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杂谈]选校、寄宿、陪读、监护和教育误区等留学热门话题

2015年10月08日 加拿大朱凡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我在加拿大多伦多跟几位趁着长假探望留学孩子的家长见面,我们的话题自然围绕着孩子中学学业、升读大学、留学安全等等。我觉得有必要把我在广东电台做过一个系列的节日,整理成文,当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对大家或许更有启发性的帮助。



留学教育,先教育父母


主持:我知道您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和对加拿大的高中教育有非常深入的认识,你是较早关注低龄留学的专家。今天先来谈一下留学生和留守父母的关系,留学教育毕竟是一门教育,像子女在国内读书,我们也会说子女教育不可能完全交给学校。

朱:对。

主持人:必须是父母从小到大要参与的,不可能完全依靠老师来教好。同样的,不管你在国内学习也好,在国外留学学习也好,也必须要有父母的参与,今天先从留学生和留守国内的父母关系说起。

朱: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父母把孩子送到北美或者欧洲那边去读高中,留学生和留学父母这个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先说一下我个人体会,我是加拿大人,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在中国完成了高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才去加拿大读书的。老二在四年前回去读书的时候,我也是一个留守父母,她是一个留学生。小儿子今年7月23号跟我们回到多伦多的时候,我们才有点像陪读父母的。

留学生和留学父母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谈,因为留学教育其实先要教育父母,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中国的孩子在如何选择学校、去哪读书、什么时候去读,大部分他们只是提供参考意见,这是父母来主张的。

何时适合出国留学


主持:如果是高中去读书的,基本上都是父母做主,现在越来越多初三、高一、高二的出去外面读书。

朱:对,但是哪个年龄段去、怎么去,孩子没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只要他班里面有两个人出去或者身边有人出去,他可能会蠢蠢欲动,家长可能也是看到身边朋友的孩子去才会送自己孩子去。

今年七月份,我带着小儿子在多伦多公立教育局新生入学测试的时候,我发现以往大家出去读书的年龄段大概是读完高一之后,今年我儿子去测试的时候,也就是那边的九年纪相当于这边的初三,发现很多来自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孩子也是在这个年龄段出来,这个趋势说明大家把出去留学的年龄段往下压了,至于为什么,很多家长就说,越早出去可能会好一点,父母都有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概念。

主持:所以把希望先把孩子送出去,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朱:从某种意义上考虑,因为北美的大学就要求高中身份去读他们大学,比起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去报考当地大学会有优势,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在当地高中读了三年以上的英语,也就是四年,就可以免去考雅思、托福等等。

主持:所以要过去读大学倒数一下就可以了,初三过去,才有现在这么一个发展的态势。

朱:对。越来越初三、高一的过去。这点孩子不是很明确,父母有高瞻远瞩就知道应该这个时候出去,关键一点,留学生和父母出去之前怎么样选择学校,怎么样去选择寄宿家庭,怎么去选择监护人这方面,往往得父母多做一些功课,因为孩子只是关注如何准备好英语过去。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除了私立学校之外,加拿大的公立学校比美国要有优势,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基本向国际开放。你可以在东边的多伦多教育局、西边的温哥华教育局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但是假如你现在要选择公立学校,父母要考虑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监护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今年我去加拿大陪我儿子读书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些陪孩子报道的,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正常来说应该是监护人做这样的工作,因为教育局规定一定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加拿大公民做监护人之外,他还要担当作为孩子父母的角色,他是孩子父母的眼睛、耳朵和鼻子。但是很多时候会发现,这些监护人都不会出现,我记得我孩子读书的学校里面,每年加拿大也会开家长会,更多的是一对一开会,有些监护人就不会出现,你想想,作为父母把孩子送出去,就算选了一个好的学校,但是没有选择一个好的监护人,这也是一个误区。



如何择校


主持: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也说一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怎么选,另外一个我们想谈一下关于监护人。

朱博士:学校方面,加拿大的选择比美国要多一点,如果去读美国的高中只能读私立学校,教会或者是私立的独立学校,加拿大可以选择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习。

主持人:教育水平会不会有不同?

