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银行到阿里巴巴,一名哈佛研究生眼中的权力与游戏

2017年02月14日 TIMEZONE


本文授权转载自:悦见行家

微信ID: joyseeyuejian



在开始这次访谈之前,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很难用一篇专访把一个人的经历和所思所想都表现出来。还好,这篇文章的受访者帮我们找到了答案。对王韵墨自己来说,政治学是他了解世界的方法;而对于我们,这也是了解他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本科就读于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政治学专业的王韵墨曾经在政治风险评估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任职,今年9月他就要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政策硕士学位。


在去哈佛前的这段时间里,王韵墨回到国内参加一个京东的实习项目,还开始写一些关于政治风险投资的文章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其中的一篇,讲到了HBO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里布拉佛斯铁银行对各公国的借贷行为和政治风险评估。
 
“在《权力的游戏》那个硝烟四起的世界里,铁银行在借贷之前考虑各个国家的还债能力。如何去判断,从政治风险评估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每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

铁银行这个虚拟世界里的组织,本身确实带着很多的传奇色彩,但是《权力的游戏》之所以让人着迷也是因为在架空世界中丝丝入扣的现实映射。包括刚才提到的国家层面的风险评估,王韵墨介绍了政治风险评估的三个层面:


首先是在宏观层面,比如在非洲投资一个项目,就要了解非洲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方向、人口趋势,世界经济对非洲的影响还有安全因素,恐怖主义等;
 
再细化就是国家的层面,要看这个国家是怎样的整体,政府是否稳定,经济发展的模式;
 
最后一个层面就是针对投资的项目,看看这个项目上当地政府是否有具体的支持政策,是否有国有企业已经进入这个领域,以及其它因素。


从故事到另一个故事,王韵墨从虚拟世界里的铁银行讲到了现实世界的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的代表,马云曾经计划全盘收购雅虎,但因为雅虎掌握的用户私人信息被美国方面认为可能会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而面临美国政府的审查。
 
可能当时的马云怎么也不会想到对一个民用消费企业的收购会涉及到政治问题,而这种“想不到”正是政治风险评估所要尽量去避免的事情。


秘鲁马丘比丘峰

王韵墨觉得,虽然政治风险给人的感觉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政治学其实是一门正规的,有自己“套路”学科,“做政治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各种量化的工具和模式,帮助企业创造一些价值。”
 
谈到这个行业,王韵墨说政治风险评估行业是由西方的一些机构建立起来的,主要服务对象一半是跨国企业,另外一半则是如对冲基金等金融投资者。
 
而在国内,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对于国外政治风险的评估主要还是通过外交部等官方渠道来了解当地的情况。而咨询公司可以在官方渠道之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弥补,根据企业的背景做定制化服务。
 
政治风险评估这样一个在美国已经非常成熟的行业,在国内却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王韵墨觉得,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对政治风险评估并不了解,“不仅不了解政治风险,甚至也不了解为什么要去了解政治风险。”
 
现在他在做的很多事,都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比较“安全、智慧和有针对性”地在海外发展。
 
不过,目前国内的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些压力。尤其是民企,在外部的压力下公司内部的治理也越来越国际化。这次王韵墨回到国内实习,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跨国投资的风险评估。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对国际关系、公共政策以及政治学这类专业感兴趣。王韵墨觉得每个人的背景和对未来的规划都不同,所以也不能说选择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这个行业的情况来看,想要在国外发展路线比较窄,可能只有世界银行和一些智库。这些领域本身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中国学生多数可能都没办法解决语言障碍的问题。


不过,如果想要回国发展的话,随着我国开始着重建设越来越多的智库和政策研究,对这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和欧亚集团的同事在白宫后花园迎接习近平主席

在和王韵墨聊政治学这门学科和他自己的时候,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他并不希望自己被打上太多的标签。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加拿大长大的原因,王韵墨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西方博雅教育的痕迹。他认为可能很多人对政治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误解。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都要去做学者或者从政,比如他自己,现在可能会向企业战略的方向发展。
 
而对王韵墨来说,学政治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是对感兴趣的东西和知识的拓展。“关注政治方面的知识对认识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帮助,当一个好的机会和让我感兴趣的事情出现的时候可以让我有能力抓住机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知识比较广泛的人。”
 
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人来说,外面可能是一片未知;对于已经回国的人来说,回忆中的美国生活可能也只是一片混沌。其实这段时间很短暂,王韵墨这样来描述自己的感悟:
 
“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没有给自己预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往那个方向靠。我做得更多的,是根据美国的教育模式,在它所提供的各种机会和更大的空间里寻找自己擅长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探索的过程,比制定目标再去做要好一点。”
 
除了美国教育外,美国的生活本身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王韵墨觉得美国就像一个大熔炉,给了他一个更开放的心态。在和不同类型的人的接触中,他走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开始了重塑自己的过程。“很多人没有突破自己,是因为喜欢找一些和自己相似的人。我觉得既然来了就要和不同的人接触,让自己开始一种逐渐适应和转变的过程。”

后记:这篇稿子整体写完之后,回过头来看,感觉像是一个知识普及和个人感悟的杂合。或许是行文的转折有些突兀,让着两部分割裂了开来。
 
但在王韵墨的身上确实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一种生活态度和因此获得的东西,这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整体。
 
用他的一个朋友的话来说,“王韵墨不需要去证明自己懂政治,他所做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采写 | 贺潇

本文责编 | 奶酱



TIMEZONE都能看到哪些故事?后台回复 | 前关键词阅读


正能量 | 从清华到加州大学,我一直很正能量

MAX | 混迹美国中餐馆十年,说好的美国梦呢?

托马斯 | 进得了NBC,拍得了纪录片,玩得了架子鼓,没有三头六臂,只有一腔热情

米顿 | 本想偷渡美国做个餐馆打工仔,却成了最年轻的同声传译官

四大 | 在四大打拼又如何,人生又不只有竞争


长按关注TIMEZONE,发现大世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悦见行家,TIMEZONE已获得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