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汉姆送娃进私校被拒:西方精英圈早已满员,华人奋斗一生也进不去…

2018年01月21日 这里是英国



最近,一篇名为《炫耀性消费已终结,现在是无形消费时代》的文章席卷外网,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高调炫富的不是真精英是真土豪,真正的精英阶层把钱都花到你看不到的地方了!


题目中提到的“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简单理解就是:游艇、跑车、别墅、爱马仕、范思哲、LV、Gucci、金手表……打开富二代的ins你就能看到了。

英国精英圈最津津乐道的是关于小贝的故事。

 

有消息透露,2011年小贝夫妇曾想把儿子送到英国私立学校念书被拒绝负责人觉得他们太“工薪阶级”,后代不太适合私校。


显然,出生工人阶级、学历不高、早早出道踢球的贝克汉姆即便是钱多名气大,也没被精英们接纳。

然而,贝克汉姆和贝嫂貌似还没断掉进入上流社会的野心。


他们选择最具上流社会气质的伦敦皇家肯辛顿-切尔西区(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a)作为居家地。不断修改自己说话的口音,模仿上流社会的穿衣生活方式。

英国媒体最近披露,贝嫂刚刚替6岁的女儿小七申请去一所伦敦的戏剧培训学校进修:画画、跳舞、弹琴、游泳、滑雪、马术……


看样子,夫妻俩是抱着儿子来不及,女儿继续加油的心态,尚不知道小七未来能否顺利进入私校。

前述爆文的作者南加州大学的公共政策教授莎白·库里德-哈克特教授道出了一个“残酷的趋势”:


随着消费日益趋于平民化,精英阶层不再将物质消费当作衡量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标准,更注重通过崇尚知识和构建文化资本来显示自己的精英地位。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精英一定很有钱,但光有钱也不能晋升到精英阶层,还得有精英文化。

现在的西方社会,是一个充斥着阶级意识的社会,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

要进入西人的精英圈,财产跟上的同时,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工作类型、社会关系、生活习惯……等大大小小的方面也得跟上精英阶层。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资本的形式》中提出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指出建设文化资本是精英阶层们巩固地位,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

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


换言之,奢侈品、别墅、游艇、跑车这些都可以用钱买得到,但精英的feel却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不属于炫耀性消费的教育,但这也成为精英花钱最多,而普通中产难以承受的“无形”、“长期”的高昂消费。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最新报道援引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生均来自英国社会顶级的两个社会阶层家庭——精英阶层(Elite)、世袭中产阶级(Established middle clas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麦克·萨瓦格(Mike Savage)将西方社会分为7层。


除上述两种,依次还有技术性中产阶级(Technicalmiddle class)、新型富有工作者(Newaffluent workers)、传统型劳动阶级(Traditionalworking class)、新型服务工作者(Emergentservice workers)、不稳定无产者(Precariat),划分标准如下:

教育背景也成为区分精英阶层和其他阶层的“分水岭” 。没有进入“正确”的学校,何谈进入“正确”的圈子。(“正确”≈牛津 or 剑桥≈私校)

比如英国首相梅姨最近重组的内阁,接近一半的成员来自“牛剑”(Oxbridge)。其余大多来自罗素联盟大学,仅有17.2%既非罗素也非牛剑。

众所周知,梅姨本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此前,因“性丑闻”被迫辞职的副首相达米安·格林(Damian Green)既是梅姨在内阁中最亲密的盟友,也是她牛津的同期校友。

往前看看卡梅伦时期,政坛同样也是妥妥的牛剑校友会。卡梅伦内阁的一半以上成员,26%以上的国会议员都出自两所名校。


除了他自己,像大家熟悉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前任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前能源及气候变化大臣克里斯·休恩(Chris Huhne)、前大学及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David Linsay Willetts)……都是牛津毕业的。

聊完政治精英圈,再看看媒体圈:

 

BBC的政治编辑尼克·罗宾逊(Nick Robinson),BBC经济编辑罗伯特·皮斯顿(Robert Peston),以及财政研究所所长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金融时报》统计学专家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经济学人》杂志编辑雅妮明顿(Zanny Minton-Beddoes)、政治杂志《Prospect》编辑博罗文(Bronwen Maddox)……


都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还是同一个专业的——PPE。

曾在英国《金融时报》(FT)工作的一位华人就告诉我,报社中的精英中高层,就是靠口音来划圈,中国人英语说得再好,他们一听之后脸上的表情就说明一切:你奋斗一辈子,也混不进那个圈子。

 

2017年11月底,《卫报》曾发文惊叹“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已经统治了整个英国”!

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英国前任工党党魁艾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都毕业于这个专业。

曾任英国首相的哈罗德·威尔逊、爱德华·希思、曾任英国内务大臣、牛津大学校长的罗伊·詹金斯也都毕业牛津PPE。

此外,顶级大学里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俱乐部,例如牛津布灵顿俱乐部(Bullingdon Club)、剑桥使徒社团(Cambridge Apostles)。入会申请通常只能由老会员推荐,社团成员之间一生都会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只要成为顶尖学霸,就能进入西方精英圈?

先看看英媒发现的另一个现象吧,梅姨重组的内阁成员34%曾就读私立学校。


她的“前任”卡梅伦7岁时也是就读位于伯克郡的希瑟当预科学校,当时全英国最难进的贵族小学。查尔斯王子的两个弟弟——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是卡梅伦的小学校友。

 

在英国,只有6.5%的学生有机会进私立学校。牛津、剑桥每年录取的学生中的50%来自私校。

同样以英国历届内阁看看私校和精英圈之间联系:


2015年,卡梅伦时期内阁,50%成员来自私校。


2010年,卡梅伦/尼克·克莱格时期,62%成员来自私校。


2007年,布朗时期,32%成员来自私校。


1997年,布莱尔时期,32%成员来自私校。


1992年,约翰·梅杰时期,71%成员来自私校。


1979年,撒切尔夫人时期,91%成员来自私校。

曾担任伊顿公学教务长的Oliver Kramer表示:“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了而未来,他们将成为英国的首相、国会议员以及社会精英人士。”

 

“要想进入顶级的私立学校,至少要从孩子六岁时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包括对家庭条件的考察)。”

大多数牛剑的学生,进入了英国政坛、媒体等行业的精英圈。


大多数私校的学生,进入了牛津、剑桥。


大多数住在少数传统富裕区域的学生进了私校。

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间,牛津大学48%的新生来自伦敦及伦敦东南部,11%的新生来自英国中部,仅有3%的新生来自威尔士。剑桥大学48%的新生来自伦敦及伦敦东南部,12%的新生来自英国中部,仅有2%的新生来自威尔士。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奢侈品不再是精英阶级的标志,而是文化资本。普通人即便是一夜暴富,全身大牌、跑车豪宅也只能止步于物质消费享受层面。

 

学历、见识、思维方式等文化资本才是高端社交真正的通行证。

比你有钱有资源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更聪明,真的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推荐一个放心的海淘商城: 

海洋商城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商城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