朱:教育水平各有不同,以往大部分人会看中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跟中国的寄宿学校比较接轨,首先私立学校提供住宿,替很多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中国学生相对来说自立性弱一点,他习惯了在学校住宿,到那边一不寄宿很难以适应,但是有一个不好的现象,这次我刚跟一帮加拿大家长和校长来到中国见那些读私立学校的家长们,家长们投诉最多的就是这个学校太多中国人。

主持:学不到英语。

朱:私立学校是面向国际的。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在北美除了本地家庭外,估计也只有中国的家长才能够承受每年5万到7万加币的私立学校费用。而且中国有些家庭专挑寄宿并且以为贵的就是好。

主持:贵族学校,就是“贵”嘛。

朱:大家冲着名校,国人扎堆事避免不了了。我在杭州见家长就听到一个笑话,一个宿舍住两个孩子,他们其实是住在隔壁街的,但是因为不是上一个学校都不会碰在一起,到了加拿大之后才发现他们就是邻居和街坊,这个没办法解决,这也是私立学校一个现实的问题。

公立学校情况有点不一样,因为公立学校是面向当地人,选择公立学校从消费方面比较有优势。以多伦多教育局为例,一年的学费是1.2万加币,加上寄宿家庭和监护人的费用,这都是工薪阶层都能承担的费用。

主持:会不会因为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人希望关注加拿大的高中教育,因为不贵,美国非常贵,美国的私立学校也非常贵,英国、澳大利亚的私人学校也非常贵。

朱:对,我七月看到《华尔街》日报网站出了一篇文章,有点妒忌的语气说,现在北美加拿大已经被中国人完全占领了。作为公立学校来说,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留意,学区很重要,中国家长在选择学区的时候往往会看排行榜,说老实话,加拿大公立学校或者加拿大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排行榜,可能会有一些非牟利研究机构出的所谓排行榜,比如加拿大一家有名的研究机构:菲莎研究中心,每年会出了一个排行榜,那个主要是针对九年级、十年纪写作等等,对于留学生来说算不上一个排行榜。

怎么知道这个学校好不好,加拿大公立学校跟中国不一样,没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私立学校容易看出,第一,看历史就知道,加拿大超过100年历史的私立学校也有不少,第二,看升学率。我在2013年出版的《中学就是加拿大》有专门篇幅介绍的。

看公立学校就是要看学区,一个学区大家都就近上学,很多新移民就喜欢打听哪个学校的学区好,他就在学区租房或者买房然后就近上学。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家长们在选择公立学校的时候也会去问这个学校里面中国人多不多,我留意到一个现象,凡是好的学校都有中国人,我经常跟那些家长们开玩笑说凡是那个学校中国人不多,可能还得要小心一点,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比较重视教育,自然我们有触角知道哪个学校好,就把孩子放到那边去,所以那个学校中国人多,说明那个学校的升学率非常高。以安大略省为例,排名一二名的学校50%都是中国孩子为主,中国家长们在跟孩子规划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有纠结,这也是我们要留意的地方。

主持:这是关于怎么样选加拿大学校的,尤其是高中。

怎样选择寄宿家庭


朱:对,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关于寄宿家庭的,上次我跟我儿子做新生测试的时候,有一个来自石家庄的妈妈跟我说,他们一直以为选择寄宿家庭一定要外国人,最好是当地白人,说白一点就是西人。但是她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他们的饮食习惯跟他儿子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就把他儿子当作兔子来喂,经常给他煮萝卜,他们觉得这样很好,而且院子里长什么他就摘出来煮什么给他吃,所以他儿子老觉得肚子饿。

主持:吃不饱,,也吃不好。

朱:对。

主持:但是又不敢提出来,肯定的。

朱:孩子太小了。

主持人:对,住在人家那,怎么敢提出来说这个胡萝卜我不想再吃了。

朱:他本来以为能够去练英语,其实一些简单的英语在饭桌上会讲,但是大家千万要记得,寄宿家庭主人不是你的学校老师,他不是老是带你去哪然后教你英语,达不到所谓的住在寄宿家庭里面练习英语的目的。加拿大人比较注重隐私,你要是把门关起来他们也不会敲你的门说我们来聊聊英语,没有的。所以这个家长说,她儿子更糟糕,因为不会讲英语就把门关起来了。后来我是这样建议她的,我对很多家长都这样说,第一年的时候不妨找一些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家庭,先解决了孩子的胃,先解决了孩子的不安全感,同乡或者同一个文化下的能够帮助他,过渡到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你再考虑当地西人会比较好。

哈佛研究过,就算北美的中学生到大学,起码也有三个月才能适应大学的饭堂饮食,作为一个吃惯了中国丰富美食的孩子,跑到加拿大去吃所谓的素食或者很环保的食物,他肯定不能适应,而且他们又没到18岁,很多寄宿家庭不允许他们碰电器等等东西,怕孩子太小会出事,这些孩子吃不好就会更加想家,而且因为英语也不是特别好不能跟人家交流,就跟宅在家里面一样。

