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你只能靠站街或者捡垃圾为生了!”澳华裔女学生惨遭父母唾弃,听了原因让人生气!“精英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018年01月20日 悉尼ing


小编语 这样的父母脑子是有什么问题吗?!

在中国,家长为了让子女挤上通往精英学校独木舟,

强令子女参加各类补习班。

而在澳洲的华人同样如此,

面对同龄人激烈的竞争,

还有高压的精英主义文化,

有些孩子心理压力非常大。

 

近日就有一名华裔女大学生,

勇敢地倾诉了心中的苦楚。

十年前,我没有进入精英中学。

11岁时,我觉得这辈子就完了。在我的中国移民父母口中,我只能靠卖淫或做清洁为生。

 

过去三年,我逢周六都去补习学校。中国移民创办的补习学校并不在意我的进步,或者我能不能跟上学习进度。为了利益,他们只要我待在那儿就好。就这样一周又一周,我在补习学校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过了一阵子,我觉得非常难过,而且连自尊心都下降了。



如今我只是一个女孩,我的父母和文化已经被看作“低人一等”。可惜我又是一个沉默寡言、没有野心的女孩,这更加贬低了我的价值。澳洲东亚移民社区存在比拼成绩的文化,这表示他们想要获得成功、想要成为舒适安逸的中上层阶级、想要获得好工作。而精英学校的存在更加剧了这一点。

 

从7年级起,当我路过当地精英中学、经过我小学校友、周六补习班同学时我都会感到羞愧。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是穿着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校服的我所没有的。我害怕他们会嘲笑我(我仍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受到所有纳税人支持的公立学校系统中,精英学校的学生们仍带有孤立其他群体的精英主义心态,觉得他们天生就优于别的群体。我不认为纳税人们应当被要求支持如此的文化。



这种文化似乎源于东亚(移民家庭)的学业竞争心态,悉尼精英学校招收的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学生。当备战高考(HSC)时,我想到——如果我考了低分(指ATAR分数),我的父母将会非常失望,并会像往常一样打骂体罚我。目前(澳洲教育的)制度,可能让很多东亚国家的青少年来澳后处于高压的学习文化环境之中,增加这一群体自杀率升高的风险。

 

在我成长过程中,移民会把精英学校与著名私校相提并论,我一度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但是我现在明白了——他们来自社会经济地位最优越的家庭,是技术移民的孩子。而他们当时没有告诉我们——来自下层阶级的人——这些情况。



如我所料,我没能升读精英学校,这让我游走在两个世界里:在弱势的公立综合学校中充斥着反智主义及种族关系紧张的氛围,我受到欺凌,被叫成“华裔屌丝、书呆子”;在家里,我也因不热衷于学习而受到体罚。

 

在中学的一次校际活动中,我结识了一名来自精英学校的东亚裔男生。恋爱期间,我的男友总是看低我,因为他觉得自己接受了精英学校教育,比我优秀。



然而,上了大学,这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我身边有太多毕业于精英学校的高分学生、以及迷恋社会地位、享有特权的的年轻人。在压力面前,我常常落泪。当我与焦虑情绪抗争时,屡屡挂科。不过,我不敢告诉我的父母,我害怕他们会以暴力方式回应。正如学者Christina Ho所指出,长在澳洲的移民家庭孩子无法摆脱父母的影响。


我认为,在“没有什么比成绩更重要”、“上精英学校就理应高人一等”的社会氛围下,澳洲社会面临鼓吹高压的精英主义及剧烈竞争的恶性文化的威胁。



一方面,

其实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

面对激烈的竞争,

当然是越优秀的人才能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

 

但是!!!

这种近乎“病态”地精英至上心理,

则让人觉得非常失望。

而且居然还体罚孩子??!

长久以来,

华人一直给外人的刻板印象都是,

书呆子,死读书,

只会考试,

不懂社交。

 

但其实我们并不想这样的,

或者说,我们是被逼成这样的。

但是这种教育心理是否需要改一改呢?

在11岁的时候,

父母就已经放弃自己的孩子,

让自己孩子做妓女。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忍心对自己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难道除了成为所谓的“社会精英”之外,

人生就没有其他任何价值吗?

难道平淡普通,但是快乐的生活,

在他们看来是一文不值的吗?!

小编也是非常希望,

这种精英至上的教育风气,

是时候得改变一下了!


素材采写:Enson

>>>>

推荐阅读


ing推广

澳各地大学入学率下滑 高等教育形势堪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围观一下

悉尼大小事,每日推送
每天定时推送,悉尼生活娱乐资讯
卖萌搞基无下限,吃喝玩乐送福利
悉尼ing
www.sydneying.com
微信号:sydney_ing

长按二维码扫描,立即关注悉尼ing!
悉尼ing广告咨询:[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新鲜事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