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手记】怀唐伊日

2017年02月06日 新西兰在中国


「新西兰在中国」是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官方微信

 

1840年2月6日,《怀唐伊条约》在岛屿湾的怀唐伊正式签订。这一天也成为了新西兰国庆日。至此之后,就《怀唐伊条约》在那时及现在的意义产生了许多辩论。


于我而言,怀唐伊日是庆祝新西兰多元化的节日。1840年,飘洋过海来到新西兰的岛外人受到欢迎,这正是多元化的体现。今天,所有的新西兰人,都是这一切的受益者。


在新西兰各地,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庆祝怀唐伊日。很多人在这一天与朋友、家人共聚一堂。


19世纪初,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新西兰,他们中大多数是英国人,这为毛利人带来了贸易以及拥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机会。


《怀唐伊条约》的草案允许外来者定居新西兰,同时也给予毛利人特殊的、受保护的地位。但草案的准备很匆忙。


英文版本和毛利版本似乎做出了不同的承诺。英文版本中,毛利人交出了自己的主权;而毛利语版本中,毛利人接受英国人的管治。两个版本都认同毛利人对自己土地的所有权以及英国人的定居权——毛利人愿意向英国王室出售土地。英国政府承诺维护和平与秩序,以及保护毛利人的利益。毛利人也可享受英国人的权利。


40多位毛利首领在1840年2月6日签署了《怀唐伊条约》。条约的副本后又被传递到新西兰的其它地区,从Kaitaia,Ruapuke,到斯图尔特岛


有些毛利首领不想放弃他们的独立,或不想妥协,或在条约中看不到益处,因而拒绝签约。


那些签约的首领的初衷也各有不同。毛利人当时已是贸易能手,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扩大和保护贸易。他们想看到欧洲人的定居得到控制。他们希望有法律保障他们不受不羁的英国商人和定居者欺侮,并能进一步获取欧洲的技能和技术。


《怀唐伊条约》似乎与英国建立了新的关系,权力将得以分享,部落对其土地和资源的权利将受到保护。该条约的签署创建了一个新的主权国家,但其法律地位并不明确。


尽管如此,《怀唐伊条约》仍延续至今,是我们宪法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的核心。正是177年前的今天签署的这一条约及其后续发展,造就了当今的新西兰社会。


很多年,新西兰历史没被列为学校课程。因此,1840年的条约以及那些被否认的承诺对于后来定居者鲜为人知。


自1975年起历任政府开始重视条约和解进程,这也使我们对更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1975年,怀唐伊调解庭设立,以听取毛利人就英国王室违反条约提出的索赔诉求。自1985年起,调解庭听取的索赔事宜可追溯至1840年,并就这些诉求发布报告。


1989年,新西兰司法部设立怀唐伊政策组,就条约政策向政府提供建议。同时就历史性索赔开始协商。和解结果包括王室的正式道歉、文化补偿,如恢复毛利地名Aoraki/Mt Cook。截至2010年,26个和解结果被写入法律。


到本世纪初,条约和解已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解过程被世界公认为解决历史恩怨问题的榜样。


怀唐伊日使我们思考这个国家代表什么。《怀唐伊条约》要求我们以善意行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彼此的差异。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西兰驻华使馆微信公众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