主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达不到原本想要的效果。

朱:对,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留学教育,先教育父母。

主持:必须父母先明白这些道理,了解这些误区才能做好。

朱:对,因为出国的毕竟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父母从自身经历也应该完全理解,一个大人从北方来到广州也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更何况是孩子,更何况是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孩子会更加孤独,更加没有自信,更加会思念家乡。我也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很多出去的孩子都是很成熟的,出去国外大部分是报喜不报忧,我大女儿出去的那一年,她的奶奶跟她说:你要记住,一定要报喜又报忧。因为她也在加拿大生活,她发现很多留学生老是往家里面报喜不报忧,孩子的心态也可以理解,因为她知道就算说了她的苦你也帮不上忙,反而会增加你的担心。这里面就有另外一个话题,留学父母和留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回去那边待了四五个月,接到了大概三个来自中国网友求助的电话,他们就说到自己的孩子在那边,他们感觉到好像不妥,但是又不跟他们讲真心话,他们就把孩子的电话给我,我就跟这些孩子交流,结果才发现真的有一些事情他们不愿意跟父母讲,他跟我建立了信任,他就会愿意跟我讲。

今年我出席多伦多第八届家长会的时候,我特别跟当地心理机构的人了解到,我说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其实中国的孩子很需要一些心理辅导。他说是的,他们也明白,只不过他们没办法打开中国高中生的心扉,第一个中国孩子老群在一起,这也是寻求安全感,因为语言的关系。第二个他们很少像当地的学生那样参与很多活动。第三个他们知道,很多时候孩子到了大学之后会有一些古怪的现象,这正是青春期,这时候父母更应该在他们身边,很可惜父母不在他们身边,假如父母选择的不是一个很称职的监护人,孩子的成长多多少少不会那么畅顺。




关于陪读


主持人:父母陪读是不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朱博士:现在发现很多父母,假如是女儿出去他们会不放心,所以有父母去陪读,但是他们觉得男孩子应该出去闯。据我所知,在多伦多这个大区里面大概有200多中国年轻父母在那边陪读,陪读是一把双刃剑第一个好是对于孩子来说,他觉得有安全感,饮食也不会有不适应,作为父母来说,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当地社区学英语,了解加拿大的教育,有目前或者说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的学业。另外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你把孩子送出去留学,读书是一个目的,更多的是想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新的人生篇章,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他自己闯的,可能会有失败挫折,父母在旁边好的一方面是对他有情感的帮助,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孩子投入不到当地生活,不知道怎么跟当地孩子交流,这也要分两方面看,这在我的圈子里面也有很多讨论。

主持人:陪读父母在加拿大那边,会有哪些生活上的便利?

朱博士:陪读父母在那边,因为是临时的,现在加拿大对于陪读父母是很鼓励的,因为他们背景促进了加拿大的消费,给他一次签证都是十年多次往返的。现在加元对人民币来说也比较低,相对来说费用也没那么高,但是父母利用出去陪读,好好了解当地的文化,好好学习英语、交朋友,也会为将来孩子读完书之后,他可以跟孩子有更多一点的沟通语言。如果父母留守在中国,孩子在那边讲什么,他都不太明白。

主持:鸡同鸭讲。

朱:对,很难有共同的话题,亲子关系就是讲沟通,你没有话题就没办法沟通。

主持:就有代沟。

朱:对,就会有代沟,所以我觉得陪读也是一种尝试。

主持:您也是比较建议陪读?

朱:中国现在90后的孩子先天独立不是那么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出去留学其实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孤独其实就是吃苦。现在互联网兴起,孩子一有什么苦都会晒在网上,也不甘寂寞。父母能够陪读一段日子,帮他们渡过断奶期,否则一下子出去完全中断,没有一个缓冲,我觉得这也不好。

主持:对孩子也好,对父母其实也好。

朱:对亲子关系也好一点。父母跟他身边的一些人讲起留学的体会也更有经验,因为现在公立学校是鼓励自己申请的,很多时候父母基本都是通过中介去找学校申请,有点隔山买牛的感觉。他去到那边就会明白很多,很多人都不清楚其实不喜欢那个学校可以转学的。

主持:提出转学。

朱:对,你可以提出转学,因为你去到那边就非常清楚应该去哪个学校。

主持:包括周边的环境?

朱:对,因为一开始你不知道,你去到那边再看,这个环境好一点又近社区,父母又可以阅览图书馆的资料等等。




关于监护


主持:父母陪读完以后更多时间应该交给监护人。

朱:监护人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很少触及,我们的概念当中就是那边有朋友亲戚就交给他们做监护人,我们感觉就是当地程序上要求必须走过场的东西。

主持:到底是不是呢?

