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移民新西兰后,当年耳边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现在还好吗?

2017年08月30日 新西兰移民家园


“我以为小孩子都逃不过天真烂漫撒泼打滚的时期,可是有一个品种不是,他们叫“别人家的孩子”。



1


我表姐以前皮得远近驰名,成绩差得人神共愤。姨妈赶着流行给她报了各种兴趣班,效果参照考试结果。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表姐当然也难逃“别人家孩子”的阴影。


不过当时还真有这么一个“别人家的典型”住在她们隔壁,姑且就叫他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吧。


其实表姐也没见过他几次,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屋子里学习,印象里从小就是三道杠,读书没掉过前十,直把姨妈嫉妒得长吁短叹,只怨当年话费没充好。


然后姨夫就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


把表姐扔到了新西兰。


这题解得粗暴且毫无逻辑


2


后来我也打听了下隔壁老王的孩子。


高考成绩不错,他爸给他挑了当时最热门的工商管理专业,读了五年,看了看社会竞争太激烈又埋头回去读研究生,毕业后恰好他爸手上有点关系,就挤上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岗位。

二十六时他妈觉得张家姑娘就挺好,他就结婚了。


二十七时他妈觉得该有个孙子,他就生娃了。


再后来他买了套三房一厅的房子在市中心,把爸妈都接了去。



不好意思,没有反转。



敲黑板,同学们

这就是中国标准幸福人生模板啊


3

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



二十六岁的表姐神采飞扬,继续在自己喜欢的设计专业上一边深造读研,一边实习历练。每周上四天课、健健身、做做志愿者,节假日带上自己的相机天南地北地折腾,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实习500强公司的OFFER。







不到三十岁的小王每个月要还大几千的房贷,每天回家哄老婆带孩子,还要忙着平衡婆媳关系,这时候什么三道杠,什么工商管理,什么公务员,早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说不出来谁更成功,

但是看得出来谁更快乐。



我们一直把“眼界”放在“眼前”,

可能努力到最后成为的都不是自己,

而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复制品。


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对你有多重要?


4


表姐回忆说,如果当初没有离开那个她熟悉习惯的安全区,来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接触到这个更开放多样的新世界,也许后来她的路也是殊途同归。


但她肯定不是考公务员的料,

只能变成孩子他妈。



我很奇怪,

新西兰,到底是如何改变了她?




初到新西兰,她什么都不会。


以为摆脱了爸妈就是“海阔天高任鸟飞”

没想到现实却是“而今迈步从头越”。



但是她也认识到,背井离乡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对未知生活的好奇,也化为她的动力,让她一步步张罗起了自己的衣食住行,把讨价还价到斗智斗勇的各种技能逐一get√

不推自己一把

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来源:大众国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