是传统戏剧正在消亡!毕灵顿耸人听闻的题目是“从国家剧院公布的新季剧目来看,这是一个惊人的失职”:12部新戏,一半出自女性之手,看起来令人激动,但未来一年的经典复排,就只有眼下二月的《第十二夜》、夏天的《富丽秀》和《天使在美国》,以及2018年春天,艺术总监鲁弗斯·诺里斯(Rufus Norris)自己的《麦克白》。国家剧院通常是会平衡新戏与复排剧目的,然而现在除了莎士比亚,已经难见经典剧目。“总监诺里斯目标明确,希望他执掌下的剧院能够更广泛地代表当代英国——如果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女性作品和种族多样性的话,我当然双手赞同(此处要政治正确),但这同时并不意味着与过去区隔。”毕灵顿并不打算把“惊人的失职”全部归咎于国家剧院(的现任艺术总监),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对戏剧补贴的削减,导致剧院越来越难撑得起一台(古装)大戏。哦最后他不忘了说,至于斯威特批评的范·霍夫和古尔德都是好的,只有那些利用经典来随意为自己做注脚、以标新立异博眼球的年轻导演才其心可诛。啧啧。

鲁弗斯·诺里斯

 

那么影响力正在迅速上升的女性创作群体和大卫·黑尔所谓的“欧洲传染病”患者是怎么回应的呢?

 

知名女性戏剧评论家林恩·加德纳(Lyn Gardner)率先撰文回应“为什么大卫·黑尔误读了英国剧场的现状?”她认为,近年来欧洲本土戏剧与英国戏剧之间的交流对双方都大有裨益——它们分享了美学特质与关切议题。与老黑尔和毕灵顿的悲观恰恰相反,她认为英国戏剧目前最大的亮点就是多元性,它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可以容纳一切外来者,主流风气还是戏剧和剧作家依然受到高度的崇敬(潜台词:编剧出身的黑尔大叔请不要担心!)尽管改编经典可能会带来不适感,但这并不会削弱戏剧,而是赋予新的生命力,让人们重新认识它们。总之请黑尔多看戏,多看非主流戏。


而以推广多元戏剧与边缘戏剧为己任的小维克剧院,派出艺术总监大卫·兰(David Lan)应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卫报》之邀回应:“欧洲制造”并不是一种传染病来危害我们的戏剧。如果大家其实都在关注范·霍夫这个代表导演的话我们不妨就从他最近的《海达·高布乐》说起,“他挖掘到了易卜生剧作中所有的冲突”。“前些年我们排演了同为挪威剧作家的约恩·福瑟的一部作品,在跟他吃午饭时我问起他是如何看待《玩偶之家》的?他回答说‘德国人懂易卜生,法国人懂,荷兰人也懂,只有你们英国人对他有什么误会。你们认为他是个改革论者、进步分子,不,其实他是个毁灭的歌颂者。’”所以,欧洲美学及其背后的思考,并不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况且,《海达·高布乐》,以及小维克上演的Yerma、《桥头风景》、《欲望号街车》这些所谓的欧洲病作品,都卖得非常之好啊。大卫·黑尔爵士提到的英国戏染了欧洲病,实在是因为在黑暗时代(对,大卫·兰说的就是现在哦),人们有更迫切的对于自我理解、自身经历的表达需求,剧院工作者的职责也就是去反映艰难的、黑暗的、矛盾的现实。

伊凡·范·霍夫的《海达·高布乐》

 

至于处于风暴中心的导演——多数现任伦敦主流剧场的艺术总监们——正在忙于“染指”更多的经典戏或者创作更多的新戏。作为刚刚在新年授勋上获封CBE的阿尔梅达艺术总监鲁伯特·古尔德,在社交媒体上转推了《卫报》那篇含有对他点名批评的文章,并附评论“嘿我要去蹲墙角认错”,但下一句马上表示这没准会给新戏带来一点新东西哦。近年来同样疑似“被带坏”的罗伯特·艾克(Robert Icke)导演则积极为古尔德的推特点赞,好像浑然忘了刚刚和大卫·黑尔合作了《红谷仓》——嘿,作为先后主演了伊凡·范·霍夫《桥头风景》和黑尔《红谷仓》的马强叔不想也讲两句吗?

请感受一下艾克导演、

莫娘主演的《哈姆雷特》定妆照的妖冶风格

 

对于看了《天窗》入坑,小编也蛮钟爱的大卫·黑尔,其实在剑桥念书的时候脑后有反骨,创作的政治剧也是激进的剧场革新,年老了并没有停止批判,矛头却指向年轻一代的革新。问题在于凡·霍夫不一定介意去导黑尔的戏,无论是解构还是什么,但黑尔一定不会把自己的戏交给他导,这就是保守所在。大概在老一辈看来,新生代(其实领军人物范·霍夫也只比他小了十岁而已)美学风格大概要么性冷淡,要么辣眼睛,太多个体表达,太少社会关切。在美学讨论之外,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发生的时期——正如大卫·兰将当下指为“黑暗时代”,在英国脱欧动荡余波未平,美国保守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戏剧界的艺术讨论是很难脱离政治背景与时代思潮的。

由裘德·洛主演的《迷情记》

 

眼下罗伯特·艾克的《哈姆雷特》、伊凡·范·霍夫的《迷情记》(Obsession)就要相继开演,没准好事的记者还会在宣传期重提前辈们的批评。这场持不同观点的从业者之间进行的有礼有节有看头的讨论,请继续。

NT Live本周排期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哈姆雷特                 2月11日   14:00

女王召见                 2月11日   18:00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女王召见                 2月11日   14:00


台北信义威秀影城

弗兰肯斯坦(BC版)2月8日   19:20


高雄大远百威秀影城

弗兰肯斯坦(BC版)2月8日   19:20


台中大远百威秀影院

弗兰肯斯坦(BC版)2月8日   19:20


新竹大远百威秀影城

弗兰肯斯坦(BC版)2月8日   19:20


台南大远百威秀影城

弗兰肯斯坦(BC版)2月8日   19:20


RSC Live本周排期


黄浦剧场

理查二世                 2月12日   15:00

亨利五世                 2月12日   19:00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是英国国家剧院自2009年开始的一个开创性项目,旨在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英国以及全球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2015年,该项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英国国家剧院联手打造、登陆中国,并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公司独家发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鼎力支持。您可以依据文末各个放映场地的联络方式获取售票信息。关注“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全球好戏,尽在眼前!

微信:ntliveinchina

微博:英国剧院现场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全文”跳转至购票链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