朱:不是的,我特别翻看了多伦多教育局对于监护人的要求:第一,你要知道你是孩子的父母,你要担当这个角色,你必须经常跟学校和老师有联系和沟通。我认识一些国内的家长,他们接到学校要去开家长会的通知,但是通知完以后监护人不去开家长会。其中有一个就是一个朋友,住的很远,只不过他们当时找不到合适的人,他觉得这个人比较放心一点,很多时候这些朋友也有自己的工作,没办法开家长会。当地开家长会不像我们这样开大会的,他是每个学生都跟你讲十几分钟,看你有什么问题,你对孩子不了解,开家长会是达不到目的的。除了开家长会跟老师了解学生的困难之外,你还应该去探访寄宿家庭,假如你住在寄宿家庭,你起码知道孩子每天晚上几点睡觉,他是不是周末不回家,另外他是不是经常上网,还有什么饮食的习惯等等。作为监护人,你等于是孩子父母的耳朵、鼻子和眼睛,你会看到这些、了解这些。有些人更加干脆,把监护人角色让寄宿家庭做了,本来寄宿家庭有些问题,孩子想去投诉都没办法投诉,因为这当中寄宿家庭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所以除了寄宿家庭最好还有负责监督寄宿家庭的监护人角色,每个月把孩子在寄宿家庭里面的表现、健康情况都报告给父母听,这应该是父母比较放心的。

主持:类似于第三方角色?

朱:对,还有一个最好每个月跟孩子见个面,现在父母都说,我每天跟孩子在微信里面聊两句,或者一个星期我们会视频一下。但是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他知道你想讲什么,你要了解什么东西,可能会跟你投诉一些东西,但是假如有一个长者或者成年人跟孩子面对面了解一下,或者说有实际上的帮助,这也是监护人可以承担的角色我刚才说这点其实就是多伦多教育局对监护人提出的要求。

主持:其实我们的节目说的非常多的未必是很实际的留学,该怎么选学校,该怎么选专业这些中介平常跟大家聊的话题,我们更希望是给大家灌输一种理念,留学教育毕竟是教育,不仅是把孩子送出国。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应该先被教育,父母要先学到东西,先了解、先明白道理再规划、再把孩子送出去,再安排自己和孩子在那边的交流、生活,不至于有代沟和误会,这样才会令整个留学教育的过程处理的更好一点。


关于加拿大中学与中国中学的差别


01
功课


朱:我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孩子聊起来说你为什么来加拿大读高中,他说加拿大读高中很轻松,每天三点钟下课然后时间都是自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主持:又没那么多功课。

朱:不像在中国,睁开眼睛就是上学,晚上回到家做功课都要做到12点,加拿大没有这样的,按照加拿大每个省对于高中毕业生家庭作业要求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加拿大教育跟中国教育的不同,加拿大的教育是两条腿走路,尤其是公立学校高中部分,私立学校百分百就是一条腿走路,就像中国这样,直奔大学。很多当地高中生不像我们这样热衷于奔向大学或者大专,他就是毕业然后就业了,他读的很轻松,所以他会选择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修飞机、汽车、做木工等等能够生存能够找到工作的事情。假如孩子们在网上了解了,以为加拿大高中所有都是这样,这就是一个误解。对于家长来说你也要明白,其实加拿大两条腿走路跟中国高中一条腿走路有很大的不同。

02
家长会


主持:我知道您今年也跟好几位加拿大高中的校长在国内走了一圈,看了一下国内的教育情况。

朱:对,跑来中国开家长会其实有一个故事,在加拿大开家长会都是预约一对一的,当我把理念跟校长们一讲的时候,大家说中国这样很惨,如果孩子学习好父母会觉得很光彩,我说是,所以我每次都很喜欢去我三个孩子的学校里面开家长会,感觉到他们很给我争光。但是有个校长说,成绩不好的家长们不是很尴尬吗?我说不单只是尴尬,孩子回去也不会有好处。所以他们就说干脆来中国,用加拿大开家长会的方式跟家长们见面。其中有一个校长不太明白,所以他要来中国看看,他说你们中国历史文化很悠久,家长们对教育也很重视,尤其是公立学校里面。《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在加拿大是很出名的,好的社区一定要有中国人,因为好的社区就有好的学校。他说我发现你们来这边读书的孩子,数学绝对比我们好,各样思维都比我们好,学习能力也比我们强,你们为什么还要跑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按道理我们应该是跑到中国区。

