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 | 日食的狂欢:那年那月在北京初次看日食 如今又在温哥华见到了

2017年08月22日 北美报告


加拿大头条(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今天,你看到日食了吗?

\/


【加拿大头条(ID:Canadanews)方圆撰写】写此文时刚刚赏完人生中第二次相见的日食,太阳应该还未恢复原状,正在走在它缓慢回归圆形的路上。先前短暂暗淡下来的院子和屋子又逐渐洒满阳光,再次灿烂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实太阳也是一样的,但“日有阴晴圆缺”却跨越了太多岁月,不象月亮的大小转换常常可以看到。

在日食的狂欢中,很多朋友回忆起小时候初次见日食,笔者也如是。那年那月,还是在小学天真无邪的时候,记忆不是很好,忘记具体是哪一年。有人说发生在1988年,当年她和同学在校园用啤酒瓶底看的。


我小学的老师教我们把墨汁涂在玻璃上看日食,依稀可以回忆起同学们那天聚在一起的热闹劲,叽叽喳喳、大呼小叫着。举着一块涂黑的玻璃片仰望天空,人生中与日食的初见,让小小的我惊讶着世间万物的神奇和变幻。老师还教我们将墨汁倒在水里看日食的倒影,可如今当我在温哥华尝试时却未能成功。让我忍不住怀疑是否当年成功过,还好有几位温哥华的华人朋友如法炮制,实验成功。从她们发在网上的视频和照片可以看出,日食的倒影在黑漆漆的水中闪耀不停,就象想抓又抓不住的似水流年。

光阴一去不复返,那些曾经在童年、少年时期与同学们欢天喜地看日食的我们,现在几乎都是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了。重新带着与当年我们年龄相仿的子女看日食,感觉是另一种新奇。稍许遗憾的是,现在的小孩和我们不一样了,过于迷恋笔记本电脑游戏和现成的玩具。时代变迁,物质发达,纯原始的景观反而吸引不了他们很大的兴趣。

实在不理解,难道日食不比女儿手中的电脑视频,儿子手中的汽车模型更好看么?这的确值得当代父母警醒,周围太多摸得着、看得见的诱惑,占据了孩子的宝贵时光,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却被不经意地错过了。



现在的他们不会明白,下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日有阴晴圆缺”会跨越多少岁月?这次据说是百年一遇的北美奇景,上次贯穿美洲大陆的日全食发生在1918年,如果错过今次机会,则要等到2085年才再现,绝对是人的一生中难得的机会。

下一次陪他们一起看类似壮观日食的会是谁?他们自己的子女、爱人,还有孙儿孙女么?他们还会依稀记得那年那月,妈妈陪伴他们看日食的那个上午么?阳光洒满院子,暑假晚起的他们正在吃着早餐。从2017年到2085年,天上的转眼一瞬,人间却发生了多少悲欢离合。

正因为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行走在历史中,当妈妈的我,只好一遍又一遍把子女们从屋子里叫出来,使劲把他们从物质诱惑中“解救”出来,陪着依旧充满好奇心的我一起欣赏日食。


孩子就是孩子,要不不走出屋子看日食,要不一出来就调皮捣蛋,家里经典的孩子吵闹、叫喊声充满了整个院子。两个人争抢着在日食投在白板的倒影上捣乱,时而拿手遮挡,时而拿拳头握住,可是日食的倒影依然倔强地出现在他们的手心手背。

我抓紧时间给他们简单讲解为什么会发生日食,还有太阳被天狗吃了的传说,并且警告他们绝对不能直接冲着太阳看,会非常伤害眼睛。然后举例说有人以并不安全的用具看日食,结果太阳滤镜因过热破掉,烧掉一截眉毛。搞笑的是,女儿听闻此事,一度藏在屋子不肯出来,说只在那里看日食,担心眉毛被烧掉。


(感谢网友图片)

围观下温哥华华人朋友圈,发现大家看日食的方法很多,简直是五花八门,很多人为看到珍贵的“日有阴晴圆缺”都拼了。有人戴了五幅墨镜看日食,有人用墨镜加上黑胶片,加上CD,加上X光片,甚至加上厚层黑色垃圾袋看;还有人用蜡烛熏黑相框玻璃,熏黑大个玻璃碗底看的;有人想起小学老师的教导,拿墨汁涂黑一副墨镜看;小心谨慎者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自制纸盒观测器看日食倒影;有人一大早急急忙忙赶往温哥华官方观测点凑热闹,那里的人山人海完全可以想象;少数幸运者知道提早准备,成功获得一副观看日食眼镜,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假货;心里不长草者宁愿安安静静在室内看网上视频直播。


不得不说面对百年一遇的日食,人类是聪明的,呈现的场面是狂欢式的,不过还是要小心不正确的观看方式。笔者比较小心谨慎,因为担心孩子们的眼睛,恰巧家里有个儿童简易天文望远镜,日食前一天笔者查看了很多观看方法,决定采用稳妥的,把许久不用的望远镜找出来。修理好螺丝脱落的支架接口,再按照网上视频教导的方法,找到一个白色大纸板斜放地上,另一个小白色纸板剪个洞套在小镜头上。日食快要发生时,紧赶慢赶在院子里实地实验,终于成功看到了日食倒影。

从初次看日食,到再次见日食,感谢那些陪着我一起欣赏奇景的人,虽然那年那月共同初看日食的人,如今很少见面,虽然应该没有机会再在美洲大陆和孩子们共赏日食,也许在地球的其他地方还可以?无论怎样,即使“日有阴晴圆缺”跨越的岁月抓也抓不住,心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却是不可磨灭的。


编辑:方圆

责任编辑:周马连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欢迎来稿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