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寒,别错过了养生的好时机!

2018年01月19日 钱夹官微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要来临了。这时候北方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南方寒潮频频。

      大寒是一个轮回的结束,也是希望的开始。过了大寒,生命将迎来新一年的更始,将绽放又一个葱茏生机。

       那么在这个暗藏生命转折之际,如何养生保健度过寒寒冬日呢?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也就是说:冬天啊,天寒地冻的,动物都冬眠了,作为人类也要顺应天意,如果人体经常受到冬季阴寒之气的侵袭,汗出过多,津液外泄,就会使人体阳气遭到反复多次地脱失。

        所以冬天要把自己“藏”起来,那么怎么藏呢——好好保护阳气,从护肾开始!护肾吃啥好?从中医角度来说:

【黑芝麻】:《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我国古代医书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


【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如明·李时珍指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

【粟米】: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冬天除了天寒地冻,空气还十分干燥,快节奏工作生活让人喘不过气来,容易让人脾气暴躁,心火旺盛。而终日习惯于冬日的大鱼大肉,夜夜笙歌的年轻人,不仅没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好好的修养,更是缺乏维生素和缺水滋润。

      早出晚归,吃喝应酬,不如猫在家里来的更养生。珍惜冬季,春天在拼搏吧!少熬夜,清淡饮食,给你的肝脏和体重都减轻一些负担。


       大寒期间,也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高发期,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取,提高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去封闭场所人流密集区。

      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清晨和夜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发宿疾,冰雪路滑小心摔倒。

        大寒节气时常与年末时间重合,去旧布新,置办年货,亲人相聚,难免大酒大肉。而大寒过后就是立春了,应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事物,来适应春天万物的生发。

      《吕氏春秋·尽数》中曾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养生一词,包含众多,不仅保养生命维持生计,也是修其身养其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