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务院宣布:撤销深圳的“特区管理线”!这意味着什么

2018年01月17日 世界旅游画报


 

115日傍晚,“中国政府网”宣布了一个大新闻:国务院同意广东省“关于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请示”。

 


这意味着,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存在了36年的“特区管理线”(又称“二线”)将正式完成历史使命。

 

1980826日,全国人大同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深圳正式起航,当时的特区面积只有327.5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的福田、南山、罗湖、盐田四区的面积。

 


为了便于管理,从19826月开始在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修建“特区管理线”(二线)。19853月“深圳特区管理线”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全长84.6公里,沿线路面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用高达3米的铁丝网隔离(上图红线)。这道铁丝网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内外,俗称关内和关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非深圳户籍人口进入深圳特区时,要查验有无办理边防证。

 

随着深圳的发展,特区内外的划分,让深圳面临发展不平衡和“一市两法”的问题。所谓“一市两法”,是指“深圳经济特区”有立法权,但所立法规只能在特区内使用,无法在深圳的特区外使用。

 

上图:深圳沿着特区管理线,设置了很多个检查站,被称为“二线关”。


20105,中央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从当年71日开始,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特区总面积扩容为1997平方公里。但当时的国务院批示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你省商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也就是说,虽然特区扩大到了全市,但分隔之前“关内”、“关外”的“二线”被保留了下来。虽然查验证件的手续被取消,部分二线关随后被拆除,但“二线”一直是存在的。

 

当初国家为什么保留“二线”?原因大概是两个:第一,深圳紧邻香港,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集体逃港、冲击边境线的事件,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二线”是出于审慎的考虑(当时还有观点认为,“二线”的存在对于维持“原关内”治安或许还有价值);第二,围绕“二线”有一些建筑,涉及一些部门利益。

 

201071日深圳特区扩展到全市至今,已经过去了7年。深圳的社会治安不断好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二线”的存在,限制了一些地区的发展,撤销势在必行。

 

为此,广东省向中央打了报告,提出“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对此,中央的批复说:

 

一、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二、你省和深圳市要认真做好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相关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化,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

 

三、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支持广东省和深圳市做好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相关工作。

 

此次“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不涉及深圳行政区划调整,也没有增加深圳的面积。

 

但这次批复,给民间带来了一个猜测:中央是不是已经注意到了深圳面积狭小的问题?

 

在中国GDP超过1万亿的14个城市里,深圳面积是最小的,只有其他13个城市的三分之一到40分之一不等,是绝对的“迷你城市”。


而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2.24万亿元,超过广州和香港,位居全国第三。深圳的全口径财政收入86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1.6亿元,也位居全国第三。像深圳这样一个超级经济大市,扩大面积只是时间问题!


此次撤销“二线”,对于深圳改善交通(特别是打通微循环)、平衡原“关外”、“关内”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发展、楼市都是利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