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别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2015年09月03日 辣妈团V



点击题目下方辣妈团V一键关注


乖孩子VS坏孩子


“快叫阿姨/ 叔叔/爷爷/奶奶……”家长一边说,一边把躲在自己身后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

有些孩子依着大人的意愿,怯怯地打了招呼,会得到“真乖”的夸奖;有些孩子就算被训斥“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懂事”,也紧崩着嘴唇,不肯就范。


对于后者,大人往往会帖上“不懂事”的标签。而孩子的家长会觉得“没面子”,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别人的孩子就能落落大方,而我家孩子这么内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大学老友带着孩子来看我,见面瞬间我俩毫无陌生感,她四岁的女儿,却是紧紧怎么也不肯叫我。朋友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喝斥她,强迫她一定要叫阿姨才可以如何。而我,只是把准备好的水果端上来,把送给她的玩具递过去,让她随意。




十几分钟后,她突然抱着我送她的芭比娃娃冲我灿然一笑:“谢谢阿姨,我好喜欢她。”

我和她之间的陌生感打破,她由一个充满戒备心的小孩子,成为一个对我充满信任的小姑娘。


“我是情愿别人说她没礼貌,也不要让她太热情,尤其是对待陌生人。”朋友说。


现在社会信任感缺失,熟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何况陌生人。对于孩子,安全意识,比如不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给陌生人带路等,是起码的安全防范意识。


而那些喜欢强迫孩子对陌生人表示礼貌和亲近的家长,完全忽视了这一点。当你在逼迫孩子一定和陌生人表示友好时,有没有听到孩子内心的呐喊:妈妈,别再逼我和不认识的人打招呼了!


不爱和陌生人客套




性格来自遗传


有的孩子天生外向,不等父母说话,自己就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而有的孩子则随了父母的内向性格,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腼腆。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敏感,对陌生人戒备心比较强,想要他们对一个陌生人友好,要经历一番鉴定和熟悉。所以,当你觉得孩子不懂事时,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公公婆婆,你或你老公小时候是不是也性格内向?


自我保护心理


6岁以前的孩子对陌生表现害羞,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他们面对陌生人时,警觉阀门自动打开,他们会按自己的内心规则去观察陌生人,判断“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我会不会喜欢他”。他们需要一个缓适过程,才能与对方建立感情联结,进而寻找到安全感。宝宝的这种警戒,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能力,这种能力日渐强大,让他们学会区别敌友,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家长如若忽略了孩子这个心理过程,会让他以后遭受陌生人伤害的概率大大增加。


别当众羞辱孩子




当孩子不依从自己,家长会因没面子而当众数落孩子:“你太没礼貌了”“这么内向,将来肯定没人喜欢”“妈妈在家怎么教你的,叫声叔叔怎么这么难”……

大庭广众之下教育孩子,家长成全了自己,却给孩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成人失望。而这种种的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一位台湾的教育博士如是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长大后不是过度虚荣,就是过度自卑。




让孩子产生罪恶感


每个宝宝都要正视一个成长难题:罪恶感。它与“好奇、主动探索”息息相关。害羞的宝宝并非不想打招呼,只是需要时间去观察、确认。而自己最信任的爸爸妈妈却说自己无礼,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够好,给父母丢脸了。


长大不能正视感情


孩子原本是独立的个体,在被大人逼迫时,却不得不屈从于强大的父母,他们害怕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说“没礼貌、不听话、丢脸”,宁愿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迎合父母。长此以往,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很正常,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这样的轮回,会让孩子变得冷漠,既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和别人产生情感共鸣。


从尊重中学会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学会主动和人打招呼?

  ——最重要的关键,仍是尊重。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

  有个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妈妈对着孩子说:“小涵,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你的布娃娃好可爱。”王阿姨又断断续续的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再见。”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能看到王阿姨的尊重: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同样的,我也看到了妈妈的尊重:她不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她先介绍大人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

END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辛苦创作。因无法联系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

点击公众号下方菜单中的辣妈圈,加入我们的大家庭与小伙伴们互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