主持:对,应该是加拿大的小孩来中国学数学、物理、化学。

03
成绩单

朱:所以他们也想来看,我说最好是这样,因为看了之后才会明白中国教育制度,对于某些孩子和家长来说那边是另外一种选择。来到之后他们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加拿大校长们拿着成绩单,他们觉得只要孩子尽力就可以了,甚至会经常问孩子父母你们孩子在我们学校开心吗?中国父母因为怕得罪校长可能不加思索的就会说开心。但是马上又会说孩子成绩不是很好,因为中国父母不超过90分的成绩就是差,成绩单虽然是英文但是阿拉伯数字他们还是能看明白。校长会跟他们解释说分数应该这样看,第一个看班里平均多少分,他高于班里平均分已经不错了。第二个你的孩子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第三个我们看成绩单不仅看数字,还要看他有没有参与当地社工、学生社团,因为大学录取不是录取书呆子,这就是一条腿走路的恶果,他要录取有参与社会、社区活动的,毕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听他们这样讲家长有点不服气,毕竟分数才是硬道理。




04
课后补习

朱:记得去到一个城市的时候,有个家长绕着弯子问校长:你看他们下午三点之后那么多时间,可不可以安排他们的兴趣班,因为他们在中国已经习惯了下课从离开学园就要去补习班,尤其是高中,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动作,他们现在离开校园回到住的地方就是上网打游戏,太浪费了。

我自己作为家长也是这样的,只要有半个小时空下来的,我都在想用什么方法塞满孩子,他要是拿着书我就觉得高兴,要是拿着手机这些我们就觉得不高兴了,因为我们比较有功利心结果校长就说:对不起,我觉得有三点,要不他去运动,要不他就自己玩他的东西。其中有一个校长说的更加明确:我们在加拿大办高中不会办成中国式的加拿大高中,为什么你把孩子送到加拿大来?你肯定对中国教育有不满意或者你想逃避一些东西,既然逃避了这些东西,到了加拿大你又要把逃避的东西塞到我们的教育系统里面,那你就不需要出国。跟这些校长跑了几个城市之后,我觉得中国家长们还是要记住:你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你要知道送他出去是要做什么东西,他要经历些什么东西,而不是说把他送出去了,最后的模式还是要这样,而不止是换了一个地方,那是没有意义的。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出国改变命运,留学改变人生,你已经为你的孩子选择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你不妨在那个土壤里面看看他怎么样成长。

主持:这点家长真的要留神。

05
我家小儿子、二女儿分享


主持:朱博士,你是最有发言权,三个孩子的父亲。

朱:跟我小儿子说这次来中国,假如我要跟你同学的父母,你希望说些什么东西?我儿子很直接,他说你要告诉他们,在中国读书是最舒服的,用一个字形容可以偷懒怎么偷懒法?我问,他解释道,你只要上课的时候专心读书好好记笔记,然后把老师讲的东西背熟。我们做那么多作业就是要机械化背熟,熟能生巧我们只是学习机器。但是在加拿大就会发现这套东西没有用,你花多少时间都没有用,因为老师考试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也不会让你背。我们在中国学习都是单打,关起来各自打,所以我们争的头破血流。但是在加拿大尤其是占高分的,平时成绩都是在课堂里面讲的,就是几个人一起来,整个团队不好,成绩就是差的,你就用另外一种方法学习。我家小儿子他觉得加拿大学习比中国还要难,第一不是靠自己,第二不是靠多花时间去死记硬背。

我女儿那时候也做过一个作业就是早期移民面临的困难,我女儿当时很认真的上网查了早期移民的困难然后做了一个PPT,也得到了高分。她后来跟我说,班里面有两个人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一个人穿着很厚的衣服走进来,他说早期的移民因为没有衣服穿,所以衣服就是早期移民的困难,他也得了高分,也不用搞来搞去。更搞笑的是另外一个孩子拿一个蛋糕过来,因为这个孩子平时学习也不怎么样,她在想是不是因为做不出作业用蛋糕贿赂一下大家。结果他说早期移民最大的问题就是食物的问题。老师就说我吃完这个蛋糕,我明天不拉肚子,子我同样也给你A。

主持: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朱:这就是创意。

主持:其实在国内考试也是最怕主观题,最希望做的是客观题,而且是单项选择的,不要多项,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和成果成熟教育体系最大的不同。

朱:要补充一点,我们不是评价哪一个教育制度的好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把孩子送出去之后,作为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明白,他在那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有那样的改变。

主持:非常感谢我们的好朋友加拿大朱凡博士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

朱:谢谢大家!




2013出版
当当、京东、 亚马逊有售
2014出版
当当、京东、亚马逊有售


收藏 已赞